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基于FPGA的梳狀譜通信干擾信號設計與研究 為了有效測試通信電臺的實際抗干擾性能,提出了一種基于FPGA的高斯白噪聲梳狀譜干擾信號設計方案,相比傳統隨機相位調頻梳狀譜干擾,在對抗寬帶通信系統時干擾效果更強。該方案以FPGA為核心,通過改進Ziggurat算法和DDS技術實現梳狀譜干擾信號的生成,在滿足高速、高性能的同時,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并通過DA芯片輸出,實現了3~11個梳狀譜信號的生成。實驗結果表明:生成的梳狀譜干擾信號頻率控制誤差小于0.001%,干擾效果量化一個指標。 最新視頻 基于幾何特征的圖像畸變校正方法 為解決傳統畸變校正存在操作復雜等困難,提出一種基于幾何特征的畸變校正方法,該方法對徑向畸變的相機模型進行分析,利用單張圖像計算圖像徑向幾何畸變中心及畸變系數。通過對圖像中的曲線進行穩健評估,經過兩次不同方向上曲線的彎曲程度求解,找到光學圖像的最佳幾何畸變中心,接著利用遞推最小二乘法來計算徑向幾何畸變的多項式系數,得出最優的畸變系數,對失真圖像進行校正。實驗通過仿真及實際圖像測試,結果表明該方法無需標定板,僅采集單幅真實場景圖像,便能有效校正成像測量系統中的徑向幾何畸變,并能對圖像進行準確的畸變校正。 發表于:10/24/2025 基于LSTM模型的智能服務治理方案研究與實踐 為解決航空公司網站在訪問量大幅波動時容易導致系統異常、難以快速進行治理的問題,以Spring Cloud微服務治理框架為基礎,融入長短期記憶(LSTM)模型對系統指標進行分析與預測,結合云原生架構,提出了一種基于LSTM模型的智能服務治理方案。利用LSTM對歷史指標數據進行訓練并輸出預測模型,實現對于指標的趨勢預測;結合云原生基礎設施,生成基于預測結果的主動式水平容器組自動伸縮器,實現資源預伸縮;根據指標預測結果與變化趨勢自動下發與回收治理策略,實現智能化的流量治理。實踐表明,該方案能根據模型預測結果提前做好資源擴縮容與服務治理,有效規避系統風險。 發表于:10/17/2025 基于信號置信度的礦井定位方法研究 針對煤礦井下狹窄縱深的巷道環境,無線信號極易反射導致定位精度差甚至定位失敗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利用UWB信號置信度,結合定位神經網絡模型、TOF測距和Kalman濾波的組合定位方法。首先利用標識卡與基站間的UWB信息及標識卡真實距離,離線訓練定位神經網絡模型。其次在實時測距時提出UWB信號置信度判別方法,參與TOF定位計算,最后再通過Kalman濾波進一步提升定位精度。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在煤礦井下顯著降低由于信號反射所導致的定位精度差問題,混合定位精度小于10 cm,具有速度快、穩定性高等優點。 發表于:10/17/2025 多通道大功率氮化鎵T/R組件模塊散熱技術研究 總結了多通道大功率T/R組件散熱設計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分析了各種散熱方案的散熱能力。微通道和歧管微通道散熱技術在高熱流密度散熱場景得到廣泛關注,成為大功率、高熱流密度集成電路一種有效散熱手段,同時多通道的流量分配是影響溫度均勻性的重要因素。應用上述技術,提出一種應用于多通道T/R組件模塊散熱方案的設計方法并應用在具體散熱方案設計中,采用計算流體動力學方法對各種方案分析比較和評價,嵌入載臺的歧管微通道及并聯分流方案,可有效解決局部功率密度大于500 W/cm2的多通道T/R組件冷卻問題,熱阻和通道間溫度均勻度小于2℃。 發表于:10/16/2025 基于手勢識別的視力檢測系統設計 在手勢識別與人機交互成為當下熱點的背景下,為解決傳統視力檢測過程煩瑣、效率低的問題,提出基于手勢識別的視力檢測系統設計。該系統以STM32單片機作為核心控制,通過激光測距模塊、手勢識別模塊以及視力表顯示模塊等實現智能化、自助式視力檢測。系統通過TFT LCD顯示屏顯示視標,在測距達到標準范圍后,以手勢識別傳感器識別被測者的手勢動作,通過微處理器采集、對比、判斷后,以單視標判斷準則及二分法檢索策略,完成視力等級顯示。