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微波|射頻 > 業界動態 > 無源雷達的發展歷史和趨勢

無源雷達的發展歷史和趨勢

2018-08-01

  一.無源雷達的名稱討論

  無源雷達( passive radar),是指這種雷達沒有輻射源,它是借用空間已有的電波,照射到目標所形成的回波來探測目標。

  從雷達的基本原理,從經典型式的雷達,來看如今廣受關注的無源雷達,這兩者的區別在于其組成部分。經典雷達都是由發射機產生所需頻段的電波,經天線輻射到空間,照射待測目標。后者卻無發射機,照射目標的電波是借助空間已有的電波,這稱作雷達以外的輻射源。這種雷達稱作無源雷達,也稱作外輻射源雷達(external sources)。由于雷達自身不輻射電波,這就導致雷達定位方法、信息處理等相關問題也隨之改變。

5b5fae5f90906-thumb.gif

  相控陣雷達

5b5fae6206f3a-thumb.jpg

  無源定位雷達系統的工作原理

  從雷達本身看,它是無輻射源,實際上是有源,這源是外部輻射源。另外,這種雷達是一種隱形雷達,雷達的克星反輻射導彈是追蹤雷達輻射波,並對此實施攻擊。無源雷達不向空間輻射電波,也就會讓反輻射導彈找不到雷達所在地,因此無源雷達就是真實意義上的隱形雷達,無須采用隱身材料和減小雷達裝置夲身的散射、反射和繞射波。

  除此而外,這種雷達可以看成被動雷達,因為它是不主動發射,是被動接收。

  無源雷達還稱作無源隱蔽雷達和無源相干雷達。這是基于它使用機會輻射源或協同輻射源工作,這是將來自輻射源的直達波與由運動目標的反射波相關聯,由已知的收、發位置作為橢圓面的兩個焦點,構成橢面。再通過使用多個輻射源和多個接收機,以確定多個橢面相互交叉點。並確定目標方向。最終獲取目標位置信息。

  總之,以無源雷達冠名較確切,好與有源雷達相區別。而其它名稱沒有唯一性。外輻射源可以多個,不像早先僅利用唯一外輻射源。

  二.無源雷達的源頭

  1.無源雷達的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呢?

  早在1922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I)有兩位研究人員:Taylor和Young

  在進行電波傳播試驗時,用兩部電子裝置,發射60MHz連續波信號,在無意中發現了河中正在航行的木制船,這一收獲成了他們試驗的副產品。

  1930年,美國海軍研究室Hyndland等人,在利用測向儀試驗時,偶然間捕捉到3.2公里外的一架飛行的飛機,使用頻率為33MHz。

  1932年,Taylor、Young和Hyndland一同用兩部電子設備,如同現在的雙基地雷達的簡單配置,探測到80公里外的飛機。

  2.無源雷達的誕生

  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1933年6月,他們申報了題為“通過無線電波探測運動物體的系統”的專利。該專利的要點是:利用一部無線電發射臺,發射連續波信號,另外配置兩部接收裝置,分別置于兩地,來測量運動物體的回波信號的多普勒頻移,從而確定該物體位置。

  應當指出的是,學術界認為雷達的創始人是1917年,羅伯特·沃特森·瓦特(Robert Watson-Watt)成功設計雷暴定位裝置,宣告雷達的誕生。

  而1922年,英國馬可尼(M.G.Marconi)在無線電工程師學會(IRE)領獎時,提出船用防撞雷達測角的建議。發表演說的題目是可防止船只相撞的平面測角雷達。他提岀的船用雷達的時間也是1922年,與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工作,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他們都是獨立工作的。

  1935 年,英國的 Arnold  Wilkins 首次借助外部輻射源進行了雷達探測研究,這就是著名的 Daventry 試驗。這是無源雷達的真正意義上的試驗。這次試驗在英格蘭中部的北安普敦郡 Daventry 鎮,采用的輻射源是 Daventry和BBC(1.8-30MHz)發射臺,頻段為短波,接收裝置分別設置在兩部運輸車上,探測距離12公里外,目標是英國皇家空軍(RAF)Heyford重型轟炸機。收、發間距10公里。

  在此試驗完成后,于次年成立新型雷達研究所,命名為Bawdsey,所長由羅伯特.沃森擔任。此后,英國在東南海岸部署一系列雷達,其中沿Channe1海岸部署的就是無源雷達。

