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相關文章 設備智能化僅0.8%,物聯網如何落地? 對于那些希望通過智能物聯網技術提高生產和運營效率的企業而言,一個長期的困擾是:如何讓自己的設備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原因在于,從消費物聯網到產業物聯網,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需要云、網、邊、端的融合。然而,不論是上游的芯片、模組或設備供應商,還是下游的企業用戶,面對碎片化的應用場景,都難憑一己之力,開發出從云到端的整體方案,這一問題成為雖發展多年卻仍然難以大規模落地的物聯網產業的主要痛點。 發表于:4/2/2021 2025年全球智慧城市中的AI攝像頭數量將達3.5億個 根據全球技術市場咨詢公司ABI Research的報告,使用人工智能(AI)芯片的智能攝像頭全球數量在2025年將達到3.5億個,在智慧城市中成為常態。到2025年,超過65%的攝像頭預計將至少配備一個AI芯片組。 發表于:4/2/2021 ?AI遇上MCU,跨界處理器“跨”出新高度 1999年的筆記本、臺式電腦、手機等孕育了約1500億美元的半導體業務,2009年進入到智能手機、云計算時期,大約有2500億美元的半導體業務,而從2019年和2020年開始,約5000億美元的半導體業務正在向我們招手,一個邊緣計算的新時代正在走來。這個增長需要對每個節點和邊緣有處理能力,也需要融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 發表于:4/2/2021 破題城市數字化"最后一公里" 智慧城市在疫情防控中反應慢了“半拍”,這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發表于:4/1/2021 英特爾AI解決方案,可快速識別視網膜狀況 Sankara眼科基金會和位于新加坡的Leben Care正積極合作,在印度部署一項名為Netra.AI的全面視網膜風險評估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Netra.AI由英特爾?技術驅動,是一個云端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通過深度學習,該方案可實現快速的視網膜狀況識別,并能夠與人類醫生的準確度相媲美。Netra.AI可以準確識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從而大大減輕玻璃體視網膜外科醫生的篩查負擔。 發表于:4/1/2021 英特爾AI技術讓視障人士重見光明 人工智能(AI)開發者Jagadish K. Mahendran和他的團隊設計了一款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語音激活的背包,可以幫助視障人士導航和感知路途。這款背包可以幫助探測一些常見的路障,例如交通信號燈、懸掛的障礙物、人形橫道、移動的物體和上下坡,這些探測的計算都在一款低功耗的交互式設備上運行。 發表于:4/1/2021 開啟嵌入式智能視覺應用新時代 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以及對提高安全性和效率的需求正促使各行業企業在其系統中集成智能嵌入式視覺技術,以支持人員偵測、非接觸式人機交互和更強大的AR/VR功能,同時使用智能機器視覺技術來提高制造水平和產量。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機器視覺系統市場規模為297億美元,到2027年預計將達到749億美元,2020年到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1.3%。 發表于:4/1/2021 Arm推出Arm®v9架構 面向人工智能、安全和專用計算的未來 (2021年3月31日)Arm今日宣布推出Arm®v9架構,以滿足全球對功能日益強大的安全、人工智能(AI)和無處不在的專用處理的需求。Armv9立足于Armv8的成功基礎,是這十年來最新的Arm架構。Armv8正在當今需要計算的領域中驅動最佳的每瓦性能表現。 發表于:3/31/2021 制造業發展的下一步 如今,制造業中最寶貴的資源不是鋼鐵、煤炭或電力,而是數據。制造商們開啟了他們的工業 4.0 之旅,這是在人工智能和大規模連接推動下的最新工業革命。 發表于:3/31/2021 瑞芯微RV1109 AI攝像頭方案,助力康佳智慧屏體驗芯升級 瑞芯微RV1109 AI攝像頭方案,助力康佳智慧屏體驗芯升級 近日,康佳推出全面屏人工智能電視K2/K3系列,均配置搭載瑞芯微RV1109方案的智慧攝像頭,升級大屏AI交互性能,打造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目前K2系列50”/55”/58”/65”/75”/82”及K3系列55”/65” 8款大屏電視均成功量產,并上線康佳電視京東旗艦店及線下門店。 發表于:3/31/2021 5G網絡智能化積極推進 “隨著網絡基礎設施構建的適度超前推進,體現‘軟實力’的5G網絡智能化也正在‘十四五’規劃的大方針指引下積極推進。”日前,亞信科技CTO、高級副總裁歐陽曄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5G網絡智能化致力于讓5G網絡的規、建、優、維全生命周期更加自動化與智能化,讓網絡向“隨愿”與“自治”的目標演進。 發表于:3/31/2021 英飛凌助力中國市場的新招 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半導體廠商一般的做法是除了持續提供更高性價比的芯片外,還盡力為客戶提供更完善參考設計的方案,讓后者能夠在此基礎上更快地開發出終端產品,盡早占領市場。這是過去多年里眾多芯片廠商與代理商、方案廠商和終端客戶打交道的方式,行業內多年的蓬勃發展,也證明這種模式有其重要的價值。 發表于:3/31/2021 移動通信升5G,智能協作升2.0:華為勾勒未來辦公場景 去年全球突發的疫情,加速線上辦公、線上學習等場景發展。而后疫情時代,線上辦公、學習將成為常態。比如Facebook宣布未來10年調整業務結構,4.5萬名員工中一半采取永久性居家辦公,Twitter也選擇大部分員工無限期居家辦公。 發表于:3/31/2021 研華與光環新網達成戰略合作 共賦工業物聯網產業發展 全球工業物聯網廠商研華公司(研華,股票代號:2395.TW)與北京光環新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環新網,股票代碼:300383.CH)在北京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展開基于WISE-PaaS工業物聯網云平臺在中國落地的商務合作,未來更將在自動化機房運維等領域展開深入緊密的合作,共同助力工業物聯網在中國的落地與發展。 發表于:3/31/2021 “十四五”規劃第一年,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的國產化之路 圍繞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同時,“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要構建“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產業生態。 發表于:3/31/2021 ?…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