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ZCreator團隊,是在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島賽區的比賽現場,團隊的聯合創始人孫曉鐘在臺上介紹一種更新的3D打印技術。那是團隊成立三個月以來第一次參加比賽,卻一舉殺進全國總決賽。
“我們希望把DLP這個新興技術,更廣泛地帶入國內,投入3D打印市場。”孫曉鐘說。
技術+政策+市場=團隊
在3D打印的各種技術中,DLP技術因為門檻高,核心技術多,難以仿制,所以利潤率較高。
“目前國內在高精度3D打印領域,以光敏樹脂為材料做得比較好的企業有兩家:上海聯泰,采用SLA技術,商業化較成功;廣東志維,采用DLP技術,只集中在民用用品領域,突出高速度。而我們的技術,兼顧高精度和快速度,在國內基本無同類水準。”
孫曉鐘介紹,這也是ZCreator團隊在競爭中最大的優勢。
技術團隊的核心人物是美籍華人、南加州大學終身教授永陳(音譯),他在三維模型的處理算法和DLP制作工藝兩個領域有多年的研究。孫曉鐘介紹道:“他曾任3D System公司高級軟件工程師,國際知名的EnvisionTEC公司目前最新最高精度的打印機,就是和他合作研發成功的。”此外,技術團隊中還有來自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專家們。
而孫曉鐘作為一個在相關科技部門有二十年任職經歷的“前公務員”,辭職組建團隊后帶來了政策方面的經驗,對地方經濟的運營情況以及政府各項產業的扶持政策十分了解。
此外,運營團隊囊括了擁有三十年企業管理咨詢經驗的許心逸,以及某全球五百強、全球醫療十強企業的銷售總監,他們對IT及醫藥行業市場運作有多年經驗,“能針對性地找準市場需求,讓產品落地”。
以DLP技術首拓醫療市場
經過四年的實驗室研究,DLP技術中的相關核心技術已經被團隊掌握。這使得ZCreator能夠在國內的DLP技術領域“領頭起跑”。
在高精度3D打印領域中,相比起SLA技術,DLP技術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據孫曉鐘介紹,團隊生產的3D打印機打印精度在20-50微米之間;打印一個底面積100mm×64mm,層高1cm的模型一小時之內可以完成,比SLA技術快了十倍。
DLP技術的優點決定了它在生物醫療、航空航天、精密鑄造等多個領域具有應用前景。而團隊選擇了醫療領域作為第一個市場突破口。
“在口腔醫療領域,以烤瓷牙為例,目前所用的蠟模主要是人工打磨。口腔技師月薪平均過萬,一個10-15人的團隊一年工資支出200萬。”孫曉鐘介紹道:“使用DLP技術的3D打印設備,一臺售價十幾萬的機器就可完全代替人工。”
目前團隊已通過了青島市工研院入園評審,“目前和8位投資人約談過,而且項目估值不錯。”孫曉鐘預計,10月底團隊將正式注冊公司,產品進入產業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