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英偉達官宣:CUDA將全面支持RISC-V架構! 早在2024年10月,英偉達在RISC-V北美峰會上透露,其在2015年就選定將RISC-V選定為其專有Falcon微控制器(MCU)的繼任架構。由于 MCU 內核是通用的,因此可以在英偉達的產品中廣泛使用。根據英偉達當時的預計,2024年英偉達將交付10億個內置于其 GPU、CPU、SoC 和其他產品中的 RISC-V 處理器,這也凸顯了定制 RISC-V 內核在英偉達硬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在此次RISC-V中國峰會上,Frans Sijstermanns也指出,英偉達是RVI和RISE的董事會成員和技術委員會代表,也是相關規范的貢獻者。英偉達產品中的微控制器都是基于RISC-V架構,具有可配置、可擴展和安全保護功能,并且也被集成在30多個IP中,每年出貨量超過10億個RISC-V MCU。 最新資訊 受美關稅影響太大 索尼將PS5生產線移出中國 8月14日消息,據媒體報道,索尼首席財務官Hiroki Totoki在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宣布,為應對美國關稅影響,公司已對PlayStation 5(PS5)供應鏈進行了戰略調整。 Totoki透露,目前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所有PS5主機均已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完成生產轉移,這標志著索尼在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規避額外關稅成本方面取得關鍵進展。 此次供應鏈調整旨在保護公司免受持續貿易緊張局勢的沖擊——這種沖擊已影響眾多依賴中國制造的科技企業。同時,PS5周邊配件的生產轉移也在推進中,預計將于2025年9月底全面完成。 “針對主機,我們正在分散供應鏈,”Totoki明確表示,“主機的生產轉移已經完成。加上外設,整個供應鏈的轉移工作預計將在上半財年結束前(即9月30日)完成。所有銷往美國的硬件現在都來自中國以外的生產或采購渠道。” 在定價策略方面,索尼迄今維持了美國市場PS5的價格穩定。不過,Totoki強調未來定價將保持靈活性,需綜合考量利潤目標、產品生命周期、出貨量、游戲內容銷售及消費者價格敏感度等多重因素。 發表于:8/14/2025 中國首款國芯腦機智能頭環正式發布 8月13日消息,今日,中電云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突破性產品——基于全國產自主可控內核的非侵入式腦機智能頭環正式發布。 發表于:8/14/2025 全球首臺相控陣CT在上海完成裝機 8月14日消息,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宣布,全球首臺相控陣CT在該院裝機。 該設備由我國企業納米維景完全自主研發,刷新CT成像精度新紀錄,正式進入臨床研究階段,標志著我國在高端醫療裝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發表于:8/14/2025 蘋果A20系列將改用WMCM封裝以降低2nm成本 8月13日消息,據外媒wccftech報道,蘋果2026年推出的iPhone 18 系列所搭載的A20系列處理器將首度采用臺積電2nm制程,并計劃由現行InFO 封裝轉向WMCM(晶圓級多芯片模組) 方案。此舉旨在通過封裝革新提升良率、減少材料消耗,緩解先進制程帶來的成本壓力。 發表于:8/14/2025 北美IDM客戶5nm AI芯片需求不及預期拖累世芯業績 8月13日,半導體設計服務廠商世芯電子召開法說會,公布了二季度業績,不僅上季獲利下探五個季度來的低點,預期今年底前每一季營收表現都將相對平淡,并且不提供今年業績預估。 發表于:8/14/2025 片上網絡相關技術研究綜述 隨著集成電路技術向納米尺度深入發展,片上網絡(Network-on-Chip,NoC)作為解決多核系統通信瓶頸的關鍵技術,受到廣泛關注。基于最新研究成果,探討了影響NoC發展的幾個方面關鍵問題,包括拓撲結構、路由算法、交換機制和服務質量等方面的典型技術和最新進展。研究表明,當前一些新興技術顯著提升了NoC的性能,如降低通信延遲、提升吞吐量、優化功耗控制及提高資源利用率等。盡管如此,仍面臨集成難度高、流量管理難等諸多挑戰。最后,總結了NoC技術的現存問題,并探討了未來發展趨勢。 發表于:8/13/2025 Arm宣布自2026年起為GPU引入專用神經加速器 8 月 13 日消息,Arm 在 SIGGRAPH 2025 大會上宣布,其將從 2026 年起為 GPU 提供專用神經加速器,該加速器將在明年底發貨的終端設備中可用。 發表于:8/13/2025 美光將在全球范圍內停止未來移動NAND產品開發 8 月 12 日消息,據界面新聞報道,網傳美國存儲芯片廠商美光中國區業務調整。美光公司針對此變動回應稱,鑒于移動 NAND 產品在市場持續疲軟的財務表現,以及相較于其他 NAND 機會增長放緩,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停止未來移動 NAND 產品的開發,包括終止 UFS5(第五代通用閃存存儲)的開發。 發表于:8/12/2025 我國學者構建國際最大規模原子量子計算系統 8 月 12 日消息,合肥國家實驗室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教授等與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鐘翰森研究員等同事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高度的并行性以及與陣列規模無關的常數時間消耗,在 60 毫秒內成功構建了多達 2024 個原子的無缺陷二維和三維原子陣列,刷新了中性原子體系無缺陷原子陣列規模的世界紀錄。該方法為大規模中性原子量子計算奠定了關鍵技術基礎。 發表于:8/12/2025 5G-Advanced通感融合空口技術方案增強研究報告發布 通信感知融合作為移動通信演進的重要方向之一,通過賦予網絡基礎環境感知能力,賦能構建智慧交通、低空經濟、工業互聯網等場景的數字化底座。隨著全球5G網絡加速部署及6G研發推進,通感一體化技術已成為提升頻譜效率、降低組網成本、拓展垂直行業應用的關鍵突破口。 IMT-2020(5G)推進組通信感知融合任務組(以下簡稱5G通感任務組)目前完成《5G-Advanced通感融合空口技術方案增強研究報告》并發布。 發表于:8/12/2025 ?…10111213141516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