通過實驗驗證了系統的可行性,該系統能夠實現對四種手勢的正確識別且視力檢測時的平均準確識別率達到82%,具有良好的準確性和高效性。 發表于:10/16/2025 基于FPGA的梳狀譜通信干擾信號設計與研究 為了有效測試通信電臺的實際抗干擾性能,提出了一種基于FPGA的高斯白噪聲梳狀譜干擾信號設計方案,相比傳統隨機相位調頻梳狀譜干擾,在對抗寬帶通信系統時干擾效果更強。該方案以FPGA為核心,通過改進Ziggurat算法和DDS技術實現梳狀譜干擾信號的生成,在滿足高速、高性能的同時,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并通過DA芯片輸出,實現了3~11個梳狀譜信號的生成。實驗結果表明:生成的梳狀譜干擾信號頻率控制誤差小于0.001%,干擾效果量化一個指標。 發表于:10/15/2025 氣象衛星掩星探測載荷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研究 為提高氣象衛星掩星探測載荷的生產測試效率,解放生產力、釋放設備資源,提出了一種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具體介紹了掩星探測載荷搭載的衛星模擬系統原理及其測試的基本流程,詳細闡述了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方案及實現方式。系統軟件的核心架構實現了從傳統的TestStand和LabVIEW架構向Python技術棧的遷移,可以實現智能接口適配、智能測試規劃、智能故障檢測并自動生成測試報告,支撐掩星探測載荷研發-測試-交付全流程測試。研究氣象衛星掩星探測載荷智能自動化測試技術可打通氣象衛星掩星探測載荷自動化測試標準流程,推動掩星探測載荷技術發展,助力氣象觀測技術提升及應用。 發表于:10/13/2025 利用STK和MATLAB互聯實現低傾角衛星軌道優化設計 提出針對特定緯度區域目標的低傾角衛星軌道設計方法。首先,分析了低傾角衛星軌道的特點;然后,以衛星一個回歸周期內覆蓋時間最長為性能指標,構建了衛星軌道設計的優化模型;最后,在利用STK和MATLAB互聯的基礎上,充分利用STK的覆蓋分析能力和MATLAB的遺傳算法工具箱,優化設計出符合模型需求的最優解。所提方法實現了軟件的優勢組合,簡單且易于實現,具有較高的求解效率,為衛星軌道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發表于:10/13/2025 航天發射任務場景快速構建方法研究 隨著航天任務復雜性的不斷提升,傳統指揮顯示系統的軟件設計難以滿足高密度、多任務的需求。提出了一種基于建模的航天發射任務場景快速構建方法,通過標準化任務分解與場景模板設計,實現系統功能組件的提取與復用。以元模型為核心,結合層次化建模的思想,構建標準化的建模框架,將復雜任務需求分解為標準化場景模塊,并識別任務間的依賴關系。基于模塊化設計原則,構建場景模板庫,實現場景的復用和動態組合。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顯著提升了任務場景構建效率,模板復用率達到85%~90%,配置時間節省率達83%,有效提升了任務建模與場景配置的整體性能。 發表于:9/26/2025 芯片搭載試驗數據存儲與傳輸系統設計 航天級芯片搭載試驗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為了實現對數據的存儲、管理與傳輸,并且適應嵌入式設備內存資源少等特點,設計了采用SD卡和UDP的數據存儲與傳輸系統。首先,設計了數據存儲與傳輸系統架構,主控芯片通過SPI總線與SD卡通信,并通過UDP與搭載芯片和上位機通信。然后,介紹了SD卡和文件系統的選型和軟件設計。接下來,基于LwIP進行了數據傳輸部分的軟件設計。最后,通過實驗驗證了該數據存儲傳輸系統的有效性,并測試得到該系統的傳輸速率可達4.5 Mb/s且內存占用僅為57 KB,滿足了芯片搭載試驗過程中對數據存儲與傳輸的需求,且相比于傳統的存儲與傳輸方式,該方法大大提高了傳輸速率,降低了內存占用。 發表于:9/26/2025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