  3.無源雷達的實用化

  在二戰期間,雷達得到快速發展,無源雷達走向實用化。1943年,首次用于戰爭環境的雙基地外輻射源雷達是德國研制的“Klein  Keidelberg”雷達,以英國海岸警戒雷達 Chain Home 的發射機為輻射源,通過安裝在丹麥的接收機來搜尋目標的反射信號,這種接收機抗干擾性能較好。對從英國起飛的戰機進行探測和定位,能探測到450 公里外的戰機,精度較差大約為 10km,但在當時很好的完成了對盟軍轟炸機的預警任務。

  三.無源雷達的“休眠”期

  二戰后,全球大規模戰爭已經全面結束,后來美蘇處于冷戰。我國自建國至改革開放以前,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到六十年代,經歷文革,在這一段時間,全國主要圍繞“兩彈一星”的研制,就是文革期間也沒有停止。

  改革開放以后,國內各行業協會相繼恢復工作,國內外學術交流全面展開。從這方面看,我國雷達學界對無源雷達關注很少。但從國際環境看,戰爭推動武器發展力量減弱,各主要國家轉向空間開發。

  20世紀50年代中期,研制出實用型艦載相控陣雷達。20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研制了有源相控陣雷達。1964年,美國安裝了第一部空間軌道監視雷達,用于監視人造地球衛星或空間飛行器。70年代,英、法、日、意、德、瑞典等也都裝備了相控陣雷達。

  衛星上天,導彈射程不斷更新,花樣愈來愈多,而雷達的發展也伴隨著這些研制工作開展和創新。有源雷達是發展的總趨勢。另外,雷達夲身沒有感受到威脅。自身安全問題不突出。但到八十年代以后,有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等,隱身飛機、電子干擾、反輻射導彈的出現,雷達倍受威脅,雷達隱身問題愈加突出,雷達機動、多站布防、雷達開機受限等推出,加上數字技術、成像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化及模塊化飛速發展,給無源雷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為什么無源雷達倍受關注

  自二戰以來,德國、美國、前蘇聯、英國、法國、日本、瑞典、加拿大等國都在研制和發展自己的隱身技術。就美國而言已有的隱身飛機和隱身無人機就超過20種,典型的隱身飛機有F-117A、B-2A、F-22、F-35等。還有隱身導彈、隱身艦艇等。

  在以往的巴拿馬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中,F-117A和B-2A顯示出很強的隱身能力,像幽靈一般,神出鬼沒,創下了輝煌戰績。它顯示岀隱身戰機具有以往沒有的突防能力、攻擊能力,效費比大大提高,也標示著高科技大大增強了戰斗力,給未來的空防系統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4年2月,英國國防部和BEA系統集團聯合對外宣布首架隱形無人戰機“雷神”。該機可與美X-47B和法國研制的“神經元”無人機相提並論。這一研制動向表明:無人機以隱身技術武裝,再加上飛行速度的提升,使其突防能力大增,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力軍。無人機系統有可能成為全球打擊的有效工具。另外,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加速研制,這些變化給空防系統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戰。

  現代有源雷達面臨如下威脅:隱身飛行器、電子干擾、超低空突防、反輻射導彈、臨近空間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實際上是隱身技術、高超音速技術、電子干擾組合使用于各種飛行器身上,再在戰略和戰術上靈活機動,例如導彈變軌,子母彈,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自主飛行,無人機的“感知化”,無人機低空突防等,這給地面防空系統,特別是雷達,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是巨大的,其應對策略必須有大的變革。

  過去的局部戰爭的警示和現代的導彈、無人戰機、高超音速飛行器等突防能力的巨大威脅,迫使雷達變革,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應對這些威脅無源雷達應運而生,勢在必然。雖然它不是現在才有的雷達,但它卻富含了現代科技的新元素、新成果,也是多學科融合的產物。

  五.無源雷達的發展

  1974 年,美國的 Marko 等人利用調頻廣播臺作為外部輻射源,雙基地接收設置的無源雷達來測定目標的位置。該系統利用互相關技術測量目標反射信號相對于外輻射源直達波信號的延遲時間,得到目標所在的等距離橢圓,再結合反射信號的到達角測量,即可對目標進行定位。

