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臨汽車誕生以來最大的變局,1886年汽車誕生之后到現在140年,汽車大的變革不是太多,前兩次是由于生產技術、生產組織,比如流水線的生產和豐田的精益生產改變了汽車的格局,但是汽車的結構、使用沒有什么變化,但是現在的變化是顛覆性的,不論是底層的架構,還是汽車的邊界,還是汽車應用的形式都發生了變化。不僅改變汽車,而且改變人類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這個改變是非常深刻的。
智能網聯汽車(ICV),突破單一車輛所能達到的性能提升極限,有機地將智能化汽車置于車聯網環境,通過車輛搭載的先進的行車載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等設備與道路?信號燈等基礎設施并融合于現代通信和網絡技術,完成車與人?車—車?車—環境和支持平臺信息共享,從而高效提升車輛安全性?舒適性?環保性?高性能運行,并發展為完全代替人駕駛的新一代汽車?
近兩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甚至于出現負增長,行業內嚴冬到來的說法屢見不鮮,尤其是部分國內車企紛紛冒出停產、破產疑云,更是給整個汽車行業發展蒙上陰影。但是,縱觀整個行業的發展,以國外汽車市場發展為參考對比來看,國內市場和全球汽車市場都在經歷一個轉型,由于中國汽車市場恰好發展到一個相對飽和的階段,因此這一感受更為明顯,另外就是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在這個方向上的速度一直未曾降低,并且還有加速的趨勢。無論國內還是歐美地區,我們不難看到L2級輔助駕駛已經具備了大規模量產的能力,新上市車型裝配輔助駕駛的越來越多。
車輛在行駛時,網聯汽車將接收各種信息信號(由GPS?多功能傳感器等發出),對車輛狀態和運行環境進行評估預判,通過共享信息技術,所運行環境車輛的狀態進入中央“云分析處理單元平臺”?智能網聯汽車(ICV)將兩者技術優勢融合,車輛成為真正的智能化?網聯化自動駕駛車?我國汽車智能網聯化的研究相對較晚,主要在長安?國防科大及清華等高校院所?科技部公布的“中國制造2025”重大技術攻關路線中,規劃了車聯網技術和智能汽車駕駛?智能交通系統等關鍵技術的關系。
智能網聯汽車,涉及到智能化和網聯化兩個方面,未來的發展不僅僅是單車智能,而是整個汽車聯網網絡的應用。5G/V2X和云計算的應用帶來了我們在汽車應用和商業模式或者新技術落地的機遇,從模組到產品,再到市場應用,這些方面都有相應的突破。
智能汽車的產業鏈是傳統汽車產業產業鏈的升級。智能汽車產業鏈的上游主要分為:包含傳感器、高精地圖和定位的感知板塊;包含算法、芯片和操作系統的決策系統板塊;包含云平臺和電子電氣架構的通訊板塊;包含ADAS執行、智能中控和語音交互的執行板塊。中游則主要為以傳統車企和新興車企為代表的汽車裝配廠商。下游則是智能汽車的經銷商、各類服務商等。車聯網、智能交通系統(ITS)為智能汽車提供了智能化的基礎設施、道路及網絡環境,隨著汽車智能化層次的提高,反過來也要求車聯網、智能交通系統同步發展。
對于智能汽車而言,目前最大的痛點是安全。原來交通事故涉及的是從碰撞到汽車穩定性這些安全問題,現在是智能汽車又出現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在智能汽車安全里面是最大的隱患。全球的工程師都在面臨這個挑戰。現在有一些很好的解決方案,有很多技術供借鑒,不過完整的解決方案還沒有出臺。
中國雖然在這場智能汽車發展競賽中起步較晚,但接連推出多項政策大力支持智能汽車的發展,經過前期的重點培育,國內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逐步走向成熟,即將迎來規模化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