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產品渠道拓展力度的加大,很多產品開始從PC端布局到移動端,包括支付、理財、信貸和征信,以及P2P等,特別是近期騰訊、阿里、網易等幾個巨頭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移動端理財或者是記賬的新渠道。
例如微眾銀行APP正式對外上線,而網商銀行APP也開始了局部的內測,還有螞蟻聚寶推出,成為了支付寶外的另一個專注于做理財的移動端APP。此外,網易也在上個月推出了自己的自動記賬工具“網易有錢”,還和百度的一款產品“百度有錢”撞衫,看來移動互聯領域的金融化產品已經成為了下半年以來的另一個風口。
雖都布局移動端,但內容側重點并不一樣
網商銀行VS微眾銀行,做移動端銀行服務
作為去年以來一直成為風口浪尖的互聯網銀行,在順利拿到了民營銀行的牌照后,阿里和騰訊便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并于上半年先后開業。相對而言,網絡銀行的業務模式主要是利用阿里金融和騰訊金融在大數據和征信上的業務優勢,然后利用自有生態圈內的投融資服務需求,基于某些特定的線上產業鏈來做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目前,這兩家銀行的主要服務聚焦于消費金融、信用卡、小微企業貸款等方面,另外其核心優勢在于獨特的大數據征信,并且結合自身的征信服務公司芝麻征信、騰訊征信進行嵌入式的服務。目前兩家銀行的移動APP都已經上線,并且基本上是放棄了PC端的產品入口,主頁上都是一張移動端的二維碼圖片,用戶可以直接掃碼下載APP,可見網絡銀行模式決戰于移動端的決心。
等于說,網絡銀行的移動端模式是寄希望于在移動端復制一套完整的銀行服務模式,并且利用互聯網公司在數據征信和多元化分析模型方面的優勢,開發出特定的移動端理財、信貸和支付產品,并且以投融資服務和數據化服務為核心,建立一套移動端的銀行服務系統。
螞蟻聚寶,專注于做移動理財
螞蟻聚寶從支付寶脫胎,主要是考慮到日后一個獨立的理財交易APP的發展需要,并且將從理財逐步擴展到權益類的基金、股票和眾籌等產品。對于螞蟻聚寶而言,是因為支付寶的功能定位和需要滿足的支付渠道太多,所以導致了很多理財產品只能放到三級甚至更低的目錄,這樣就導致了支付寶目前承載了支付、理財、O2O、生活化服務以及信息綜合等多個板塊的功能,后期維護和分工的難度也加大。因此,螞蟻聚寶的出現,除了繼續沿用現有的支付寶核心用戶群和賬戶體系外,采用移動APP的方式,也是為了給支付寶減壓,給用戶一種更為清晰的功能定位。
其實,從整個互聯網細分模式進行分析,除了像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金融巨頭之外,很多中小平臺在2013年以來建立了PC端的用戶渠道和沉淀之外,紛紛在2014年布局移動端,特別是一些做移動端個人信貸服務的P2P平臺,某些產品的成交量占比已經占據了整個產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并且移動端的業務還在迅速增長,這也是推動很多平臺堅決布局移動端理財的主要原因。
網易有錢(移動端記賬理財) vs 百度有錢(移動端消費信貸)
除了上述的阿里和騰訊近期在移動端提出了幾個重磅級別的產品,還有必要提一下另外兩個互聯網巨頭,百度和網易,也在移動端推出了金融系列產品,而且還取了一樣的名字。一個是(網易有錢)主打自動記賬服務,以及后續升級到2.0的更為自動化、智能化的綜合性資產管理和在線交易服務,而一個(百度有錢)是主打消費端的消費金融服務,主要是提供消費額度,有一定免息期,并且可以分期償還,有點像銀行的信用卡和阿里的花唄。
從產品邏輯上看,網易有錢從初始的自動記賬服務入手,主要是工具類的軟件,目前主要的對標平臺是挖財、隨手記等記賬工具,由于網易擁有數億的郵箱客戶群和資深的數據處理和分析經驗,因此做“網易有錢”這個產品主要是為了提供一種升級版的,更加自動化與智能化的記賬服務,后期也會逐步擴展到綜合的資產管理和交易環節,成為一個結合了記賬、理財和管理的綜合性移動端APP。因此,自動記賬、資產管理以及后續的理財社區服務將成為這款要做2.0時代的記賬理財工具的顯著特色。
而百度有錢,則主要是做移動端的消費金融服務,是對于個人的信用類消費金融服務,提供一定的授信額度,然后讓用戶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來償還,只要正確填寫真實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銀聯借記卡號通過貸款審查后,即可完成授信流程;成功拿到授信額度。
和阿里、騰訊的幾款移動APP產品一致,網易和百度的這兩款產品也都是從移動互聯的角度切入,直接從移動端進行產品開發和用戶推廣,并且利用各自的核心數據庫來做數據分析和個性化匹配。隨著移動互聯產品端的豐富,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互聯網平臺將自身產品逐步融入移動端,并利用細分場景來做深度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