  七十年代,捷克臺斯拉公司進行了無源被動探測系統的研究,于 1987 年推出了“塔瑪拉(TAMARA)”系統,據稱在 1995 年的波黑戰爭中,塞族利用該系統發現美國的 F-16 戰機,并將其擊落;另據報道,1999 年參加科索沃戰爭的一架 F-117 隱形戰機,被南聯軍用薩姆-3 導彈擊落,而發現該隱形戰機的正是“塔瑪拉”雷達。該系統的外輻射源是探測目標自身的輻射。它更新后的移動型,就是 1998 年推出的“維拉(VERA)”系統,可同時跟蹤200 批空中目標。

  1986 年,英國倫敦學院大學(UCL)的 Griffiths 等人,首次利用電視臺信號作為外輻射源,接收為雙基地設置的無源雷達進行了研究,對信號檢測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外輻射源波形的模糊函數是研究的關鍵,它決定著距離分辨率、距離模糊間隔、距離旁瓣水平及多普勒的分辨率。

  1989年,IEEE國際雷達會議文獻透露,E.Gaig.Thompson的文章指出:利用預警機E-3A的AWACS系統和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作非合作式輻射源,並利用無源探測方式,探測飛行目標。

  1992 年,Griffiths 等人提出將衛星轉播的電視信號作為無源雷達的輻射源,接收端由接收衛星電視信號的直達波信道和接收目標反射波的回波信道組成,對兩路信號做相關處理,之后利用非相干積累來提高處理增益。研究表明對于 100km 外 RCS=20的目標,要達到虛警率和90%檢測概率,需要 80dB 的處理增益,然而由于相干積累和非相干積累的時間間隔分別受目標多普勒頻移和運動目標距離偏移的限制,對于速度為 200m/s 的民航飛機卻只能達到 45dB 的處理增益。該項試驗未能實現在可能的距離上檢測到真實目標。

  1994 年,在法國召開的國際雷達學術會議上,三篇基于電視信號作為外部輻射源的無源雷達論文的發表,標志著無源雷達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之后,隨著信號處理方法和器件的更新,以及成熟信號處理技術的引入,世界上出現了幾套典型的外輻射源雷達系統。

  1994 年,法國國家航空研究局 研制了以電視臺作為外部輻射源的多基地雷達試驗系統。輻射源是位于巴黎附近的電視臺,接收站位于帕萊素,采用兩副八木定向天線。該系統采用 5 個發射臺,僅利用多普勒信息進行定位和跟蹤,由于系統跟蹤算法需要較高的信噪比,只探測到距離接收站 5 km 的目標。

  1994 年,英國防御研究局的 Howland 研制了一套以電視臺作為外部輻射源的無源雷達系統。該系統把法國雷恩的電視音頻調幅載波作為輻射源,接收設備包括一對八木天線和一套數字接收機,通過測量多普勒頻移和到達角(DOA)信息對目標進行定位。試驗結果表明運用現代信號處理技術和跟蹤算法,該系統可實現對 260km內空中目標的探測和跟蹤。

  德國研制的無源雷達系統,則把美國的全球定位衛星和俄羅斯的全球導航衛星作為外輻射源。由于導航系統由多個衛星組成,可提供多個外輻射源,因此該系統可使用靈活的相控陣接收天線。研究結果表明,要探測到距離接收站 1 公里遠 RCS=10的目標,接收機需要70dB 的信號處理增益。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制的 Manastash Ridge 雷達是一部用于對大氣層和電離層進行氣象探測和成像的無源探測雷達。該雷達以西雅圖的調頻廣播電臺為輻射源,采用兩個接收站:位于華盛頓大學內的參考接收站,用來接收電臺的直達信號,此接收站采用指向增益為 5dB 的對數周期天線;位于 115km 外 Manastash 山的接收站則捕獲目標散射信號,此接收站采用簡單的重疊偶極子天線。該系統用 GPS 來完成兩接收站間的時間和頻率同步,曾成功的探測到 240km 處的目標。

