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融慧金科宣布獲得近千萬美金A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融慧金科創始人王勁、首席科學家盛軍、首席運營官張羽均曾在百度任金融相關業務要職。融慧金科的主要業務是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對BAT量級的脫敏數據進行價值挖掘,為金融機構提供第三方智能風控服務。
今日,融慧金科正式宣布獲得近千萬美金A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簡稱紅杉中國)。
融慧金科是一家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和專業化風控經驗,為金融機構提供智慧決策和系統解決方案的金融科技公司。
目前,融慧金科已推出了5款標準化風控產品:
地址誠信指數
多頭借貸指數
風險借貸名單
貸中監控方案
企業風險模型
此外,融慧為商業銀行、持牌金融機構提供針對信用和欺詐風險的定制化建模服務、理論與實踐雙重驗證過的2B2C的風險解決方案、完整的小微企業風控解決方案。在體系化風控咨詢方面,融慧已與知名持牌消費信貸公司達成深度戰略合作,為其提供“獲客-產品-系統-風控”全套線上消費金融業務定制化咨詢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輸出。在大數據科技咨詢領域,科技催收解決方案已經通過了機構驗證,保險行業的線上化交叉銷售方案也在穩步推進。
融慧有強大的專業風控基因。董事長與CEO王勁擁有二十年金融實踐與管理經驗,曾任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金融事業群組聯合創始人、美國運通高級副總裁。 首席科學家盛軍,曾任百度金融風控模型總經理、美國運通全球風險監督、企業級模型監管部總監。首席運營官張羽,曾任百度金融風險戰略部、金融科技部總經理、美國運通國際風險管理部授信模型與策略總監,并曾任職于多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團隊碩士/博士、海歸等高學歷人才占比80%以上,大多數成員擁有豐富的金融風控和大數據建模經驗,經歷過跨金融場景、跨經濟周期的國際洗禮。
融慧金科董事長與CEO王勁博士表示,“融慧致力于用專業技術賦能金融機構,引領金融智慧。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兩個方面:系統和團隊建設。 在系統建設上,融慧將著力加大在人工智能技術、計算資源和系統研發方面的投資。在團隊上,融慧希望能吸引與培養更多的具有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和大數據風控專業經驗的人才,現在團隊分布在有北京、上海、深圳,2018年歡迎更多精英加入。”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合伙人胡啟林表示:“中國金融機構正在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進行轉型,要實現普惠金融,各類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消金、保險、支付、資管等需要在獲客、風險定價、綠色催收等方面做出較大改善。融慧金科,基于自身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就是一家可以在以上幾個方面賦能給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公司。另外我們也高度認可王勁及其團隊的專業風控經驗和以往的成就。”
融慧金科董事長與CEO王勁博士
王勁:我們不是數據中介,也不開展金融業務
問: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強調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融慧金科和其他金融科技創企有什么差異性?
王勁:首先我們先區分一下“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 的定義。
“科技金融”公司是以金融為主,依賴科技手段來管理和發展核心金融業務。相比于金融科技的輕資產模式,科技金融本質是金融,一般是重資產,承擔金融相關的風險。我一直把我工作過的美國運通稱做是典型科技金融公司,它沒有線下信貸營業網點,一直利用數據模型來做決策,光是建模人員就有幾百人。
“金融科技”公司是以科技為主,做的是to B的生意,目的是通過科技產品和服務幫助金融機構解決痛點或拓展業務。比如融慧,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對BAT量級的脫敏數據進行價值挖掘,為金融機構提供第三方智能風控服務。
我們的公司名字叫“融慧金科”,取意“通過科技讓金融更智慧”, 為了這個使命,我們尋求行業的交流與合作,為最終打造一個健康發展的金融環境做出貢獻。特別要強調的是,我們不是數據中介,也不開展金融業務,融慧的核心是以技術和專業輸出為主的金融服務公司。
問:如何看待中美金融科技的發展現狀,以及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前景?
王勁:我認為金融科技在中國的發展比在美國更有前景。原因有幾個:美國的征信歷史很長,有絕大多數可貸款人群的征信記錄。在中國,即使有人行征信記錄,對于大多數人,歷史記錄其實并不長,至少沒有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且在高速發展的網貸業務方面覆蓋率較小。另外,智能手機在中國飛速發展,和美國相比,更多的中國人習慣通過手機進行金融交易。政策上,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推動向消費經濟轉型,鼓勵金融機構在充分做到KYC(了解你的客戶)的前提下,通過創新和技術驅動,實現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基于上述原因,大數據、深度學習技術等金融科技在中國變得尤為重要,因為起始點低,投資回報也會高于美國。
中國其實不缺數據,但大數據并不直接等于風控,大數據只是幫助識別風險 。中國行業中缺的是對金融產品的理解、對客戶的動態洞察、對市場有感知的‘變量加工’人才”。
前幾年經濟好的時候,金融機構放了很多狼進來,養在屋子里,不覺得危險,但狼總有餓的時候,當經濟下行或監管收嚴時,所有的狼就會饑腸轆轆。
所以我一直在說金融機構要有風險意識,因為只有感受過風險的洗禮,才真正明白風控的意義。
問:曾經作為美國運通的高級副總裁,百度金融風控的負責人,如何評判一個好的風險官(CRO)的職業素質?
王勁:談到對于一個CRO來講工作中什么是最有挑戰的,沒有太多經驗的CRO或業務負責人的回答極可能會說是制定一個產品的授信策略,額度策略,怎么催回來逾期的賬戶……
而我認為最難的是制定比較宏觀和較長遠的決策。比如業務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如何把握節奏。一個新的產品出來,需要有一個什么樣的合理增長速度?第一個月放2千萬的貸款,還是1個億?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需要判斷市場,客戶需求,風險成本,風險點的把控能力,欺詐、信用風險的暴露周期,催收資源等等。在有業務壓力的情況下,很難找到和實施合理的節奏。
另外一個例子是根據公司的風險承受力和中長期的風險判斷,是不是要減少或停止當今一個很賺錢的業務?次貸危機之前美國像高盛這樣的幾個金融公司明智決定削減次貸的暴露或退出,事后看起來容易,但在當時,這幾個公司的CRO們是遭受了非常大的質疑的,這樣的決定是很難的。在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極速增長時期,我們要問有幾個CRO在考慮這樣的問題?
問:融慧打算如何使用紅杉中國的這筆投資?
王勁: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兩個方面:系統和團隊建設。 在系統建設上,融慧將著力加大在人工智能技術、計算資源和系統研發方面的投資。在團隊上,融慧希望能吸引與培養更多的具有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和大數據風控專業經驗的人才,現在團隊分布在有北京、上海、深圳,2018年歡迎更多精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