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疫苗之殤”讓我們防不勝防,但數據是不會騙人的 這幾天問題疫苗刷爆了朋友圈,就連國家主席和總理都出來主持公道了,大家對此表示極度憤恨。一方面是它作用于祖國的未來花朵身上,另一方面它關乎于生命,人命關天,這是天大的事情。 發表于:7/27/2018 3D打印技術在醫療行業都有哪些應用? 國內醫療行業對的應用始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最初主要用于快速制造3D醫療模型,在當時,3D打印技術主要用來幫助醫生與患者溝通、準確判斷病情以及進行手術規劃。可以說,我國在醫療行業對于3D打印技術應用的探索起源已久,并伴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走向深入。 發表于:7/27/2018 AI驗毒,能否解放實驗室動物? 由于生物實驗的特殊性,人類不可能在自己的身體上進行研究,雖然這是最合理的方式。那么,這些痛苦只好由和人類的某一生理特征較為相似的動物承受。但是即便如此,利用動物進行實驗,其結果和意義也是有限的。 發表于:7/27/2018 遠程醫療服務平臺Doctor Smart與LangNet合作利用語音技術改善醫患體驗 擴大醫療保健服務的覆蓋范圍 香港, 2018年7月27日 - (亞太商訊) - 全球數碼醫療生態系統Doctor Smart展開語音識別在醫療保健中應用的研究并宣布與LangNet合作建設一個去中心化與開放的語言技術生態系統。 發表于:7/27/2018 一種無線充電、無線通信的植入式癲癇信號檢測器 提出了一種無線癲癇信號檢測器,主要由記錄電極、癲癇信號提取和放大模塊(包括斬波放大器和濾波器)、射頻能量收集器(RFEH)、藍牙模塊和癲癇信號檢測算法等組成,用于構建閉環神經刺激器。設計了一種由多級“零漂移”同相放大器組成的斬波放大器、用于分離局部場電位(LFP)和棘波(Spikes)的低通濾波器(200 Hz)和帶通濾波器(300 Hz~5 000 Hz),以及由單通路Villard倍壓整流電路構成的RFEH(為系統供電)。采用海岸線參數法來檢測癲癇信號的發作。測試結果表明,斬波放大器的輸入漂移電壓為1 μV,LFP和Spikes的增益分別為40 dB和100 dB。當發射功率為25 dBm@2.45 GHz、測試距離為2 cm,在無負載和負載為1 kΩ時,RFEH的輸出電壓分別為5.6 V和2.6 V,帶載時能量轉換效率為2%。海岸線參數算法的準確率為91.1%。 發表于:7/27/2018 騰訊也涉足醫療!與WebMD合作 在微信提供醫療內容 騰訊與WebMD達成的內容授權協議包括涵蓋醫療、健康話題的WebMD文章、視頻以及幻燈片,例如化學療法的副作用、闌尾炎癥狀。雙方并未披露此次合作的財務條款。 發表于:7/26/2018 精準醫學能促進醫療體系大變革,推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精準醫學”“大數據”已成為健康醫療行業的熱詞,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也孕育著大市場,帶來科技進步或價值轉化。 發表于:7/25/2018 熱潮退去,醫療VR產業現如今發展如何? VR發展歷程可謂坎坷,VR行業到2016年成為熱門,而在2017年卻急轉跌入寒冬。以醫療VR為例,據數據庫顯示,該領域在2017年僅獲得一筆融資。正是應了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間這句話。 發表于:7/25/2018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探索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健康智能終端非常有必要 “互聯網+”時代,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漸滲透到醫療行業,在技術助力下,移動醫療逐漸興起并開始重構醫療健康產業鏈和服務模式。與此同時,各種移動智能終端也相繼問世,為人們提供規范化、信息化、專業化的健康管理,將斷續型治療轉變為持續性健康管理,成為醫療健康行業的新趨勢。 發表于:7/25/2018 醫療器械行業將迎來機遇,發展前景良好 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以維護和保障大眾身心健康為核心的健康服務業正成為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深化、醫療、體制這類字眼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老百姓對于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期待也隨之提高。 發表于:7/25/2018 醫療業數據驅動收益潛力巨大,人工智能革命勢在必行 全球人口老齡化,對消費者基因檢測和其他技術進步的認識增強,這些將促使遺傳學檢測市場到2024年規模達到103億美元。 發表于:7/25/2018 強磁場環境下的無芯電源設計 直到最近,設計用于MR(I 磁共振成像)環境的電源功能比較有限,這取決于它們靠近MRI設備的距離。存在的磁場通常會導致電源失效。由鐵磁材料制成的物體會被吸入MRI機器中,貼著在MRI磁體上,這不是件好事。具有帶鐵芯變壓器和電感器的電源有可能造成這種災難性情況的發生。 發表于:7/25/2018 全球唯一骨全科機器人“天璣”首秀,手術時間大大縮短 說起醫療機器人,很多人都知道“達芬奇”,以后,您還要再記一個,它叫“天璣”。“天璣”是全球唯一骨全科機器人,還是純正中國制造! 發表于:7/24/2018 新型智能心電監測衣:能提前數天預警,預檢率有望達到95%甚至更高 心臟(心血管)疾病是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病人在猝死前往往不會有明顯的疼痛表現,但是心率波形早在2—3天前就已有變化。2日,記者從“東南大學—聯想”穿戴式心臟—睡眠—情緒智能監控聯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獲悉,新型心電監測衣能24小時監測心率波形,通過智能診斷算法可提前數天為心臟病猝死預警。 發表于:7/24/2018 妞諾科技開創腦電行業新模式,神經類疾病患者的福音 從2011年開始,妞諾科技CEO戴珅懿就在創業的路上折騰,做過成癮治療,也做過體育互聯網。但曾在浙江大學腦科學跨學科培養項目中主攻腦電算法的戴珅懿卻告訴記者,她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腦電創業的機會。 發表于:7/24/2018 ?…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