  1998 年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成功的“沉默哨兵”(Silent Sentry),是一種達到實用化的無源探測雷達。以商業調頻電臺和電視信號作為外輻射源。該系統的接收站由相控陣天線、大動態范圍的數字接收機、每秒千兆次浮點運算的高性能并行處理器和三維戰術顯示器組成,通過測量目標的到達角、多普勒頻移和目標信號與直達波信號到達接收站的時間差,利用無源相干定位(PCL)技術來對目標進行定位與跟蹤。“沉默哨兵”系統的信號源數據庫存貯了全球 5.5 萬個商用電臺、電視臺的位置與頻率信息,因此該系統可在世界大多數區域使用。該系統對 RCS 為 10的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 220km,定位精度達到警戒雷達的要求,但還不能滿足跟蹤雷達的要求。

  近年來,美國又研制出了第三代“沉默哨兵”系統,新系統的相控陣天線采用仿生學原理,仿照蒼蠅360°“復眼”結構,將四面尺寸為 2.5m×2.5m 左右的天線安裝在固定雷達站基座上,可實現對目標全方位全天候的監視。“沉默哨兵”分為固定站系統和快速部署系統,另外,該雷達還可安裝在飛機和艦船上,能夠實時實現對飛機、導彈等空中目標的高精度探測,能對 200 多個目標實現同時跟蹤,并能區分出間隔 15m 的兩個目標。該系統還曾捕獲 250km 外美國空軍的 B-2 隱身轟炸機。

  此外,1999 年美國伊力諾依大學通過傳感器陣列測量調頻廣播和電視信號經目標反射的回波,利用貝葉斯方法實現對目標的聯合跟蹤和識別。另外,該大學還研究了無源雙(多)基地雷達的成像算法,采用直接傅立葉重構(DFT)和基于 wigner-ville 分布(WVD)算法對運動目標成像,選用 22 個電視臺和調頻電臺作為輻射源,利用仿真數據研究了成像算法以及發射臺的位置和系統配置的選擇對成像質量的影響。

  進入二十一世紀,外輻射源雷達發展迅速,許多國家的科研機構紛紛把外輻射源雷達作為研究的重點,所利用的外輻射源信號形式也日益廣泛。

  2001 年Poullin提出將 COFDM 調制的 DAB 和 DVB 電視信號作為外輻射信號,隨后他證實該無源雷達對目標具有可檢測性;

  Saini 等對數字電視信號的模糊函數進行了研究,提出一種失配濾波方法來消除模糊函數中的干擾旁瓣。

  Capria 等利用基于 DVB 電視信號的無源雷達對靠近海岸的移動船只進行了探測試驗,進一步證實基于DVB-T 的無源雷達的可行性。

  Conti 等提出一種改善 DVB-T 無源雷達距離分辨率的方法,使 DVB-T 無源雷達對目標的成像和識別變的可行。2001 年德國西門子公司研制了利用 GSM 蜂窩基站發射信號的無源雷達系統,該系統能對飛機和汽車進行成功探測,還可安裝在預警機上,對大型空中目標探測距離超過100km。

  另外新加坡、意大利等國也正在研究基于 GSM 的無源雷達。由于 GSM信號帶寬的限制,該無源雷達的距離分辨率較差約為 1.8km,而第三代(3G)蜂窩移動通信標準 CDMA 的帶寬約為 1.2MHz,相應的距離分辨率可達 122m,因此,基于CDMA信號的無源雷達的研究也相繼出現。

  2007年Guo 等提出基于 WiFi信標信號的無源雷達,利用 WiFi 信號探測到室外低噪環境下的目標,隨后他們又對室內強噪聲環境下的目標探測進行了研究。

  Mojarrabi 等研究了以 GPS 為照射源的無源雷達,并在理論上計算出該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約為 214km。

  另外NAVSYS 公司利用含 109 個單元的相控陣接收天線和數字波束控制,通過提高信號增益來檢測微弱的 GPS 信號,該天線相對于單個天線的增益提高了 20dB,可檢測到單個天線檢測不到的信號。

  除了對多種外輻射信號進行研究之外,有學者還在外輻射源雷達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概念,譬如南非的 Inggs 提出無源相干認知雷達的概念,該雷達由多個接收站多種輻射源(包括 FM,  手機蜂窩基站,WiFi,其他雷達等)組成,可在干擾、復雜地形環境下達到提高雷達性能的目的。各種利用不同外輻射信號的無源雷達可利用感知的方法,檢查頻譜的占用情況及感知外輻射源所處的位置信息,以改善系統的覆蓋性能;

