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醫療設備,檢測的數據可供參考不可成唯一指標
只需佩戴一個手環,便可以知道自己一天走了多少步。在睡眠時佩戴,甚至還可以知道自己的睡眠狀況,例如何時入睡,處于深睡眠還是淺睡眠,翻了幾次身。如今,可穿戴設備算得上健康領域這幾年的新寵,從最初的手環、計步器到如今的手表、襪子、戒指等,可穿戴設備的形式幾乎已經涵蓋了各種可能,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功能仍處于健康監測范疇,還不具備治療功能。另一方面,要真正發揮可穿戴設備的功效,還面臨數據準確等門檻。
可穿戴設備成市民消費新選擇
如今,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健康監測功能進入了各行各業的產品之中,智能腕表、智能手環、戒指、起搏器等可穿戴設備層出不窮,他們多具有監測健康如心率、血壓、睡眠情況等方面指數的功能。因而,近年來成為市民生活中消費新選擇。
家住奎文區新華國際小區的李先生一直佩戴著健康智能手環,他表示,因為自己經常加班,睡眠質量不好,為了監測睡眠質量,特意從網上購買了一款智能手環,每天晚上睡覺都帶著,手機上就能顯示出深度睡眠的時間、淺度睡眠的時間等,而且智能手環還有鬧鐘功能,每天早上到點都會震動。
“不僅如此,智能手環還有計步數、測心率等諸多功能,而且外形設計新潮、色彩多樣,佩戴起來顯得很時尚。”李先生說,他購買了智能手環,相對于戒指、腕表等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智能手環價格比較親民。
運動達人潘先生是Nike智能腕表的老用戶,他表示,可穿戴設備,是指可以直接穿戴或與衣服、配飾等相結合的電子設備。可穿戴設備一方面是硬件設備,更重要的在于通過軟件的支持實現數據交互,以起到健康監測的功能。“既能監測健康運動指數,又具有實用性,如今成為了一種時尚的佩飾。”潘先生表示。
血壓心率等指標檢測成“標配”
從誕生之初,可穿戴設備就具備某些時尚元素。最初的手環形式也得到了不少時尚運動人士的青睞,在手環之后,可穿戴設備也成為不少企業的發力點。襪子、內衣、腕表都成為可穿戴設備的“載體”。潘先生表示,最初的可穿戴設備功能集中在計步功能,而目前血壓、心率等健康指標的監測幾乎已經成為可穿戴設備的“標配”。
記者在走訪濰坊科技市場、手機專營店時發現,可穿戴設備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年輕人,并且最熱門的可穿戴設備是智能手環,涵蓋主要功能、價格親民是主因。
記者了解到,以前市場上的智能手環產品以國外品牌為主,價格多在500元到1000元,而現在國產智能手環品牌更受歡迎,曾經近千元才能買到的智能手環,如今價格已經降至兩三百元,還有的價格不到百元。某款國產品牌的智能手環,其售價僅為79元,可以記錄不同時段步數、消耗卡路里等運動數據,另外還有振動叫醒功能。記者還發現,大部分智能手環產品的功能基本類似,300元以下的智能手環產品基本涵蓋了主要功能,如運動數據記錄、睡眠質量監測、智能手機同步等。
確保檢測數值的準確性是問題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智能手環的數據監測仍處于初級階段。這是因為智能手環只是簡單記錄使用者一天走了多少步、吃了什么、睡了幾個小時,很容易讓人產生厭倦心理,而真正滿足健康需求的智能產品,應該與云端的健康顧問相結合,甚至聯合專業的醫療機構,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健康報告和健康解決方案。
我市一家三甲醫院醫生王海珍表示,總的來說,目前還不能把可穿戴設備定義為醫療設備,因為其功能仍處于健康監測范疇,不具備治療功能。但是這些設備在慢性疾病的管理中確實起著一定的功效,與移動醫療相結合,也開啟了健康管理的一種新模式。“人們通過佩戴這些智能設備可以每天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運動、休息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們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提高健康生活品質。”王海珍表示。
“可穿戴設備的監測功能要充分發揮作用,數據的準確性不言而喻。”我市一家體檢中心負責人宋娟表示,可穿戴設備的核心價值在于后臺云端的大數據,最值得期待的價值在于預測,對于健康管理的意義同樣如此。一些設備在佩戴后所監測的數據是否準確無誤是問題關鍵,因為數據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其對人體健康的預測及建議功能,而這些智能產品在數據的準確性上還有待進一步考量。“即使如此,這些數據只能作為參考,不可能為監測身體的唯一依據。”該負責人宋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