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相關文章 AI向實而生 智能技術將大規模實現價值 1月5日,百度研究院發布2023年科技趨勢預測,針對大模型生態、數實融合、虛實共生、自動駕駛、機器人、科學計算、量子計算、隱私計算、科技倫理、科技可持續發展十大關鍵領域給出技術發展脈絡及產業落地方向。 發表于:1/8/2023 毫末發布自動駕駛智算中心MANA OASIS 加速進入自動駕駛 ?1月5日,毫末智行在其舉辦的第七屆HAOMO AI DAY上發布智算中心“雪湖·綠洲”(MANA OASIS),在其賦能下,毫末MANA五大模型全新亮相升級,車端感知架構實現跨代升級,毫末的技術棧布局繼續保持完整態勢,加速進入自動駕駛3.0時代。 發表于:1/7/2023 AI邊緣計算用于工業視覺識別場景解析 隨著工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逐漸深入,智能制造的逐步推進,市場對于工業機器視覺的需求也將逐漸增多,工業機器視覺逐漸形成規模化的產業。機器視覺主要用計算機來模擬人的視覺功能,也就是把客觀事物的圖像信息提取、處理并理解,最終用于實際檢測、測量和控制。 發表于:1/4/2023 人工智能可以應用在芯片產業的哪些環節? 2022年,人工智能的創作能力多次破圈。 輸入關鍵詞,AI就可以做出成熟的作品;現在ChatGPT不但可以對話甚至可以寫程序了。當人工智能掌握了編程語言,這設定看起來像人類可以操控自己的DNA編碼。從AI作畫到如今爆火ChatGPT,人們驚嘆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既然AI已經具備了“創作”的能力,那是否可以勝任芯片設計呢?除了設計環節,人工智能還可以應用在芯片產業的哪些環節?芯片產業會進入“無人”時代嗎? 發表于:1/4/2023 人工智能將能夠依靠智能手機電池的電量運行? 模仿樹狀樹枝的電子設備構成了神經元用來相互通信的網絡,這可能會導致人工智能,不再需要云中的兆瓦電力。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將能夠依靠智能手機電池的電量運行。 發表于:1/4/2023 4D毫米波雷達的優勢何在? 在“電動化”轉型向“智能化”的發展進程中,自動駕駛技術成為了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變量,中國汽車行業的自動駕駛滲透率也一直在穩步提升。 發表于:1/4/2023 深度解析百度 L4 自動駕駛整體系統安全設計思路 “安全第一”是自動駕駛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自動駕駛車輛的整體系統安全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涉及車載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算法策略設計、 硬件和軟件冗余安全設計、遠程云代駕技術、 全流程測試驗證技術等, 并遵循功能安全(ISO 26262) 和預期功能安全(ISO/PAS 21448) 的要求和設計思路。 下面梳理一下百度 L4 級自動駕駛的安全系統實踐, 分為主系統安全、 冗余安全系統、 遠程云代駕系統三層安全體系。 發表于:1/4/2023 智能家居這塊“大蛋糕”吸引了許多企業的目光 前段時間,愛感推出718全屋智能家居一站式系統解決方案,1套智能小管家,聯控7大生活空間、8大智能系統。 發表于:1/4/2023 人工智能在智能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人工智能具有和人類一樣思考的能力,并且在記憶力、運算速度和精度上都可以優于人類,基于人工智能開發輔助診斷系統,可以提高廣大經驗不足的醫療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并且輔助優秀醫生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將精力放在疑難雜癥的診療上。醫療機構走信息化管理之路是大勢所趨。醫療機構根據業務及管理需要,智慧醫療信息化不僅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夠再次利用,根據大量的醫療信息分析出疾病和客觀因素的聯系,從而可以提高疾病的預測和預警能力,醫療機構信息化增強了綜合服務能力。 發表于:1/4/2023 賦能全面量產,安霸強勢發力ADAS賽道 在人工智能和汽車領域的高速發展下,關于智能駕駛的產業和相關技術已經成為了當仁不讓的“香餑餑”。