  波蘭的 Kulpa 提出 MIMO 無源相干定位雷達的概念,把 MIMO的概念及信號處理技術引入無源雷達,可增大雷達的監視范圍和減少無源雷達的探測盲區。

  國內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曾進行過利用調幅廣播能量探測目標的研究,受限于當時軟硬件的發展水平,僅做了一些相關試驗,未能形成實用的系統。

  從 2000年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以及中電科技集團38研究所等單位陸續對基于調頻廣播、電視和 GSM手機信號的外輻射源雷達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其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利用調頻廣播信號首次在國內實現 240km 以上目標實時航跡觀測和跟蹤。

  六. 無源雷達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無源雷達的技術發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以探討其發展趨勢:

  (1)無源雷達的外輻射源

  無源雷達外輻射源信號有兩類和三種,即探測目標如飛機和導彈自身攜帶的雷達、通信、導航、應答機等輻射源;另一類是自由空間己有的、長期使用的電波輻射源,如電視、調頻廣播等,后者又包含已方的輻射源,也包含敵方非合作式的輻射源。

  無源雷達常用外輻射源信號主要有:

  調頻廣播信號(FM)和電視信號(TV);早年廣播是模擬信號,如今是數字廣播信號。

  同樣電視信號也是如此,如今是數字電視地面廣播信號。目前,基于地面電視、數字調頻廣播作為外輻射源的無源雷達已引起世界一些國家的廣泛重視。

  在外輻射源類型上的更新主要是移動通信、導航定位衛星、衛星通信的信號。例如,手機蜂窩基站,WiFi, GSM 蜂窩基站。

  新加坡、意大利等國正在研究基于 GSM 的無源雷達。基于CDMA信號的無源雷達的研究也相繼出現。

  2001 年,Poullin提出將 COFDM 調制的 DAB 和 DVB 電視信號作為外輻射源信號,隨后他證實該無源雷達對目標具有可檢測性。Saini 等對數字電視信號的模糊函數進行了研究,提出一種失配濾波方法來消除模糊函數中的干擾旁瓣。

  模糊函數是信號研究的關鍵,它決定著距離分辨率、距離模糊間隔、距離旁瓣水平及多普勒的分辨率。

  2007年,Guo 等提出基于 WiFi信標信號的無源雷達,利用 WiFi 信號探測到室外低噪環境下的目標,隨后他們又對室內強噪聲環境下的目標探測進行了研究。

  導航衛星信號;Mojarrabi 等研究了以 GPS 信號為外輻射源的無源雷達,無線通信信號(包括低軌衛星信號和高軌衛星信號)等。

  應當指出的是,外輻射源類型己擴展為多種型式,這些源能照射的空間,己由低空向中空和高空發展,或許不久的將來朝臨近空間發展。另外,無源雷達使用地點己由固定式擴展為移動式,而移動式已包括車載、艦船載和機載。這就意味著無源雷達系統要考慮建立外輻射源的數據庫,將己有的外在輻射源的主要參數、波形特征存入數據庫,以備急需。例如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沉默哨兵”系統,外輻射源數據庫存貯了全球 5.5 萬個商用電臺、電視臺的位置與頻率信息,因此該系統可在世界大多數區域使用。

  (2)無源雷達的工作頻段;

  主要有以下幾種:

  1.無源雷達的工作頻段在30MHz到3GHz,這類輻射源包括

  2.數字音頻廣播(DAB,174~240MHZ);

  3.調頻廣播(FM,88~108MHz);美國華盛頓大學研制的無源探測雷達,調頻電臺為外輻射源;

  4.數字視頻地面廣播(DVB一T,30~300MHz和300~3GHz);

  5.衛星通信;

  6.衛星電視DBS;

  7.全球定位導航GPS,GPS信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全天候工作等優勢,GPS信號的無源雷達尚處于探索階段。

  (3)無源雷達的接收天線型式;

