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于移動數據帶來的巨大沖擊,向小型蜂窩網的過渡正在開啟對智能Wi-Fi網絡的全新應用。
作者:RuckusWireless( 優科無線 ) 中國區技術總監 宣文威
由于運營商正面臨著對移動數據近乎瘋狂的需求,因此,至少有四個不同的領域可能會出現數據擁堵問題,包括:
· 無線接入網;
· 網絡信令與控制部分;
· 分組核心網絡;
· 回傳網絡。
每種瓶頸都是對運營商提出的特殊挑戰,一般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中的一種來解決:
1.增加受影響網絡資源的容量;
2.分流網絡資源以緩解擁堵情況;
3.同時采取以上兩種方法。
人們普遍認為,過渡到更小的蜂窩網以擴大現有的宏網絡是一種潛在的“萬能藥”,可以解決無線接入網絡擁堵等問題。但與此同時,這又會催生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回傳。這已經成為電信行業爭論最為激烈的話題之一。
移動運營商正籌劃將其LTE網絡打造為宏蜂窩網與微蜂窩、微微蜂窩構成的“底層”網絡的結合體。為了達到快速增長的移動互聯網帶寬要求所需的容量密度,在某些特定區域中,這些小型蜂窩網的數量相比較當前有的蜂窩網絡的數量要大很多。而這也預示著一個新的且非常重要的回傳挑戰,因為這些小型蜂窩節點的安裝位置,( 例如電線桿或其他街道旁的資產 ) ,很少能夠恰好適合光纖或微波解決方案。
LTE自回傳或Mesh技術的概念是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但是,鑒于早期的 Mesh Wi-Fi 網絡試圖在相同的頻段內提供接入與 Mesh 功能,這一方法的回傳流量迅速將 LTE 稀缺的可接入頻譜消耗殆盡,而且這種方式還非常昂貴。選擇使用 5GHz 802.11n 點對點解決方案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因為它可以輕松提供 LTE 蜂窩網所需的超過 100Mbps 的回傳能力。
變得更小
小型蜂窩網是低功耗、多射頻接入點(蜂窩/Wi-Fi/回傳),這就擴大了室內及室外的覆蓋范圍,以便提高網絡容量并分流業務流量——在高峰時段,最高可以分流80% 的業務流量。雖然小型蜂窩網有益于現在部署的 3G 服務,但是,只有整個行業,尤其是城市環境,朝更高容量的 4G/LTE 網絡發展時,小型蜂窩網的重要性才會進一步上升。根據 In-Stat 發布的最新報告《 Femtocells and Small Cells: Making the Most of Megahertz 》,小型蜂窩網設備的出貨量在 2015 年將達到 140 億美元。
問題在于,隨著網絡運營商持續增加覆蓋范圍與容量、期望分流數據以緩解流量壓力,他們也增加了自身的蜂窩站點回傳連接的壓力。在這個小型蜂窩網的世界里,傳統的點對點微波、銅纜和光纖回傳方案會迅速變得不再可行或成本過高。
雖然點對點微波設備的成本在近年來有所降低,但是一般情況下,它仍然要求和回傳中心間的視距傳輸,這個條件是許多小型蜂窩站點無法滿足的。sub-6GHz非視距解決方案采用一種點對多點架構,更加適合密集的底層網絡,但是,當采用需要許可的頻譜時,窄帶信道會嚴格限制回傳容量,而且大多數sub-6GHz 頻段都非常昂貴且經常沒有頻譜許可。
還有一種選擇就是光纖,這顯然是移動運營商的首選方案(如果可行的話)。然而,把光纖線纜拉到每一個小型蜂窩站點又不太實際,因為這種方式過于昂貴、分散且耗時。因此,在目前紛紛向更小型的蜂窩網過渡的大背景下,必須重新考慮蜂窩回傳的傳統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