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開幕第二天。上午一款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亮相,引發關注。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未來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做手術也將納入醫保。據了解,“雙創周”活動將持續到下周二。
今天上午,記者在“雙創周”現場看到,一款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引發圍觀,其將“機械臂”上的鉆頭直接對準頭骨模型,精準地進行操作。
據研發公司北京柏惠維康科技負責人介紹,該款機器人可以通過多模態圖像數據三維重建,計算機視覺實現手術空間和圖像空間的自動坐標映射,機器人精準定位。手術平均用時僅30分鐘,定位精度1毫米,患者只留下2毫米以內的創口,可治療腦出血、腦囊腫、癲癇、帕金森病等12類近百種疾病。
該負責人舉例稱,人的大腦素有“生命禁區”之稱,手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生命。該產品通過三維手術規劃、視覺實時導航和機器人手術操作協助醫生微創、精準、高效地完成神經外科無框架立體定向手術,大幅降低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生理和心理負擔。
“目前,我們已經第一次在國內實現遠程手術,并且成為第一個在國內進入醫保的機器人手術項目,未來還將擴大機器人領域的創新設計。”上述負責人表示,神經外科機器人項目去年已經進入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程序,未來有望納入醫保,“目前我們已經在做的機器人手術項目,已經有進入醫保報銷的。”
其他看點 手機、無人機可進行疾病健康檢測
記者在現場看到,芯視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膠體量子點納米材料研制光譜儀芯片,全球范圍內第一次實現了將光譜儀專業分析儀器的體積和造價均縮小近千倍,并仍然保持專業儀器的高性能,實現了光譜分析儀器的傳感器化。
通過在手機、無人機等智能終端搭載量子點光譜儀,可實現在疾病健康檢測、食品藥品安全、環境質量監測、工農業產品質量分析、國防安全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為人類開啟認識世界的“第三只眼”。
此外,中科院理化所劉靜教授和北京夢之墨科技有限公司首創液態金屬電子增材制造技術,實現了在任意表面柔性電路的電子打印模式,相當于打印界的“神筆馬良”。該技術構建了液態金屬生物材料學全新領域,有關工作涉及神經連接、血管造影、腫瘤治療、骨骼修復、注射電子、皮膚電子等核心醫學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