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基于Android的麻醉深度檢測儀設計與實現 麻醉深度監測在手術室和重癥監護病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方便醫護人員在手術或重癥監護過程中對患者的意識狀態進行準確的評估,設計了一種簡易的基于Android的麻醉深度檢測系統。該系統主要包含三個部分:對前端采集的EEG信號進行放大濾波;對采集到的信號進行排列熵算法處理;Android人機接口界面的設計。在完成整體方案設計后,對整個系統進行了測試,并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理信號數據庫的多導睡眠EEG數據進行測試,實驗結果說明該系統能夠反映病人的腦電意識狀態。 發表于:1/6/2017 新的可穿戴處理技術可以讓現成的耳機變身脈搏監控器 我們已經見識過既是耳機又是健康傳感器的可穿戴裝置,但這樣的裝置往往需要配合一整套(有時是笨重的)設備來完成工作。Bifrostec 和Kaiteki Institute兩家公司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利用處理技術可以讓每一副入耳式耳機變身脈搏波傳感器。 發表于:1/5/2017 手術機器人引領醫療電子創新潮流 機器人不僅用于工業領域,在醫療系統也已得到推廣應用。如大名鼎鼎的手術機器人(Surgical Robot)的問世不過短短10年,但同樣取得重大進展。 發表于:1/5/2017 低成本、大規模傳感應用中不可忽視傳感器精度 多家研究機構預測,便攜式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幾年內達到約200億美元。其中,家用護理醫療設備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2年達到近260億美元。這些市場需求的增長主要源于移動健康監測設備、個人制氧機和固定設備的驅動。 發表于:1/3/2017 多通道抗凝血藥物篩選檢測儀設計方案 介紹一種以透射比濁法為設計原理,單片機89C52為核心的96通道高速抗凝血藥物篩選平臺。 發表于:1/1/2017 數字助聽器原理及解決方案 隨著迅速發展的半導體技術創新,助聽器產業不斷發生變化;激烈的競爭和更快上市的需求,導致產品生命周期縮短以及需要更大的差異化。利用可編程或特定應用架構的DSP技術,將有助于打造更精巧、舒適且功能豐富的助聽器。 發表于:12/31/2016 科學家為頭骨打造出“可視窗戶” 大腦監控將更加高效 現在很多在頭骨界獲得的突破被稱為“在大腦中打開的一扇窗戶”。日前,一支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機械工程師算是將這種比喻變成了現實--可替代在頭骨手術中植入的補丁的透明材料。 發表于:12/31/2016 電源模塊在醫療器械中的應用 醫療電源通常指可以滿足上面所列要求的電源模塊,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類型的醫療器械不斷涌出,小到微型的醫療穿戴設備,大到X光機、CT機都離不開供電電源,而滿足以上要求的醫療電源是醫療器械安全可靠的重要保障。 發表于:12/31/2016 移動醫療時代,連接器技術的特點與挑戰 各種先進技術正在推動著移動醫療服務方面的創新,而那些激動人心的診斷與監護用遠程醫療與電子醫療設備則可以使醫師們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與越來越多的人員進行溝通,即使患者位于世界各地的偏遠處也可實現。 發表于:12/31/2016 3D打印把骨組織不再是“畫餅充饑 骨組織工程學為骨缺損修復提供希望在過去的十多年里,科學家們已經開始用組織工程學的手段,在實驗室里培養制造人體器官(例如耳朵),而今天科學家們更多地在探索骨骼領域的組織再造,而且是用打印機直接打出來。 發表于:12/31/2016 醫療電子領域的MEMS傳感器應用 半導體技術繼續在助力實現便攜式、患者監控、診斷和療法的新技術開發中扮演重要角色。MEMS傳感器技術的突破也為醫療應用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和體驗。據調研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預測2012年,全球MEMS醫療應用市場規模為18億美元。 發表于:12/31/2016 血糖儀原理設計及仿制開發方案詳解 血糖測量通常采用電化學分析中的三電極體系。三電極體系是相對于傳統的兩電極體系而言,包括,工作電極(WE),參比電極(RE)和對電極 (CE)。參比電極用來定點位零點,電流流經工作電極和對電極工作電極和參比電極構成一個不通或基本少通電的體系,利用參比電極電位的穩定性來測量工作電極的電極電勢。工作電極和輔助電極構成一個通電的體系,用來測量工作電極通過的電流。利用三電極測量體系,來同時研究工作電極的點位和電流的關系。 發表于:12/31/2016 新日本無線為健身醫療保健用可穿戴設備再添兩款全新反射式光電傳感器 新日本無線的反射式光電傳感器再添新成員,特為可穿戴設備設計而研發的2款全新產品(NJL5311R、NJL5513R)現已經正式面市。具有體征監測功能的可穿戴設備解決方案里,使用此傳感器,將會進一步提高和模擬前端(AFE)IC的匹配度,并且作為用于測量脈搏波和血氧飽和度的可穿戴設備傳感器,其整體設計方案將會變得更加簡單容易。 發表于:12/29/2016 飛思卡爾推出醫療保健模擬前端參考平臺 便攜式醫療設備在全球的快速發展不僅使消費者更容易獲得醫療技術的幫助,而且能為最終用戶提供以前無法在家中使用的技術,從而改變著整個醫療保健行業。醫療設備制造商一直面臨著消費市場所帶來的挑戰,包括價格敏感度和產品面市時間等壓力。為了簡化產品開發、降低成本并加快產品面市時間,飛思卡爾半導體推出包括硬件、電路圖和軟件在內的醫療保健模擬前端(AFE)參考設計平臺,以便輕松進行產品的原型設計。 發表于:12/29/2016 用腦電波直接交流,會成為現實嗎? 隨著認知神經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人類已經能通過采集腦電波或利用腦成像技術來“讀取”思想,也能夠用“意念”來命令機械做簡單的動作,還能夠通過無創的磁刺激、電刺激來“控制”人的行為……這些成就昭示著,人類所渴望的心心相通、意念交流也許已經不遠了。本文介紹了一項能讓兩人直接用腦電波交流的技術,真正實現了腦與腦之間的直接通信。對此,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員、神經科學專家洪波認為,這幾個研究在科學上沒有新進展,只是把現有技術整合起來,但這些研究具有象征意義,雖然實驗中只傳遞了一個比特的信息,但演示了大腦之間通訊的可能 發表于:12/29/2016 ?…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