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英偉達官宣:CUDA將全面支持RISC-V架構! 早在2024年10月,英偉達在RISC-V北美峰會上透露,其在2015年就選定將RISC-V選定為其專有Falcon微控制器(MCU)的繼任架構。由于 MCU 內核是通用的,因此可以在英偉達的產品中廣泛使用。根據英偉達當時的預計,2024年英偉達將交付10億個內置于其 GPU、CPU、SoC 和其他產品中的 RISC-V 處理器,這也凸顯了定制 RISC-V 內核在英偉達硬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在此次RISC-V中國峰會上,Frans Sijstermanns也指出,英偉達是RVI和RISE的董事會成員和技術委員會代表,也是相關規范的貢獻者。英偉達產品中的微控制器都是基于RISC-V架構,具有可配置、可擴展和安全保護功能,并且也被集成在30多個IP中,每年出貨量超過10億個RISC-V MCU。 最新資訊 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需求超千億顆,缺口如何補足? “三年的芯片短缺使汽車全球的產量減產約1500萬輛,中國超過了200萬輛,這就是汽車芯片對行業帶來的深刻影響。”在12月16日舉辦的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峰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介紹說,目前,汽車芯片的短缺有所緩解,但是這種供應相對偏緊的狀態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發表于:12/19/2022 國內首個!全球最大的“交流改直流”工程開工 據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官微 @國資小新 消息,12 月 15 日,中國能建江蘇院設計的江蘇揚州-鎮江 ±200 千伏直流輸電(五峰山跨江線路交流改直流)工程正式開工。 發表于:12/19/2022 AMEYA360報道:90nm的開源PDK已成現實 先進工藝推進至3nm 晶圓廠本身的專有與封閉特質其實也有商用EDA工具廠商的功勞,首先EDA的廠商的數量相較芯片設計公司來說遠算不上多,而且就只有那么幾家占據主導地位,對于晶圓廠來說,要想做到全部支持無疑是癡人說夢,所以還不如限制支持的工具數量。 發表于:12/19/2022 米果集團硬核背書,浙江首個元宇宙產業基地動能十足 隨著虛實融合成為互聯網發展大趨勢,在一系列國字號文件的推動下,全國各省市紛紛出臺元宇宙相關政策,引導企業探索元宇宙新技術、新應用和新業態,并紛紛攜手第三方企業共同打造產業基地,助力當地經濟發展。今年年底,位于杭州筧橋街道同協路336號的浙江省首個元宇宙產業基地項目即將投入運營。該基地建筑面積約40000平方米,總投資約2億元,將形成元宇宙企業聚集地和產業制高點,成為具有示范意義的元宇宙產業平臺。打造該基地的企業正是浙江省最大的產業社區運營服務商之一杭州米果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發表于:12/19/2022 消息稱索尼計劃投資數十億美元在日本熊本縣建新廠以提高智能手機傳感器產量 IT之家12月16日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周四報道,索尼集團公司正在考慮在日本熊本縣建立一家新工廠來生產智能手機圖像傳感器。 發表于:12/19/2022 特斯拉年內市值蒸發5萬億!馬斯克痛失世界首富,分析師:股價或再跌8成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跌跌不休”。截至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股收盤,特斯拉再跌2.58%,報156.8美元,年內累計跌幅已經達60%;總市值僅剩4913.28億美元,較年初跌去約744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1813億元)。這也是其市值自2020年11月以來首次跌破5000億美元大關。 發表于:12/19/2022 特斯拉得州奧斯汀工廠Model Y周產量已達3000輛 IT之家12月16日消息,特斯拉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其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工廠現在每周生產3000輛ModelY,按目前的生產速度推算,該廠一年的產量將達到約15.6萬輛。 發表于:12/19/2022 XR、AI和5G,三者融合會發生什么?高通侯明娟:將驅動新產業變革 新浪科技訊 12月16日上午消息,由新浪財經客戶端、新浪科技聯合主辦的“2022科技風云榜”線上年度盛典今日開幕。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在發言中表示,XR、AI和5G的深入融合,將驅動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助力眾多傳統行業升級轉型,變革人們的工作、娛樂、購物和學習體驗,還將對教育、建筑、工業、醫療等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發表于:12/19/2022 零跑汽車吳保軍:新能源車下個焦點是智能,智能車將實現對傳統車的替代 新浪科技訊 12月16日上午消息,“2022科技風云榜”年度盛典今日舉行,今年活動主題為“守正創新,科技向上”。零跑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總裁吳保軍發表《Smart or Intelligent?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車?》的主題演講。 發表于:12/19/2022 科銳國際曾誠談“芯片人才”競爭:已趨于理性,資源優勢正向國內龍頭集聚 新浪科技訊 12月16日下午消息,由新浪財經客戶端、新浪科技聯合主辦的“2022科技風云榜”線上年度盛典今日開幕。科銳國際高級副總裁曾誠發言指出,2022年,半導體芯片行業人才爭搶逐漸趨于理性,2019、2020年在市場當中搶奪人才的初創企業有一部分已經消失了,人才資源正在向國內行業龍頭企業集聚。 發表于:12/19/2022 ?…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