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中國家,每年有4600萬新生兒因為并發癥需要特殊護理,300萬新生兒因為搶救不及時而死亡,其中80%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是可預防或可治療的。是什么原因使得發展中國家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據統計,在這些死亡案例中,34%是早產,24%是出生窒息,20%是感染,22%是其它原因。因此,在這些地區急需對新生兒提供高質量的醫療護理,而這些地區的醫療形式卻十分嚴峻,醫療資源配置極低,醫護人員和設備極度缺乏,患者數量眾多,醫院負擔過重。為此,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署制訂了目標,到2030年,全面控制新生兒和5歲以下兒童可預防性死亡。
圖1:發展中國造成新生兒死亡的三大原因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可穿戴設備以其低成本、低功耗、可網且更容易實施并推廣,成為有效的解決方案。特別針對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地區,創新的科技為新生兒提供了第一步的健康保證。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的Teresa Cauvel女士設計開發了一款用于新生兒醫療監測的設備Neopenda,可以實時監測新生兒的心率、呼吸率、血氧飽和度和體溫,同時該設備可以通過無線方式連接至平板電腦,醫護人員可以實時觀察每個新生兒的健康狀態,當新生兒遇險會及時提醒監護人,以確保新生兒得到及時救治。
Neopenda設備的硬件采用Arduino開發板,軟件采用Zephyr實時操作系統,配備測量各項指標所需要的傳感器,如:脈搏傳感器、LilyPad溫度傳感器和雙LED光學傳感器。Arduino以其成熟的設計方案讓Neopenda降低設計風險,Zephyr操作系統以其內核小、可伸縮性和開源性幫助Neopenda快速實現各項新生兒生命體征的測量。Neopenda的早期原型采用Arduino主板及軟件,目前接近商用化產品的設計包含Arduino 101 with Intel?Curie?, Zephyr內核及各種傳感器。
英特爾居里模塊的優勢在于小體積、低成本、低功耗,板上設有12位AD轉換器可以實現DSP精確測量;內置的藍牙BLE、加速度計、陀螺儀傳感器和模式匹配引擎,可用于可穿戴設備的二次開發。
Zephyr操作系統:小內核,低功耗,支持廣泛的架構
Zephyr操作系統的一大特點就是內核很小,可在內存低至 8kB 的系統上運行,甚至可在 RAM 最小為 2KB 時運行,可以在內存受限的可穿戴設備上運行。Zephyr 內核能夠將操作進程與裸機操作系統的其它進程進行分離,也稱為微核和超微內核。超微內核負責所有基本操作任務,包括通過基于內部光纖的積壓作業(backlog)執行任務。微核功能更強大,允許多任務處理和內存存儲,但只在必要時使用,為復雜的傳感器操作和通信提供多線程和中斷服務。
作為開源系統,Zephyr操作系統支持多種架構,如ARC內核(DSP子系統)和X86主機芯片,其中X86芯片具有更大的RAM容量,滿足復雜的BLE應用,提供豐富的驅動和傳感器程序,如ADC、GPIO、I2C、SPI、UART、BLE等,全面支持Neopenda設備進行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傳輸。
全面的代碼支持,加速設計進程
Zephyr SDK為設計者提供工具鏈,可以用于DSP子系統和X86主處理器的編譯,編譯器和工具鏈可以快速安裝,有助于設計者節省開發時間。GDB調試器與DSP子系統和主處理器協調工作,調試時,Eclipse IDE和GDB一起運行。除此之外,Zephyr還針對BLE應用提供多種代碼,開發者可以直接采用,無需重復設計代碼,加速設計進程。
基于Zephyr操作系統的Neopenda監測實例
結合peripheral_hr示例代碼展示Neopenda設備實時監測新生兒的四個生命體征。
圖2:Neopenda設備監測流程
如圖2所示,監測流程如下:
監測設備從脈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脈搏血氧傳感器采集獲得對應數據,ARC核傳感器子系統應用ADC驅動測量模擬輸入;支持X86主機芯片的Zephyr系統將經過處理的數據顯示到對應的界面上,用戶可以在APP端監測測量結果。
脈搏和血氧監測結果:
安卓系統監測界面:
盡管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Neopenda設備已經在烏干達開始規劃及試用研究,未來會擴展到東非以及全世界醫護資源匱乏的發展中國家,Zephyr將會一直助力Neopenda項目的設計、改進、完善,為挽救新生兒生命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