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間,中國商務部官網發布公告稱,商務部于2025年7月23日收到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以下稱申請人)代表國內相關模擬芯片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進行反傾銷調查。
商務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有關規定,對申請人資格、申請調查產品有關情況、中國同類產品有關情況、申請調查產品對國內產業影響、申請調查國家有關情況等進行了審查。
根據申請人提供的證據和商務部初步審查,申請人相關模擬芯片的合計產量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關于申請人資格的規定。同時,申請書中包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反傾銷調查立案所要求內容及有關證據。
根據上述審查結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商務部決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東部時間2025年9月1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23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中方注意到,美國商務部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對半導體、生物科技、航空航天、商貿物流等領域多家中國實體實施制裁。美方假借維護國際秩序和國家安全之名,行單邊、霸凌主義之實,將一己私利凌駕于他國發展權利之上,打壓遏制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企業,破壞其他國家之間正常的商業往來,嚴重扭曲全球市場,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破壞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資料顯示,模擬芯片是一種用于處理連續信號的集成電路。與數字芯片主要處理離散的二進制數據不同,模擬芯片能夠處理如聲音、光線、溫度、壓力等物理量所轉換的連續電信號。模擬芯片包括放大器、濾波器、電源管理芯片、數據轉換器(如ADC和DAC)等多種類型,廣泛應用于各類電子設備中,是電子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
根據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之時,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約為740億美元,主要被德州儀器、ADI、Skyworks、英飛凌、意法半導體、Qorvo、恩智浦、安森美、Microchip、瑞薩電子等國外芯片廠商所占據。其中,德州儀器、ADI、Skyworks這三家美國廠商就占據了全球近40%的市場。
根據WSTS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達到794.33億美元,約占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總規模的14.9%。這一市場規模較2023年實現了約7%的增長。中國模擬芯片市場在2024年達到3175.8億元人民幣(約合45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58.5%,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這一比例遠超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34%的平均占比水平。
有研究顯示,雖然中國市場需求占全球近60%,但中國本土廠商全球市占率僅約11%,且多集中于中低端電源管理芯片領域。國外廠商占據了約89%的份額,德州儀器、ADI國際巨頭等仍主導高端市場,2023年全球模擬芯片市場前五大國際廠商占據了52%的市場份額。
Mordor Intelligence的預測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模擬芯片市場規模約為439.9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進一步增長到65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32%。但是,中國的模擬芯片市場仍將由德州儀器、ADI、英飛凌、恩智浦、Microchip等歐美廠商所主導。
中國模擬芯片企業整體呈現“大而不強”的特點。自2019年以來,科創板共有26家模擬芯片公司,其中16家模擬芯片公司營收不超過50億美元。而美國德州儀器一家公司在2024年的營收就達到了156.41億美元。
今年8月,業內爆料稱,德州儀器已向客戶發出了漲價通知,漲價涵蓋其旗下超過6萬個型號,堪稱德州儀器近年最大規模漲價,漲幅多為10-25%,但也有消息說有超過四成產品漲幅超過30%。足見其在市場上的強勢地位。
不過,在政策支持、國產替代和本土新興應用需求拉動下,中國國產模擬芯片企業也在持續壯大,特別是在汽車、工業等領域的替代進程加速,部分企業如圣邦股份、納芯微等已實現車規級芯片批量供貨。
以下為國內頭部的20家模擬芯片企業:
從供應鏈方面來看,模擬IC行業以Fabless模式為主,采用BCD工藝作為主流制造工藝,并且由于對于先進制程工藝需求偏低,因此國內模擬芯片設計公司主要依托臺積電、中芯國際、華虹等代工廠進行生產,供應鏈安全程度較高。
此次商務部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進行反傾銷調查,可以說是利好國產模擬芯片廠商,特別是如果后續相關美國模擬芯片大廠被認定為傾銷的話,可能將會被征收懲罰性關稅,這無疑將會極大地刺激國內的終端客戶加速國產模擬芯片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