信息安全最新文章 DeepSeek賦能網絡安全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DeepSeek的廣泛應用為網絡安全帶來哪些挑戰?網絡安全行業如何利用好DeepSeek工具,共贏發展新機遇? 發表于:3/25/2025 融合數據加密技術的信息網絡安全改進策略 為了提高信息網絡安全性和隱私性,加強對網絡攻擊的防御能力,提出了融合數據加密技術的信息網絡安全改進策略。首先對鏈路、節點以及端到端進行加密,實現信息傳輸全過程加密。然后融合ZUC算法與SM2算法,ZUC算法負責較長報文的加密解密,SM2算法用于改善ZUC算法中秘鑰分配問題,提高加解密過程效率。實驗結果表明,融合ZUC算法與SM2算法數據傳輸效率達到1 100 Mibit/s,計算資源空間占用為10 MB RAM。當字節長度為512 bit、明文數據在200 KB時,加密時間為2.2 s,用時最短。當字節長度為512 bit、明文數據為300 KB時,加密和解密的用時分別為3.74 s和4.12 s,在所有算法中加解密效率最高。因此,所提策略可有效維持安全的網絡環境,提高用戶信息的隱私性。 發表于:3/24/2025 基于差分隱私的面部圖像安全傳播方法研究 人臉數據蘊含豐富身份信息,其隱私泄露問題備受關注。傳統差分隱私方法直接對像素或特征向量整體添加噪聲,導致識別性能下降且缺乏可解釋性。為此,提出一種新型差分隱私方法,將特征嵌入向量結合分類方法設計,創新性地將響應數據轉換為徑向半徑與切向角度兩種形式,更好適配分類中的角度與距離度量。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角度與半徑的差分隱私噪聲生成機制,并通過差分隱私組合定理定義隱私預算并進行數學證明。此外,設計了隱私圖像生成方法,通過優化評價函數實現隱私性與可用性的平衡。實驗結果基于三個公開數據集,表明所提方法在徑向與切向方向的組合應用中表現優異,在相同隱私預算下顯著提升了識別性能。該方法實現了隱私保護與分類可用性的兼顧,并在解釋性與性能上展現出顯著優勢。 發表于:3/24/2025 基于操作系統行為測量的棧溢出檢測方法 分析棧溢出原因和現有檢測技術,提出一種基于操作系統行為測量的棧溢出檢測方法。以操作系統行為測量為理論基礎,對操作系統行為進行形式化定義。利用虛擬機自省技術實時監控程序運行時的內存訪問,實現透明帶外檢測棧緩沖區溢出行為。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有效識別棧緩沖區溢出,且具有較低的誤報率。這一研究成果為提高系統安全性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 發表于:3/24/2025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公布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聯合公布了《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與人臉信息安全緊密相關,受到社會各方高度關注。為了規范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活動,保護個人信息權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聯合出臺《辦法》,對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的基本要求和處理規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規范、監督管理職責等作出了規定。 發表于:3/24/2025 派拓網絡:應對混合辦公中的現實問題,創造安全、連貫工作體驗 與過去相比,人們的工作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公司,還是家庭辦公室、共享工作空間、咖啡店等,如今員工需要在世界各個角落開展協作。這給IT和安全團隊帶來了挑戰。 發表于:3/20/2025 我國實現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新突破12900公里安全量子通信 今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中國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微納量子衛星與小型化、可移動地面站之間的實時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在單次衛星通過期間實現了多達100萬比特的安全密鑰共享。 發表于:3/20/2025 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發布國產CPU安全可靠測評結果 3月17日消息,近日,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發布《安全可靠測評結果公告(2025年第1號)》,龍芯3B6000、3C6000成功入圍,并被評定為目前最高等級Ⅱ級。 