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網絡安全”再次成為眾多兩會代表提案的關鍵詞 今年的兩會已落下帷幕,“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再次成為眾多代表委員提案和議案中的關鍵詞。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已對國家、社會及個人造成巨大威脅。 下面就一起看看對于解決所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代表委員們都有哪些好的建議。 最新資訊 長江存儲等成立長存三期集成電路公司 9 月 8 日消息,長存三期(武漢)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于 9 月 5 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長江存儲董事長陳南翔,注冊資本 207.2 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集成電路制造、集成電路銷售、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銷售等。 發表于:9/8/2025 廠商們大力宣傳的無網通信究竟是什么 近兩年,隨著手機直連衛星技術成熟,以及消費級衛星電話功能陸續商用,手機通信終于不再于局限于蜂窩網絡,無網通信概念愈發流行起來。 除了衛星通信外,廠商們也在探索新的網絡通訊方式,比如去年10月,vivo發布X200系列手機,首發“烽火臺”公里級無網通訊技術,實現無網無信號環境下,點對點、遠距離通訊,支持SOS文字廣播、一對一語音/文字對講、地圖位置顯示等,官方稱對講距離可達2公里,廣播距離可達4公里。 發表于:9/8/2025 AMD自信表示Arm架構處理器已無任何優勢 9月8日消息,近日,AMD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 2025)對當地媒體表示,x86正在強勢回歸,Arm相較x86已無任何優勢。 過去,Arm與x86總被拿出來比較,尤其是在Arm擅長的能效方面,在Windows on Arm生態以及高通驍龍X Elite處理器等帶動下,Arm芯片快速普及,大有取代x86之勢, 而如今,無論搭載AMD銳龍或Intel酷睿處理器的筆電產品,都能提供更長的續航,且能充分運用x86生態系統。 綜合來看,x86在整體使用體驗上還是要更勝一籌。 發表于:9/8/2025 2025Q2中國大陸以34.4%份額穩居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近日,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在最新發布的《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報告》Worldwide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Market Statistics (WWSEMS) 報告中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達到330.7億美元,同比增長24%。受先進邏輯制程、HBM相關DRAM應用以及亞洲地區出貨量增加的推動,2025年第二季度銷售額環比增長3%。 發表于:9/8/2025 2025Q2全球OLED面板市場排名出爐 9月5日,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指出,2025年第二季全球OLED 面板出貨量環比增長5%、同比下滑2%。按照應用領域來看,受益于高端IT產品的需求增長,以及強勁的OEM 采用率,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均實現雙位數同比增長。 發表于:9/8/2025 三年半虧53億 摩爾線程沖刺國產GPU第一股 9月5日,摩爾線程更新了其科創板招股說明書并回復了首輪問詢,上市進程再進一步。從更新版的招股書中發現,2025年上半年,摩爾線程實現營收7.02億元,一舉超過了過去三年的營收總和。但與此同時,自2022年以來,公司在三年半時間里累計虧損已接近53億元。 發表于:9/8/2025 海光信息將開放CPU能力 9月5日消息,重慶智博會盛大開幕。會議期間,依托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 “AI計算開放架構聯合實驗室” ,海光信息將開放CPU能力,向產業生態伙伴提供直連IP、開放協議及定制化指令集,實現與國內AI芯片的高效銜接,推動應用順暢對接與調用。 發表于:9/8/2025 歐洲首座E級超級計算機JUPITER在德揭幕啟用 9 月 7 日消息,歐洲范圍內的首座 E 級超級計算機 JUPITER 當地時間本周五 5 日在德國于利希超算中心正式揭幕啟用。不出意外的話這臺算力超過 1 ExaFLOP/s 的頂級超算將在今年末的下一期 TOP500 榜單中占據全球第四的位置。 發表于:9/8/2025 西工大實現航天器柔性傳感系統首次在軌驗證 9 月 6 日消息,北京時間 2025 年 9 月 5 日 19 時 39 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將“基于柔性傳感的衛星關鍵折展部件狀態實時監測系統”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發表于:9/8/2025 科學家首次實時觀測到原子核自旋翻轉 突破量子測量極限 9 月 7 日消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在實時條件下觀測到單個原子核的磁性自旋在不同狀態之間的翻轉,被認為是實現原子尺度量子探測的重要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針尖檢測單個原子內電子狀態變化,間接測量到原子核自旋(nuclear spin)的量子態翻轉現象。 STM 配備一根原子級銳利探針,能夠探測單個原子并成像到原子級細節。雖然 STM 不能直接感知原子核自旋,但研究人員借助核自旋與電子自旋之間的超精細相互作用,間接讀取到核自旋的狀態。 發表于:9/8/2025 ?…16171819202122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