  無源雷達的接收天線型式與外輻射源類別、工作頻段、探測距離、目標特性緊密相關。

  1994 年,法國國家航空研究局;英國防御研究局釆用八木定向接收天線。

  1994 年,英國防御研究局釆用八木定向接收天線,這對于電視信號作為外輻射源的接收天線是較好的選擇。

  德國研制的無源雷達系統采用相控陣接收天線。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制無源雷達的對數周期接收天線和重疊偶極子天線。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采用相控陣接收天線。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第三代“沉默哨兵”系統,所用的相控陣接收天線,采用仿生學原理,仿照蒼蠅360°“復眼”結構,將四面尺寸為 2.5m×2.5m 左右的天線安裝在固定雷達站基座上,可實現對目標全方位全天候的監視。

  (4)無源雷達的信息處理及其算法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采用每秒千兆次浮點運算的高性能并行處理器。

  美國伊力諾依大學利用貝葉斯方法,實現對目標的聯合跟蹤和識別。另外,該大學還研究了無源雙(多)基地雷達的成像算法,采用直接傅立葉重構(DFT)和基于 wigner-ville 分布(WVD)算法對運動目標成像。

  應當指出的是,采用現代信號處理技術和跟蹤算法,關系到對空中目標的探測和跟蹤距離。還關系到對目標的顯示和成像。

  (5)無源雷達的顯示與成像;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采用大動態范圍的數字接收機和三維戰術顯示器.

  美國伊力諾依大學利用仿真數據研究了成像算法以及發射臺的位置和系統配置的選擇對成像質量的影響。

  (6)無源雷達的主要探測對象(包括飛機、導彈)

  應當指出的是,無源雷達探測目標要包含無人機,而無人機的發展和應用,使其具有大、中、小型;高速和超高速,甚至要考慮探測高超音速飛行器;低空、高空和臨近空間,還有艦船等。

  (7)無源雷達的主要性能

  1994 年,英國防御研究局對 260km內空中目標的探測和跟蹤。

  1994 年,法國國家航空研究局探測到距離接收站 5 km 的目標。

  1998 年, 捷克臺斯拉公司推出的“維拉(VERA)”系統,可同時跟蹤200 批空中目標。是二戰期間德國研制的“Klein Keidelberg”雷達, 能探測到450 公里外的戰機,精度較差大約為 10km.

  1994 年,法國國家航空研究局研制的系統跟蹤算法需要較高的信噪比,只探測到距離接收站 5 km 的目標。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制無源雷達,探測到 240km 處的目標。用 GPS 來完成兩接收站間的時間和頻率同步.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通過測量目標的到達角、多普勒頻移和目標信號與直達波信號到達接收站的時間差,利用無源相干定位(PCL)技術來對目標進行定位與跟蹤。對 RCS 為 10的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 220km,

  近年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 研制的無源雷達第三代“沉默哨兵”系統,所用的相控陣接收天線,采用仿生學原理,仿照蒼蠅360°“復眼”結構,將四面尺寸為 2.5m×2.5m 左右的天線安裝在固定雷達站基座上,可實現對目標全方位全天候的監視。

  “沉默哨兵”分為固定站系統和快速部署系統,另外,該雷達還可安裝在飛機和艦船上,能夠實時實現對飛機、導彈等空中目標的高精度探測,能對 200 多個目標實現同時跟蹤,并能區分出間隔 15m 的兩個目標。該系統還曾捕獲 250km 外美國空軍的 B-2 隱身轟炸機。

  總之,無源雷達的主要技術指標體現在:探測距離遠、高精度、實時探測多目標(包括飛機、導彈)、全方位、全天候的監視、可以固定式和快速移動式並存、可安裝在地面、飛機和艦船上。

  (8)無源雷達的研究熱點

  無源雷達無法準確控制外輻射信號的波形和發射方向,目標回波信號受到較強的地雜波和多路徑干擾,無源雷達系統進行微弱目標檢測時存在一定的困難。有效的干擾抑制技術成為無源雷達微弱目標檢測過程中急待解決的關鍵課題.目前抑制這些干擾的方法是合理配置系統、優化天線設計、接收站的地形選擇和信號處理方法等。

  電磁干擾的抑制是電磁兼容學科的研究范疇,可采用接地、濾波、屏蔽等多種方法綜合處理。

  多平臺和單平臺情況下,利用到達方向、到達時間差、多普勒頻率差、相位變化率 等多個參數對目標進行無源定位的方法、定位算法、定位精度和性能的研究,也已成為當今研究熱點。

