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消息,來自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最新報告寫到,隨著6G標準制定工作的展開,決定6G長期發展方向的系統架構決策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做出。Omdia高級首席分析師Gabriel Brown指出,挑戰在于設計一個能夠持續演進以滿足2040年先進大規模服務需求的系統,同時確保其初始部署能在當前商業模式的經濟承受范圍內得到支持。
3GPP為6G的“單一架構”指明方向
6G將從初始階段就采用獨立組網(SA)模式,并基于單一架構,這是移動網絡生態系統在3GPP Release 20中啟動6G研究時所傳遞的明確信息。業界幾乎普遍認同,6G需要一個比5G更簡化、選項更少的架構,以及更快實現大規模商用的路徑。
這些觀點在3月份舉行的3GPP技術指導組6G全體會議上被廣泛提及,并體現在6月份批準的兩項研究項目的議程中,即“6G系統架構研究”和“6G無線電研究”(又稱6GR)。
在實際場景中,6G SA架構很可能意味著6G RAN將部署在共享的5G頻譜以及新的6G頻譜(例如靠上的中頻段或者FR3“黃金頻段”)中,并連接到6G核心網。該架構的目標是實現向6G SA快速且經濟高效的遷移。
MRSS + 新型6G無線設備 + 新型6G核心網
擬議的6G SA架構依賴于多無線接入技術(multi-RAT)頻譜共享(MRSS)。MRSS利用前向兼容的“精簡載波”5G物理層,提供一種低開銷的5G/6G共享機制,避免了4G/5G動態頻譜共享(DSS)中出現的嚴重干擾問題。
MRSS將在6GR部署的早期和中期階段發揮關鍵作用。共享的低頻段和中頻段頻譜將提供6G的基礎覆蓋層。該模式有利于投資,因為它允許6G重復利用現有的5G無線設備和天線。在最簡化形式下,該架構僅需基帶升級(可能只需軟件升級)、核心網(由5G核心網演進而來)以及兼容的設備即可實現。
然而,為滿足容量和性能需求,6G也將需要新的頻譜,從而需要在空口兩側——移動設備和RAN中——配備新的無線設備。其基本構想如下方圖1所示:隨著用戶群向6G遷移,6G將占用可用頻譜的更大份額,而MRSS的重要性將隨之降低。
業界對MRSS + 6G核心網架構給予了大力支持。然而,各種載波聚合場景的復雜性和排列組合尚未有定論,且關于MRSS在實際應用中如何運作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此外,在MRSS場景下,高度優化5G/6G RAT切換至關重要。

圖1:面向5G/6G RAN的多無線接入技術頻譜共享。資料來源:Omdia。
業界也在討論是否需要一個基于雙連接或雙棧/雙導流的額外6G RAN選項,以提供比單獨使用MRSS所能實現的更高性能服務。這兩種選項都會增加復雜性,并且需要提供明確的價值才能成為“單一架構”標準的一部分。在現階段,雙棧和雙連接方案尚待進一步研究。
演進5G核心網基礎設施以支持6G
近期Heavy Reading(Omdia旗下機構)的《5G核心網運營商調研(2025版)》也反映了業界對重復使用和演進5G基于服務的架構及5G核心網以創建新型6G核心網的支持。
該調研詢問了網絡運營商對6G核心網演進路徑的看法。下圖顯示,多數受訪者(52%)認為6G核心網將“基于更新的5G核心網并增加若干新6G功能”,僅有12%的受訪者認為將“采用全新的6G核心網”。這意味著,當前對5G核心網基礎設施(云平臺、CNF等)和運營工具上的投資,將以某種形式延續到6G時代。大約四分之一(24%)的受訪者表示“現在做出推測為時過早”,這也不難理解。
除了關于6G核心網網絡功能和架構的討論之外,當前為運行5G核心網工作負載而部署和擴展的云平臺,很可能將用于支持初期的6G部署。這意味著,無論關于6G特定的核心網功能的決策如何,在電信云方面的投資都將得到重復利用。

圖2:您目前對6G核心網將如何演進的看法是?資料來源:Heavy Reading。
新型6G核心網功能
可能需要的主要6G新核心網功能是控制移動性和會話管理的信令節點——在5G中分別稱為接入管理功能(AMF)和會話管理功能(SMF)。
6G提供了一個契機,可以構建一個更精簡的控制平面,僅支持建立和維護數據服務(例如安全性、移動性和會話管理)所需的信令。這將簡化非接入層(NAS),并降低RAN和設備軟件棧的復雜性。這種方法符合業界對更簡化、更易于實施的標準的需求。
6G AMF和SMF將是軟件功能,可能與5G AMF和SMF共址部署,甚至可能是對現有功能的軟件升級,使其成為雙模5G/6G功能。無論哪種方式,這些新功能所需的資本性支出都將較低。
AI原生的6G系統架構
分析師Gabriel Brown寫到,對從5G到6G漸進式演進的一個合理批評是,它未能充分挖掘AI原生網絡可能帶來的革命性機遇。移動產業應該且必將重點關注如何在標準制定過程中為AI做好準備并加以利用,這一點已十分明確。
AI已經影響了5G核心網的擴展方式——例如,通過AI數據框架為數據收集帶來全新能力,從而實現個性化、性能優化或自動化操作。因此,移動產業必須緊跟AI生態系統前沿,并在構建6G的過程中采用AI最佳實踐和技術。
挑戰在于,AI原生無線網絡是一項新興技術,如何將其應用于未來網絡設計尚未被充分理解。因此,在6G標準的初始制定階段(預計在2029年的Release 21中發布),AI將以框架的形式進行定義,而非在規范中詳細規定。供應商將可以自由創建6G功能和子系統的AI原生實現。
經濟性與價值驅動網絡架構
6G的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然而,隨著標準制定工作的開展,決定6G長期發展方向的系統架構決策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做出。在此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6G系統架構的可行性、其如何實現從5G的平滑過渡,以及能為客戶帶來哪些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