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間,紫光國微(SZ002049)公告顯示,因股東大會運作不規范、信息披露違規等問題,收到河北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公告披露當日,其股價下跌2.21%,31日股價再次下挫2.85%,總市值縮水至590.83億元。
股東大會亂象與信披失實觸發監管警報
紫光國微此次收到的警示函指出其存在多項違規行為。一方面,公司股東大會運作不規范,部分董事、監事未按要求出席股東大會,部分獨立董事未做述職報告,違反了《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相關規定。這反映出公司在公司治理層面存在明顯缺陷,董事會和監事會未能充分履行其職責,獨立董事的監督作用也未得到有效發揮。
另一方面,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2022年年度報告中相關主體名稱披露錯誤;以募集資金置換自有資金墊付的募投項目支出未履行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2023年年度報告中賬齡披露不準確。這些問題不僅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規定,也反映出其在財務管理和信息披露流程上存在嚴重漏洞。
依據相關規定,河北證監局決定對紫光國微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將該行政監管措施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同時要求紫光國微自收到決定書之日起 30 日內向河北證監局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業績持續下滑,經營壓力不斷加大
在公司治理問題之外,紫光國微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也令人擔憂。
財報顯示,2025年一季度紫光國微實現營業收入10.2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0.0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僅為1.19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61.11%。202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5.11億元,同比下降27.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79億元,同比下降53.43%。
業績連續兩年大幅下滑,反映出紫光國微在市場競爭中面臨的巨大挑戰。雖然公司在年報中將業績下滑歸因于智能安全芯片業務調整、特種集成電路市場需求不足以及投資收益減少等外部因素,但這些解釋并不能完全掩蓋其在戰略執行和業務拓展上可能存在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紫光國微一直將研發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2024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高達23.33%,但這些投入似乎并未有效轉化為業績增長的動力。這引發了市場對其研發效率和創新能力的質疑,也凸顯了在技術商業化方面可能存在的短板。
對于收到警示函一事,紫光國微表示高度重視其中所指出的問題,將嚴格按照河北證監局的要求,認真總結、充分吸取教訓,積極整改并及時報送書面整改報告。同時,公司將持續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進一步提高規范運作意識和財務管理水平,依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提升信息披露質量,杜絕此類行為再次發生,切實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并強調本次收到警示函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
然而,面對內部治理的漏洞和業績下滑的雙重挑戰,紫光國微需要采取的措施遠不止于此。其需從根本上完善內部治理結構,規范股東大會運作機制,嚴格把控信息披露各個環節,確保募集資金使用符合規定。未來,能否有效整改存在的問題,扭轉業績下滑的態勢,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