  多站數據融合、多傳感器檢測的多參數數據融合、多頻段同時輻照目標,實現探測優化和數據融合、超寬帶接收數據融合等技術更新,以提高無源雷達的探測和跟蹤精度和分辡率。

  雷達系統的電子掃描速度和數據采集速率己成為諸多領域應用的瓶頸,尚難攻克這一難題。

  (9)無源雷達的應用

  無源雷達的應用既可用于軍事,也可作民用。它主要包括:

  監視港口、機場、發電廠、水廠和其它要害部門;

  空中交通管制;

  軍事上可以反隱身飛機;

  反隱身巡航導彈;

  抗反輻射導彈;

  抗敵方偵察;

  反干擾;

  反低空突防;

  總之,無源雷達具有隱蔽性好、機動性強、造價低廉、抗敵方偵察和反隱身等特點。無源雷達具有反偵察、反干擾、反隱形飛機和巡航導彈、抗反輻射導彈、反低空突防方面等諸多優勢,是現代雷達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因而受到了各國的重視。能夠在極為惡劣的戰爭環境中生存,因而引起了業內專家和軍事專家的廣泛關注。

  對輻射源目標的無源定位在航海、航空、航天、電子戰等領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_亚洲丝袜一区_99re亚洲国产精品_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免费一二三区| 香蕉av777xxx色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欧美好骚综合网| 老司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 亚洲一区免费网站| 亚洲网站视频福利| 9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制服丝袜|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自拍偷拍色片视频|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五卡| 中文精品视频| 亚洲深夜福利视频|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夜夜嗨av色综合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人妖在线| 亚洲美女啪啪| 在线视频精品一| 亚洲一区二区四区| 午夜激情一区| 欧美在线视频全部完|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欧美中文日韩|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 亚洲精品在线观| 宅男噜噜噜66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高清|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网站免费|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视在线看片 | 久久久久网站| 蜜臀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肥婆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一二三| 国产精品综合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播放| 在线观看日韩www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高清自拍| 中文在线不卡| 久久久www| 欧美精品久久99久久在免费线| 欧美午夜寂寞影院| 国产日韩欧美日韩大片| 亚洲电影av在线| 亚洲神马久久| 亚洲黄色三级| 亚洲男人第一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欧美韩日亚洲| 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 在线日本成人| 亚洲香蕉网站| 亚洲黄页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 久久精品伊人|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 国产在线成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欧美|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导航| 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视频直播|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观看视频| 99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欧美视频日韩视频|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884a| 99视频精品在线|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 国产综合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第一区| 99日韩精品| 可以看av的网站久久看| 国产精品剧情在线亚洲| 亚洲人成7777| 亚洲福利视频免费观看| 性欧美xxxx大乳国产app|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精品主播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亚洲| 亚洲黄色在线|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豆花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激情|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久久久久久电影| 亚洲经典三级|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www|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网站|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 欧美成人激情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亚洲电影在线|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ⅴ|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综合| 亚洲性图久久| 亚洲午夜av| 欧美三日本三级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黄色| 宅男噜噜噜66一区二区| 欧美巨乳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线二线三线无人区| 日韩视频亚洲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亚洲国产va精品久久久不卡综合|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蜜臀a∨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电影第三页| 亚洲久久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在线二区| 99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涩涩视频| 亚洲香蕉网站|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国产精品有限公司| 午夜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国产一区日韩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 91久久久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 aa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影院红桃 | 亚洲成人自拍视频| 免费观看成人|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系列| 国内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欧美激情国产高清| 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视频| 新67194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黄| 亚洲激情成人|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中文|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 久久久久久69| 亚洲片在线资源| 午夜亚洲性色福利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资源| 欧美调教视频| 欧美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毛片|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黑人操亚洲美女惩罚|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久久av免费一区| 欧美—级a级欧美特级ar全黄| 亚洲综合不卡| 欧美国产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麻豆精品精华液| 在线一区视频| 欧美 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小视频| 亚洲精选国产| 国产啪精品视频|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夜夜精品视频| 韩国v欧美v日本v亚洲v| 亚洲一区不卡| 亚洲国产高清aⅴ视频| 欧美在线观看网址综合|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四级电影|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在线大尺度| 亚洲激情国产|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中文在线资源观看网站视频免费不卡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aⅴ视频| 亚洲欧洲在线一区| 久久天堂国产精品| 午夜激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