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123rf”
受科技革新、消費者需求升級和行業政策影響,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涌現,盈利模式多樣,百花齊放。其中,醫藥電商、在線問診、掛號、可穿戴四個方向最具發展潛力。
一、在線問診
在線問診是指醫生在互聯網上通過患者解答問題,在線預約是指患者通過網絡預約去醫院巡診的時間。在線問診預約方面,在線醫療網站用戶覆蓋人數在逐漸增長,“快速問醫生”、“尋醫問藥”、“39健康網”、“好大夫在線”、“丁香園”這幾家網站的排名比較靠前,在線醫療效率高,流程少,資源多的優點,有效平衡我國醫療資源的配置。
在線問診模式具有不可比擬的自優勢。模式上,在線問診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廉價、實時的專業遠程醫療服務。為醫生,打破了定點職業的界限,在政策邊緣為醫生創造了增收途徑。效應上,在線問診平臺擁有強大的互聯網效應,能夠匯集大量醫療資源,實現資源跨時間、跨空間高效匹配。平臺提供者在積累了足夠量的醫患資源后,在向下整合資源、吸引融資上將擁有更大的空間。
二、醫藥電商
醫藥電商是指以醫療機構、醫藥公司、銀行、醫藥生產商、醫藥信息服務提供商、第三方機構等以贏利為目的的市場經濟主體,憑借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主要是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醫藥產品交換及提供相關服務的行為。在醫藥電商方面,由于藥品所需要的配送條件較高、國家監管政策不明朗,因此大部分醫藥零售企業對電商還是持觀望態度,暫時只有小部分的醫藥連鎖在試水電商。
但是,醫藥電商的優點和發展前景不容小覷,第一,電商提供充分的藥品資源,簡化了購藥流程,針對非處方藥品購買而言,節約了用戶的時間成本。第二,所有藥品在電商平臺上價格透明、來源透明、信息對稱。
其中,醫藥電商發展方面政策利好、空間巨大。一方面,隨著處方藥解禁、配送條件放寬,電子處方、醫藥分家及醫保對接的逐步實現,為醫藥電商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良好環境;另一方面,醫藥電商的發展確實將有助于簡化醫藥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大大壓縮流通成本,創造價值。
隨著政策利好,大型區域性連鎖藥店們積極向線上轉型,第三方平臺、垂直式自營電商紛紛出現,大型流通企業也開始向醫藥產業進軍,醫藥電商市場規模達到千億級無虞。
三、預約掛號
掛號模式切入點明確,資源積累迅速,變現途徑多樣。
從切入點看,掛號模式切入在患者到醫院就醫的第一步,處于服務鏈關鍵位臵,能夠獲取精準用戶,向后向前拓展都有空間。
資源獲取上看,掛號平臺一方面與患者對接,一方面與醫院業務鏈條對接,就能夠迅速獲取兩方信息。
從變現模式上看,掛號平臺盈利渠道多樣,主要針對掛號患者提供后續服務,包括掛號到就診過程及診后健康管理、診后服務推介。可收費對象包括患者自身、醫院、健康管理公司、醫藥公司等。
四、智能設備
可穿戴設備是指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眼鏡、手套、手表、服飾及鞋等。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健康管理,老齡化、慢病患者的增加,增加了對可穿戴設備實時檢測、遠程監控等功能的需求。
供給端的可穿戴設備廠商也正積極地以可穿戴設備為數據交互中心,為患者提供移動智能云服務,采集并建立大數據庫,探索更多基于患者數據的模式創新,如為醫院診療檢測、為醫生輔助決策、為保險公司及時干預、減少保費支出等。盡管這一概念具有廣闊的前景,但現在有關互聯網健康管理仍處于數據收集環節,行業仍處于各自為戰的探索階段。
在可穿戴設備提供的一眾功能中,健康管理、醫療檢測功能無疑是最具剛性需求,功能最具革命的一項。
需求端,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開始注重健康管理,而老齡化、慢病患者的增加,也增加了對可穿戴設備實時檢測、遠程監控等功能的需求。
供給端的可穿戴設備廠商也正積極地以可穿戴設備為數據交互中心,為患者提供移動智能云服務,采集并建立的大數據庫,探索更多基于患者數據的模式創新,如為醫院診療檢測、為醫生輔助決策、為保險公司及時干預、減少保費支出等,具有較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