發表于:3/18/2025 Gartner發布2025年網絡安全重要趨勢 Gartner發布2025年網絡安全重要趨勢 發表于:3/17/2025 派拓網絡:多措并舉保護基于網絡的工作環境 近年來,網絡瀏覽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已成為當今最常用的辦公工具之一。但隨著混合辦公和云運營在企業中的普及,如何保護這種辦公工具的安全成為了一個難題。由于安全基礎設施的發展速度不及瀏覽器,因此極易受到網絡攻擊。 發表于:3/13/2025 典型特種設備質控分布式云平臺設計及應用 針對特種設備數據跨區域、多主體、分布分散、質量低、共享難、效率低、無法及時為特種設備智慧監管賦能問題,研發電梯、長管拖車、大型游樂設施等典型特種設備質控分布式云平臺并進行應用。提出了特種設備質控分布式云平臺設計的基礎技術需求、應用集成需求、架構需求、安全需求和性能需求,以服務+數據為核心,通過能力平臺化、管控集中化,建立了高彈性、高可靠的分布式云平臺架構,并設計開發云平臺原型;以檢驗大數據平臺、特種設備質控分布式云平臺、國家電梯事故追溯平臺、長管拖車動態風險監管平臺、全國大型游樂設施健康管理平臺構成“1+N+3”的平臺主線建立示范應用場景,實現存證、追溯、協同三方面的應用,為智慧監管提供新的手段和工具,提高特種設備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發表于:3/4/2025 數據處理者社會責任的正當基礎與內容體系 數據處理者作為數字時代發展的“靈魂人物”,掌握著數據這一核心經濟引擎,無論從其內生驅動還是外部期望角度,要求其承擔社會責任均具有正當性。企業社會責任的基礎性問題包括由誰負責、對誰負責、負責什么和負責到什么程度,而現有立法對后兩者問題明顯回應不足。故為厘清數據處理者社會責任的基本內容,應當遵循“兩步法”,即在責任內容上,明確其內涵限于法律責任與道德責任兩方面;在責任范圍上,構建擔責的“必須而為”“能為盡為”“量力而為”三層級框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細化各層級責任的具體內容,可以構建系統的數據處理者社會責任內容體系,從而實現數據處理者社會責任實踐的有效治理。 發表于:3/4/2025 網絡滋擾行為的刑法規制 網絡滋擾行為是指借助網絡之手對特定人實施糾纏、追蹤、監視、曝光身份等具有反復持續性的行為。該行為雖滋生于虛擬網絡,但危害后果最終會“落地”現實生活。其不僅侵犯公民的精神安寧領地,還會演化為更加嚴重的暴力犯罪。近年來,網絡滋擾普遍多發卻未能受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我國非刑事法律對該類行為規制力度不足以及相關罪名的解釋適用出現困境。為了防阻網絡滋擾的蔓延,保護公民人身完整性,有必要在刑法中增設跟蹤糾纏罪,運用冒犯原則加以正當化。在罪狀構想上,建議先采取“危險犯”的立法模式,再對主客觀構成要件選擇性記述;在刑罰設置上,建議先定位輕罪再適用同類法定刑,保證量刑的均衡;在追訴機制上,建議將跟蹤糾纏罪歸屬于親告罪,由被害人告訴才處理。 發表于:3/4/2025 隧道工作面數據挖掘分析研究 對隧道工人時態地理信息系統(TGIS)數據進行研究,可以挖掘出隧道工人在工作中潛在的信息。為解決數據噪聲干擾和數據量大的困境,通過中值濾波技術去除軌跡數據中的噪聲,使用改進的道格拉斯算法進行數據壓縮,采用DBSCAN算法進行曲線聚類,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曲線擬合,精確地找出了工作面。實驗發現部分工人在一天中的軌跡具有高度相似性,這將有助于了解工人的工作模式,避免工人出現瞞報、誤報工作情況。 發表于:3/4/2025 三維視閾下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的發展路徑探索 隨著數字化手段對科技的革命與產業的升級,社會中也滋生了各種互聯網平臺亂象與違法犯罪行為。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作為我國可信網絡身份戰略的重要推進,如何對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進行全面優化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梳理我國網絡身份認證的提出與發展進程,圍繞公民網絡身份數據權利視閾、價值風險視閾、制度建設視閾三個維度,分析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所形成公共數據的權利應然,聚焦公共數據的價值實然與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的風險似然,探索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在制度建設過程中的優化策略。 發表于:3/4/2025 ?…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