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使用有安全保障的閃存存儲構建安全的汽車系統 在現代汽車嵌入式系統中,高度安全的數據存儲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面對日益高明的網絡攻擊時。本文將介紹設計師正確使用閃存的步驟。 最新設計資源 提高48 V配電性能[電源技術][物聯網] 能夠構建其自己的機架及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公司開始轉而采用 48V 配電。這一策略將 12kW 機架的大電流 PDN 問題削減到了 250A,但為刀片服務器的功率轉換帶來了新的難題。 發表于:3/3/2020 提高極低壓差穩壓器輸出電流,實現均勻散熱的并聯設計[電源技術][工業自動化] 如何將3 A LT3033極低壓差穩壓器(VLDO)并聯產生3 A以上電流并改善散熱情況。利用LT3033的內置輸出電流監測功能可以簡化并聯電路的設計,實現均流。 發表于:3/2/2020 一種高頻電子封印標簽的實現[微波|射頻][信息安全] 設計實現了一種基于13.56 MHz射頻識別技術的電子封印。該電子封印使用國家商用密碼安全算法SM7,增加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射頻識別技術也使得該電子封印更易于被自動識別和管理。介紹了一種射頻電子封印的方案,對天線結構、芯片功能模塊、芯片工作流程和三重認證機制等作了重點說明。最后給出在HJEE110nm標準CMOS工藝下實現的一款電子封印,芯片核心部分面積僅0.5 mm2,功耗小于100 μA。芯片在卡片封裝測試結果符合ISO14443協議標準及ISO10373-6測試協議要求,在三種不同封印封裝下均能被加密讀卡器穩定讀寫。 發表于:3/2/2020 基于深淺特征融合的人臉識別[嵌入式技術][信息安全] 針對傳統的淺層特征所提取特征的判別性有限、深度特征需要大量帶標記樣本且訓練過程耗時長的問題,提出一種深度及淺層特征融合算法用于人臉識別。首先提取人臉的HOG特征并進行判別性降維;同時,提取人臉圖像的PCANet特征并降維;其次,將降維后的深淺特征進行融合,并進一步提取判別性特征;最后,采用SVM分類器進行分類并在AR和Yale B數據庫上對算法進行驗證。實驗結果證明,該算法能夠比單獨選用深度特征和淺層特征進行分類達到更高的識別率,且對特征維數具有更強的魯棒性。 發表于:3/2/2020 城市配電網綜合評價體系建設探究[通信與網絡][智能電網] 對配電網開展綜合評價有助于提高配電網的建設與運行水平。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面向配電網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等全過程的綜合評價體系。首先,從5個方面分析綜合評價體系的基本框架,其次,從指標的分類、權重、評分標準等方面重點分析了評價指標,并給出了四級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從系統的功能和架構設計方面對系統搭建進行探究,基于該評價系統下開展的評估可以充分體現電網的整體狀態,為配電網的規劃、建設和改進提供參考。 發表于:3/2/2020 為什么AIoT是持續技術創新的必備要素[人工智能][物聯網] 隨著許多技術已經在邊緣運行,我們開始看到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的結合,即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AIoT是一個術語,指將AI應用于IoT,這是一種比較新的現象,代表著在硬件設備之間實現許多簡單的數字連接。隨著AI越來越靠近邊緣,并進入諸如傳感器、攝像頭和移動設備等各種設備,它可以使嵌入式設備更智能,并且在許多情況下,不再需要大量基于云端的計算。相反,分析可以直接在設備中進行,從而消除了處理過程中的所有延遲。 發表于:2/28/2020 基于FPGA加速的卷積神經網絡識別系統[可編程邏輯][其他] 針對卷積神經網絡(CNN)在通用CPU以及GPU平臺上推斷速度慢、功耗大的問題,采用FPGA平臺設計了并行化的卷積神經網絡推斷系統。通過運算資源重用、并行處理數據和流水線設計,并利用全連接層的稀疏性設計稀疏矩陣乘法器,大大提高運算速度,減少資源的使用。系統測試使用ORL人臉數據庫,實驗結果表明,在100 MHz工作頻率下,模型推斷性能分別是CPU的10.24倍,是GPU的3.08倍,是基準版本的1.56倍,而功率還不到2 W。最終在模型壓縮了4倍的情況下,系統識別準確率為95%。 發表于:2/28/2020 IGBT模塊失效機理和主動熱控制綜述[電源技術][汽車電子] 隨著新能源發電、混合動力汽車以及工業設備等領域中電力分配及控制的有效性需求的增加,IGBT的運行可靠性問題亟需解決。梳理了IGBT模塊的主要失效機理,并以此為理論基礎,對國內外在IGBT模塊主動熱控制方面的研究進行歸納分析。最后結合實際對主動熱控制的發展前景寄予展望。 