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源技術 > 設計應用 >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系統的軟件設計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系統的軟件設計
2015年電子技術應用第1期
張智娟,崔水香,梁雪梅
華北電力大學,河北 保定071003
摘要: 為了解決特定要求的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系統的實驗參數選取問題,首先利用線圈的互感模型分析了該系統的工作原理,然后通過理論分析得到系統線圈尺寸、負載阻值、諧振頻率等各個參數與負載功率和傳輸效率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系統的軟件,該軟件能夠計算出給定距離下負載功率最大時的系統參數,為設計實驗裝置提供理論依據。最后,通過實驗驗證了該設計的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 TM7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258-7998(2015)01-0139-03
Software design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Zhang Zhijuan,Cui Shuixiang,Liang Xuemei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 071003,China
Abstract: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selecting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f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in given requirement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is system is first analysed based on mutual inductance coil model. And then b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system parameters such as coil size, load resistance, the resonant frequency and load power a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result, a software of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 is designed. System parameters of requested maximum load power in given transmission distance are worked out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experiment′s design. At last, the design is proved by experiments.
Key words :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resonance;system parameters;software design

  

0 引言

  磁耦合無線電能傳輸主要有3種實現方式:電磁感應、微波傳輸、磁耦合諧振[1]。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實現無線電能傳輸能在近距離以較高效率傳輸較大的功率,但其卻有著無法實現較遠距離傳輸的缺點。采用微波傳輸原理雖然能夠實現遠距離、傳輸功率要求較高的無線電能傳輸,但其缺點有:復雜的跟蹤定位系統、較低的傳輸效率以及對人體的嚴重傷害。2007年,隨著MIT的科學家[2]在電能無線傳輸原理上有了突破性進展后,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因能夠實現遠距離能量傳輸、具有較高的傳輸效率等優勢而成為科學家研究的熱點。本文根據理論分析設計出能夠計算出在給定距離處負載功率最大時的系統參數的軟件,為設計實驗裝置提供了理論依據。

1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原理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輸電是非接觸式無線能量傳輸的一種特例,其特別之處在于:用于諧振耦合無線能量傳輸的兩個線圈發生自諧振,使線圈回路阻抗達到最小值,從而使大部分能量通過發射端傳遞到與之諧振的接收端。

  當負載較小時,發射回路易采用串聯補償,反之采用并聯補償較好;當諧振頻率較大時,接收回路易采用串聯補償,否則采用并聯補償較好[3]。本文采用發射端LC串聯,接收端LC串聯方式,電路模型如圖1所示。

001.jpg

  圖1中Vi為電壓源,電阻Rs、Rd為線圈的等效電阻,RL為負載耦合到次級線圈的等效電阻,Cs、Cd分別為高頻下兩電感線圈的補償電容,Ls、Ld為兩線圈的電感,互感M表示兩個線圈之間的耦合。設輸入電源的正弦電壓源的頻率,根據圖1可列KVL電路方程:

  12.png

  式中,Z1、Z2表示發射回路和接收回路的自阻抗。根據式(1)、(2)可求出兩線圈回路的電流為:

  34.png

  當初、次級回路均工作在諧振狀態時,系統諧振頻率為4+.png, 此時諧振耦合回路為純電阻回路,能量傳輸達到最大。

  本文中系統的發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兩個完全一致的線圈,以保證兩個線圈的固有頻率相同。空心線圈的寄生電阻主要包括線圈歐姆損耗電阻Ro和輻射損耗電阻Rr。高頻條件下Rr<<Ro,為了分析更簡單,計算過程中忽略Rr,則系統中線圈等效電阻Rs=Rd=Ro[4]。因兩線圈完全一致,故互感M[5]為:

  5.png

  其中n為線圈匝數;r為線圈半徑,d為傳輸距離。則由式(3)可得系統輸入功率Pi為:

  6.png

  由式(4)可得系統的負載功率Po為:

  7.png

  故系統能量傳輸效率為:

  8.png

  根據式(7),采用控制變量法分析線圈匝數、線圈半徑、諧振頻率、負載電阻各參數對負載功率的影響,它們的關系曲線圖如圖2所示。

002.jpg

  由圖2可知線圈匝數、半徑、諧振頻率、負載阻值各參數的變化都對應存在一個參數值使傳輸功率達到最大。所以負載處在給定的傳輸距離處得到所需的功率并為最大,選擇合適的實驗參數變得尤為重要。

