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 Synergy 研究集團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末,全球 62% 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容量集中在 20 個州或都會區。其中,美國弗吉尼亞北部與中國大北京地區的容量合計占比達 20%,成為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核心聚集區。
在這 20 大市場中,美國占據 14 席,亞太地區有 5 個,歐洲僅愛爾蘭都柏林 1 個上榜。具體來看,排名緊隨弗吉尼亞北部和大北京地區之后的,依次是美國俄勒岡州、愛荷華州、愛爾蘭都柏林、美國俄亥俄州、達拉斯以及中國上海。值得注意的是,阿姆斯特丹和法蘭克福這兩個曾躋身前 20 的歐洲城市,近期已跌出該榜單。而排名 21-40 的市場貢獻了全球 17% 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容量,且這些市場中非美國地區的占比顯著提升。
美國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領域的主導地位,主要源于兩大核心因素:其一,全球 60% 的超大規模運營商(包括排名前四的企業)總部位于美國;其二,美國在多個關鍵云服務細分市場(如 SaaS、IaaS、PaaS 等)的收入占比接近 50%。
從企業布局來看,該研究覆蓋了全球 20 家主要云服務和互聯網企業,涉及 SaaS、IaaS、PaaS、搜索、社交網絡、電商、游戲等多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其中,亞馬遜、微軟和谷歌憑借最廣泛的全球數據中心網絡位居前三,除美國本土外,這三家企業在全球多個國家均設有多處數據中心,三者合計占據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總容量的 58%。Meta(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蘋果、字節跳動及其他規模相對較小的運營商則緊隨其后。
Synergy 的增長預測基于對超大規模運營商未來數據中心管線的追蹤,目前已知的在建或規劃中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已達 535 處。展望未來,中美兩國仍將保持領先地位,但部分新興二級市場的發展速度將加快。
Synergy 首席分析師 John Dinsdale 指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選址需綜合考量多重因素,包括客戶鄰近度、地產可用性與成本、電力供應與價格、網絡基礎設施、營商環境、地方財政激勵、政治穩定性及自然災害風險等。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及相關基礎設施需求的激增,電力供應已成為選址時最關鍵的指標。這一變化使得倫敦、紐約、法蘭克福等傳統經濟中心在數據中心布局上逐漸處于劣勢,而美國俄勒岡、愛荷華、內布拉斯加等人口稀少的州份則因電力等優勢更受青睞。
此外,Dinsdale 提到,盡管弗吉尼亞北部將長期保持美國最大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市場的地位,但產業重心正逐漸向美國南部和中西部轉移。在美國以外,印度、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西班牙和沙特阿拉伯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市場份額預計將顯著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