發表于:2/28/2020 隔離開關觸頭元件質量檢測分析[電源技術][智能電網] 隔離開關觸頭發熱是一種極其常見的故障問題。觸頭元件的質量問題直接關系到隔離開關的運行穩定性和安全性。對觸頭元件材料、鍍層和硬度的檢測原理和方法進行簡述,并實際檢測了搜集的改進型和普通型彈簧片的材料和鍍層,以及改進型和普通型觸指的材料、鍍層、厚度和硬度。檢測表明,改進型觸指鍍銀層硬度和厚度均高于國家電網相關技術標準要求,普通觸指鍍層材料、厚度、硬度不符合要求,應予以技術改進。 發表于:2/28/2020 5G網絡切片在公網應急保障中的應用研究[通信與網絡][通信網絡] 應急保障通信系統作為日常通信系統的重要補充,在災害發生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種基于5G網絡切片的公網應急資源優先保障技術方案,在明確應急保障通信系統的各種場景對網絡的性能需求的基礎上,基于典型的應急保障通信系統架構,論述了應急保障系統的5G網絡切片實現流程。該方案可實現應急業務的5G網絡資源優先保障,保證信息的實時交互與共享,提升信息決策的科學性和及時性。 發表于:2/27/2020 面向應急通信的一體化5G邊緣融合技術研究[通信與網絡][通信網絡] 為適應5G現場應急通信場景中快速部署與便捷配置的需求,終端、基站、用戶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邊緣計算平臺(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核心控制等網元設備必須具備簡單、高效和靈活的特性。從快速構建應急通信專網應用場景入手,提出一種一體化邊緣融合技術和設備實現方案,該方案在為5G現場應急通信提供高度集成的無線接入、數據轉發和邊緣應用服務三大能力的同時,也簡化了設備運維復雜性和外部組網要求,并提高了整機系統的服務性能。 發表于:2/27/2020 電氣安全管理系統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初探[電源技術][其他] 針對傳統配電系統電氣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結合大數據、云計算與移動互聯網技術,設計了一款配電安全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前端探測器采集的配電系統電氣運行參數送入經過訓練學習好的BP神經網絡電氣安全評價模型,診斷配電系統存在的風險系數,評估用戶用電安全等級。評價實例表明,該模型能夠有效對配電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合理評價,為科學指導安全用電提供依據。 發表于:2/27/2020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封閉開關柜穩態熱仿真分析[測試測量][智能電網] 針對封閉式開關柜內部發熱狀態難以確定的問題,提出一種基于有限元的封閉式開關柜熱場傳導仿真的方法。通過三維繪圖軟件SolidWorks建立封閉開關柜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軟件對所建立模型的熱場傳導進行仿真。利用紅外熱成像儀測量10 kV封閉開關柜箱體實測溫度,與仿真結果進行比較,以驗證所建立模型的準確性,為封閉開關柜的運維奠定基礎。 發表于:2/26/2020 基于5G的固定翼無人機應急通信覆蓋能力研究[通信與網絡][通信網絡] 國家高度重視應急通信網絡的規劃與建設,特別是無人機的應急通信技術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相對于4G“盡力而為”的網絡特性,5G憑借大帶寬、低時延和高可靠性的網絡能力,為網絡性能配置提供了靈活的配置空間,將會逐步成為滿足應急通信不同場景需求的首選技術。提出了基于固定翼式無人機的5G應急通信覆蓋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無人機機載5G一體化基站,結合地面宏基站輔助實現組網。對無人機基站下行覆蓋與回傳鏈路預算進行仿真,結果表明,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可以滿足偏遠地區和應急通信的覆蓋需求。 發表于:2/26/2020 應急通信場景下的5G輕量核心網應用研究[通信與網絡][通信網絡] 應急通信保障存在快速部署、快速上線、簡化配置流程的需求,而基于3GPP標準的組網架構太過龐大和復雜,難以滿足需求。輕量化5GC旨在參考標準架構,基于通用硬件平臺搭載虛擬化技術,實現軟硬件解耦,控制與轉發分離的云化核心網,并通過整合、裁剪網元功能來減少業務流程,提升業務處理能力,成為應急通信行業新的解決方案。從基于構建應急通信專網應用場景入手,分析輕量5G核心網的實現架構和關鍵技術,并結合應急保障典型案例進行部署方案的探索。 發表于:2/26/2020 ?…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