諸多科技巨頭、傳統車企、科技型公司紛紛基于各自的技術、資金和渠道優勢,正在試圖抓住產業和賽道的風口,把握進階的機遇,切入智能駕駛的賽道。作為一家專注于 AI 視覺感知芯片的半導體公司,安霸在 ADAS 前裝量產方面已交出亮麗答卷:基于 CV22 的 1V1R、1V3R 和基于 CV2 的 1V5R 的 L2 級 ADAS 解決方案均已在國內頭部車企一汽紅旗、廣汽集團等推出的爆款乘用車上量產出貨。 發表于:1/4/2023 智能汽車是汽車產業的變革性技術 智能網聯汽車,現在是汽車領域的熱詞,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對于汽車產業而言,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變革趨勢,是業界所公認的,也被認為是全新的機遇窗口,今年我國智能電動汽車的銷量在新能源汽車的占比已經過半。不過,汽車產業如何更好地實現網聯化,依然有不少待解問題:一方面,網聯化究竟以何種形式實現,哪種形式的網聯化更適合中國的汽車產業和國內的技術條件和消費環境,各方目標尚不明確;另一方面,在一些可以預見的方向上,尚有不少關鍵性技術瓶頸有待突破。 發表于:1/4/2023 自動駕駛,這些芯片很重要! 2004年到2007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先后贊助了三場無人駕駛挑戰賽,催生了自動駕駛這一賽道。由此,自動駕駛步入了產業化時代,各汽車強國都在爭相搶占產業制高點。在中國,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熱,自動駕駛也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發表于:1/4/2023 智慧醫療加速推動我國醫療行業向數字化轉型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推進,加劇了城鄉醫療水平的不均衡的同時,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趨于年輕化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醫療服務行業,導致城市醫院就診壓力日益加劇,“百姓看病難”等問題就一直存在。這時,5G技術賦能智慧醫療,傳統的醫療服務將發生翻天覆地。智慧醫療可依托5G移動通信技術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充分整合,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速推動我國醫療行業向數字化轉型。 發表于:1/3/2023 口罩“封印”不了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別以為你戴個口罩,我就不認識你了。這個春節,全國人民為戴口罩操碎了心,但凡在路上發現無口罩者,頓覺那是一個迎面走來的“喪尸”,避而遠之。對于戴口罩的人來說,手機的人臉識別系統又讓人犯了難。不就是戴了個口罩,手機連“爹”都不認了?當年發布會上宣揚人臉識別功能的時候,拽的跟二五八萬似的,現在怎么沒聲了?合著口罩封印了人臉識別?現在到底能不能實現戴口罩的人臉識別呢?答案是肯定的。當我們在煩惱破手機六親不認時,國內不少人工智能公司,尤其是刷臉的那批,已經開始研發戴口罩場景下的人臉識別。這事大概分兩種,第一是識別戴不戴口罩;第二是這戴口罩的人是誰。這兩者目前在市面上都有案例存在,比如曠視團隊提出的“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解決方案,其中用到了“雙光融合”,即結合紅外光和可見光,紅外負責測溫,可見光負責呈現。誤差低于0.03℃。 發表于:1/3/2023 全球智慧醫療產業正處于穩步發展階段 醫院智慧化建設離不開技術的支持,而隨著 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信息化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醫院智慧化建設已有了較為完善的技術基礎。其中,物聯網使設備互聯、互操作成為可能,打通了物理設備/空間與醫療業務,有助于提高運營效率和效果;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數據的能力得到數量級的增長,眾多輔助決策、輔助醫療手段成為可能;信息化及移動互聯網技術進一步提高了人與人、人與物的溝通效率,助力醫院運營效率的大幅提升。 發表于:1/3/2023 ?…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