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芯片搭載試驗數據存儲與傳輸系統設計 航天級芯片搭載試驗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為了實現對數據的存儲、管理與傳輸,并且適應嵌入式設備內存資源少等特點,設計了采用SD卡和UDP的數據存儲與傳輸系統。首先,設計了數據存儲與傳輸系統架構,主控芯片通過SPI總線與SD卡通信,并通過UDP與搭載芯片和上位機通信。然后,介紹了SD卡和文件系統的選型和軟件設計。接下來,基于LwIP進行了數據傳輸部分的軟件設計。最后,通過實驗驗證了該數據存儲傳輸系統的有效性,并測試得到該系統的傳輸速率可達4.5 Mb/s且內存占用僅為57 KB,滿足了芯片搭載試驗過程中對數據存儲與傳輸的需求,且相比于傳統的存儲與傳輸方式,該方法大大提高了傳輸速率,降低了內存占用。 發表于:9/17/2025 航天發射任務場景快速構建方法研究 隨著航天任務復雜性的不斷提升,傳統指揮顯示系統的軟件設計難以滿足高密度、多任務的需求。提出了一種基于建模的航天發射任務場景快速構建方法,通過標準化任務分解與場景模板設計,實現系統功能組件的提取與復用。以元模型為核心,結合層次化建模的思想,構建標準化的建模框架,將復雜任務需求分解為標準化場景模塊,并識別任務間的依賴關系。基于模塊化設計原則,構建場景模板庫,實現場景的復用和動態組合。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顯著提升了任務場景構建效率,模板復用率達到85%~90%,配置時間節省率達83%,有效提升了任務建模與場景配置的整體性能。 發表于:9/17/2025 利用STK和MATLAB互聯實現低傾角衛星軌道優化設計 提出針對特定緯度區域目標的低傾角衛星軌道設計方法。首先,分析了低傾角衛星軌道的特點;然后,以衛星一個回歸周期內覆蓋時間最長為性能指標,構建了衛星軌道設計的優化模型;最后,在利用STK和MATLAB互聯的基礎上,充分利用STK的覆蓋分析能力和MATLAB的遺傳算法工具箱,優化設計出符合模型需求的最優解。所提方法實現了軟件的優勢組合,簡單且易于實現,具有較高的求解效率,為衛星軌道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發表于:9/17/2025 氣象衛星掩星探測載荷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研究 為提高氣象衛星掩星探測載荷的生產測試效率,解放生產力、釋放設備資源,提出了一種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具體介紹了掩星探測載荷搭載的衛星模擬系統原理及其測試的基本流程,詳細闡述了智能自動化測試系統方案及實現方式。系統軟件的核心架構實現了從傳統的TestStand和LabVIEW架構向Python技術棧的遷移,可以實現智能接口適配、智能測試規劃、智能故障檢測并自動生成測試報告,支撐掩星探測載荷研發-測試-交付全流程測試。研究氣象衛星掩星探測載荷智能自動化測試技術可打通氣象衛星掩星探測載荷自動化測試標準流程,推動掩星探測載荷技術發展,助力氣象觀測技術提升及應用。 發表于:9/17/2025 亞馬遜柯伊伯與SpaceX星鏈差異全解析 9月16日 近日,亞馬遜 “柯伊伯計劃”(Project Kuiper)迎來關鍵節點 —— 公司高管在巴黎世界航天商業周明確披露,這一旨在挑戰SpaceX星鏈(Starlink)的衛星互聯網項目,將在 2026 年第一季度末率先為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和英國提供服務。 從一度受困于火箭延誤與衛星產能瓶頸,到如今明確分階段全球覆蓋路線圖,柯伊伯計劃的加速推進,標志著全球低軌衛星互聯網賽道的競爭正式進入 “雙巨頭對峙” 時代。本文將從柯伊伯計劃的商用進程、技術布局切入,與星鏈展開多維度對比,解析二者的戰略差異與市場影響。 發表于:9/17/2025 我國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9月16日消息,據媒體報道,今日09時0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遠征一號S上面級將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的衛星由商業航天企業銀河航天研制,標志著我國在低軌衛星互聯網建設領域邁出重要一步,為6G時代“空天地海泛在互聯”的愿景提供技術支撐。 發表于:9/17/2025 豪擲170億美元 星鏈開始顛覆運營商 9月16日消息,喊了這么多年,狼終于來了! 