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大面積污閃事故防治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技術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項目在電網外絕緣積污特性、全工況污穢試驗及外絕緣配置方法、新一代有機外絕緣技術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和創新,在我國電網得到廣泛應用,推動和引領了國際高壓污穢外絕緣技術的發展,有效遏制了電網大面積污閃,取得了特別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項目由中國電科院、清華大學、冀北電科院、上海電科院、河南電科院、山東電科院、遼寧電科院、青海電科院、湖北電力公司、大連電瓷公司、襄樊合成絕緣子公司、山東泰光電氣、宜賓環球集團、河北硅谷十四家單位共同完成。
項目研究從1998年至2011年,歷時14年,針對以往我國大面積污閃事故頻繁發生、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構成嚴重威脅這一實際狀況,通過產學研結合、自主創新的方式,首次進行長期電網大面積現場污穢度監測并制定了基于雙要素的電網污區分布圖;獲得絕緣子長期積污規律并提出影響污穢外絕緣配置的長期自然積污表征參數;提出等價自然污穢的全工況人工污穢試驗方法和外絕緣配置方案;提出惡劣氣象條件下的閃絡試驗方法及防護措施;采用聲發射檢測技術,研發出強度高、分散性小、長期蠕變及動載性能遠優于IEC標準的高噸位復合絕緣子;提出脆斷的微裂紋起始機理,并提出防脆斷的耐應力腐蝕試驗方法;揭示擴散與吸附相結合的憎水性遷移機理并提出憎水性狀態模擬方法,提出高灰密的多因素老化試驗方法及老化判據,大大提高了新一代復合絕緣子的長期機電可靠性。
項目成果在我國電網得到廣泛應用。自2007年起傳統意義上的電網大面積污閃事故已不再出現,線路污閃事故占各類事故總量的比例已降至最低。新一代有機外絕緣產品性能優于國外產品,并出口到41個國家和地區,大幅提升了我國輸變電設備的國產化水平。制修訂國標、行標、企標共26項,發表科技論文37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