2 系統軟件設計

  2.1 系統設計流程圖

  系統設計方案是:在給定負載功率、傳輸距離及負載阻抗參數值的前提條件下,通過設計軟件,計算出負載功率最大時對應的系統參數值,根據這些參數值得到特定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系統軟件設計流程圖如圖3所示。

003.jpg

  2.2 各模塊的設計

  (1)輸入模塊

  根據實驗需求,輸入負載功率、傳輸距離、負載阻值。

  (2)初始化系統參數

  兼顧預達到的實驗目的及實驗器件等因素,設置初始的諧振頻率為0.5 MHz;線圈半徑為輸入的傳輸距離的1/3,匝數設為1。

  (3)負載匹配

  計算(2)中設定的傳輸參數條件下匹配的負載電阻:實現傳輸功率最大的負載電阻R1=(Ro Ro+2?仔fm×2?仔m)/Ro(由式(7)求導所得),實現傳輸效率最大的負載電阻R2=sqrt(Ro Ro+2?仔fm×2?仔fm)(由式(8)求導所得),比較可得,R1>R2。若輸入的負載電阻介于兩者之間,即為滿足負載匹配,否則改變傳輸參數重新計算。

  (4)電源電壓、傳輸效率

  計算(3)中設定的傳輸參數條件下的負載電流,并根據式(3)、(4)計算出電源電壓、電流、電源輸入功率以及傳輸效率。

  (5)Us>Is

  計算(2)中初始化的傳輸參數條件下的電源電壓和電源電流,電源電壓會遠遠小于電源電流。當Us<<Is時極易燒壞電子器件,對實驗裝置的要求比較高。故軟件程序要求:判斷(4)中計算出的系統參數是否滿足Us>Is,若滿足,則輸出建議采用的系統參數(諧振頻率、電源電壓、線圈尺寸),否則改變傳輸參數重新計算。

  綜合考慮線圈自身電阻對系統的影響,采用線徑為2.5 mm的導線;并且考慮到在設計實際的實驗裝置時存在較大的誤差,軟件程序中取耦合系數為理想值的0.6倍,等效電阻取歐姆損耗電阻的5倍,負載匹配時取值在2R1與R2/2之間。

  2.3 可視化圖形界面設計

  基于LabVIEW的圖形界面功能插入MATLAB腳本以調用.m程序文件,生成可視化的圖形界面,為實驗系統設計提供方便實用的計算工具。

  輸入負載功率20 W、傳輸距離0.15 m、負載阻值10 ?贅,點擊運行按鈕圖形界面運行結果如圖4所示。

004.jpg

  由圖4可知得,當給定輸入參數后,軟件計算出了當負載功率20 W最大時對應的電源電壓、諧振頻率、線圈尺寸等系統參數。

  點擊曲線圖按鈕,可得選取圖4中的系統參數時相對應的負載功率Po、輸入功率Ps、傳輸效率y曲線圖,如圖5所示。

005.jpg

  由圖5可以看出,在輸入的傳輸距離0.15 m處負載功率為20 W,并且負載功率達到最大,從理論上達到軟件設計的目的。

3 實驗驗證

  為了驗證軟件設計的可行性,通過實驗對軟件輸出的系統參數(圖4所示)進行驗證,采用的實驗參數如表1所示。

007.jpg

  根據表1的實驗參數所得發射端和負載端的電壓波形圖如圖6所示。

006.jpg

  對不同距離處的輸入功率、負載功率以及傳輸效率進行實驗值和理論值的對比,結果如表2所示。

008.jpg

  由表2可以看出,實驗值與理論值基本一致,并在0.15 m處負載功率達到最大,從而驗證了軟件設計的實用性。

  表2中,實驗值與理論值存在一定的差異是由于理論分析將系統理想化,忽略了各種條件對系統的影響,但系統的負載功率和效率隨傳輸距離的變化規律與理論分析基本一致。因此,可以依據軟件建議參數來設計能量傳輸系統的實驗裝置。

4 結論

  本文在簡要介紹磁諧振耦合無線電能傳輸系統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得到了耦合諧振線圈各參數與傳輸功率的關系。針對特定要求的傳輸系統設計了一款實用軟件,實現了提供給定傳輸距離處的負載功率達到最大時的系統參數的功能。最后通過實驗驗證了系統參數的可行性,為此領域的實驗研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計算工具,具有較大的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陽,楊慶新,閆卓,等.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的頻率特性[J].電機與控制學報,2012,16(7):7-11.