近日,SpaceX宣布將以170億美元收購EchoStar的無線頻譜,包括AWS-4(2GHz)與H頻段,計劃將其用于星鏈(Starlink)衛星網絡。馬斯克在采訪中毫不諱言,要把Starlink打造成全球移動運營商。 馬斯克暗示,用戶將來可以不再依賴傳統運營商,而是通過Starlink終端和賬號實現網絡接入,而且是真正的“全球漫游”。星鏈此舉的目是什么,他的底氣來自哪,對于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有何影響?當然,我們更關注的是,同樣的故事會在國內重演嗎? 發表于:9/16/2025 天龍三號火箭一級動力系統海上試車成功 9月15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天龍三號大型液體運載火箭,近日在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海上平臺成功完成一子級動力系統試車。 發表于:9/16/2025 NASA又對中國人下禁令 這都2025年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還在被迫害妄想癥,生怕中國人惦記他那點技術。 據彭博社9月10日報道,多名知情人士表示,NASA已禁止持有美國簽證的中國公民參與其機構項目。目前,NASA發言人已證實此消息的真實性。 發表于:9/11/2025 我國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復使用飛行器亮相 9 月 10 日消息,中科宇航液體動力系統試驗中心落成暨試驗能力發布會于 9 月 9 日在廣州召開,標志著我國首個面向全球開放的商業航天動力系統測試平臺落成。度超 100km,可載 7 人或 發表于:9/11/2025 美國取得空-天通信歷史性突破 9 月 10 日消息,科技媒體 TechSpot 今天(9 月 10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美國太空軍太空發展局(SDA)攜手 Kepler 通訊、通用原子電磁系統公司(GA-EMS),首次實現飛機與低軌衛星間 1Gbps 激光數據傳輸。 援引博文介紹,此次成果被視為 SDA“擴展戰士太空架構”(Proliferated Warfighter Space Architecture)計劃的重要起點,也為深空探測與商業航天通信開辟了新路徑。 測試采用了 GA-EMS 研發的新型光通信終端(OCT),該設備安裝在一架加拿大德哈維蘭 DHC-6 “雙水獺”飛機上。 發表于:9/10/2025 我國首個全球開放的航天動力測試平臺落成 9月9日消息,據媒體綜合報道,今日,我國首個面向全球開放的商業航天動力系統測試平臺——中科宇航液體動力系統試驗中心在廣州正式落成。 發表于:9/10/2025 一箭11星 我國成功發射吉利星座05組衛星 央視新聞 今天(9 月 9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吉利星座 05 組衛星于北京時間 2025 年 9 月 9 日凌晨 3 時 48 分,在山東日照近海海域成功發射,使用捷龍三號遙七運載火箭,以“一箭十一星”方式部署 11 顆衛星。 查詢相關資料,捷龍三號遙七運載火箭是四級固體燃料運載火箭,500 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 1.5 噸,此前已成功執行 6 次海上發射任務;而本次搭載的 11 顆衛星提供全球實時數據通信服務,重點應用于汽車智能網聯、消費電子等領域。 05 組衛星入軌后,吉利星座在軌衛星總數增至 52 顆(此前 04 組發射后為 41 顆)。 發表于:9/9/2025 西工大實現航天器柔性傳感系統首次在軌驗證 9 月 6 日消息,北京時間 2025 年 9 月 5 日 19 時 39 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將“基于柔性傳感的衛星關鍵折展部件狀態實時監測系統”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發表于:9/8/2025 探訪國內首臺專業級eVTOL工程模擬機 近日,上海沃蘭特航空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VE25工程模擬機正式開啟試飛員訓練。這臺專業級工程模擬機是國內首臺專業級eVTOL工程模擬機,將為eVTOL的工程試驗、適航驗證、飛行訓練等全產業鏈發展積累寶貴。 發表于:9/5/2025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