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晶圓代工企業力積電于動工修建新的12英寸晶圓廠。據報道,該廠總投資額達2780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636億元),投產后總產能將達到每月10萬片,其中第一階段預計于2025年完成,第二階段則于2030年完成。
力積電預計2022年下半年新廠無塵室可以完工搬入設備,至2030年完整驗收時,制程節點將涵蓋1X納米至50納米。
與臺積電在先進制程道路上狂奔不同,力積電似乎準備在更成熟的制程上扎穩腳跟。
據科技新報報道,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在新廠動工儀式上指出,當前車用、5G、AIoT等芯片新需求快速興起,已對全球產業造成結構性的改變,目前市場對成熟制程芯片需求大爆發,且未來供不應求將更嚴重。因此,過去以推進制程技術來降低成本賺取利潤的摩爾定律,必須修正。
他據此提出了自己獨特的“逆摩爾定律”:晶圓制造與其他上、下游周邊行業要建立利潤共享、風險分擔的新合作模式,成熟制程內未必沒有更多利潤空間。
黃崇仁舉例,一條12英寸晶圓生產線的投資動輒上千億新臺幣,尖端的3納米12英寸新廠投資更近6千億新臺幣,晶圓廠承受著極大的財務、技術、營運風險,而毛利率如果有20%、30%就算不錯。反觀IC設計和其他半導體周邊配套行業,享受本小利厚的經營果實,這樣的供應鏈結構并不平衡。
此外,黃崇仁也強調,除投資產能外,創新也是晶圓制造產業價值的方向。黃崇仁稱,力積電雖然制程不是最尖端,但已成功推出存儲器與邏輯晶圓堆疊的Interchip技術,透過異質晶圓堆疊突破芯片間資料傳輸的瓶頸,能讓運算效能、省電效率大幅躍進2、3個制程。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