  [2] SOLJACIC M.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can potentially rech-arge laptops,cell phones without cords[R].San Francisco: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6.

  [3] 張智娟,董苗苗.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的研究[J].電子技術應用,2013,39(8):54-56.

  [4] SOLJAM,KURS A,KARALIS A,et al.Wireless power transfer via strongly coupled magnetic resonances[J].Science-xpress,2007,112(6):1-10.

  [5] 龔褆.一般情況下兩共軸線圈間互感系數的簡便計算[J].大學物理,2011,30(4):46-48.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_亚洲丝袜一区_99re亚洲国产精品_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亚洲精品欧美激情| 欧美成人午夜77777| 久久精品成人| 欧美亚洲色图校园春色|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999亚洲国产精| 亚洲久色影视| 亚洲伦理在线|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观看| 日韩一级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婷婷 | 久久久久久自在自线| 久久精品在线| 久久午夜影视|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午夜|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频道| 影音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99re6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欧美一级淫片播放口|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区国产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动漫| 亚洲欧美综合| 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四级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 亚洲第一搞黄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你懂的| 欧美一乱一性一交一视频|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麻豆国产自偷在线| 亚洲专区一二三| 久久久久久久性| 欧美风情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777777毛茸茸|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美女|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欧美亚洲日本网站| 99国产精品一区| 性欧美xxxx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 欧美丝袜第一区| 在线观看日韩av先锋影音电影院|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正在播放亚洲一区| 久久久久久电影|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尤物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 9久re热视频在线精品| 先锋影院在线亚洲| 亚洲美女视频网| 欧美中文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9在线观看精品免费不卡网站| 久久www成人_看片免费不卡| 亚洲天堂第二页|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 日韩午夜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看不卡| 亚洲男女自偷自拍图片另类| 狼人社综合社区|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一区|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2020| 欧美另类女人| 激情久久婷婷| 亚洲欧美久久久| 亚洲私人影院| 欧美国产日韩a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有码专区| 亚洲第一搞黄网站| 欧美在线视频日韩| 国产精品嫩草99av在线| 日韩一级网站| 日韩视频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 久久久噜噜噜久噜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www| 久久亚洲美女| 国产精品毛片高清在线完整版| 亚洲欧洲一区| 亚洲黄色成人| 久久综合网络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黄|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 久久久久99|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精品天天看| 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av观看| 欧美大色视频| 在线观看视频欧美|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在线|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五卡| 亚洲视屏一区| 欧美午夜www高清视频|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高清| 欧美人成在线视频|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av成人老司机| 欧美午夜性色大片在线观看| av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激情影音先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 在线视频中文亚洲|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 亚洲男人影院| 国产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愉拍自拍另类高清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看|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性欧美精品高清| 另类专区欧美制服同性|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日韩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www网站| 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美女日韩欧美| 亚洲精选成人| 午夜久久久久久| 国产综合亚洲精品一区二| 亚洲成在人线av| 欧美激情小视频|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加勒比av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不卡在线视频 午夜欧美不卡在 |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黄色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伦理在线|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 亚洲激情在线播放| 欧美午夜在线一二页| 欧美一级网站| 欧美美女bbbb| 亚洲午夜伦理|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 亚洲午夜激情网页| 久久婷婷久久| 99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成人精品| 99ri日韩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牛牛| 91久久精品美女高潮|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黄色亚洲精品| 亚洲自拍偷拍麻豆| 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 今天的高清视频免费播放成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制服另类| 一区二区三区.www| 国内激情久久| 亚洲一区不卡| 黄色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久久精品国产v日韩v亚洲| 亚洲三级电影全部在线观看高清| 欧美在线地址|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鲸鱼| 免费亚洲一区| 欧美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下载红粉|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亚洲高清不卡在线| 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