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你們的支持——在2022年,現代技術可能是對坦克、多管火箭炮和導彈的最好反擊。”
這段話來自于烏克蘭副總理、數字化轉型部長米哈伊洛·費多羅夫寫給蘋果CEO蒂姆庫克的“求助信”,而信的內容則是直截了當的請求蘋果公司停止在俄羅斯進行其產品的銷售并阻止俄羅斯用戶對App Store訪問、全面停止其對俄羅斯用戶的服務支持。

但蘋果方面并未對該請求進行回應,畢竟作為全球最頂尖的消費電子產品公司,如果今天蘋果能對某國用戶斷網,讓其手機喪失主要功能,那么誰知道蘋果明天會不會讓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另一個國家呢?這對于蘋果公司信譽的影響無疑將是毀滅性的。
但顯然其他科技巨頭們并沒有像蘋果這樣“保守”,而是旗幟鮮明的用語言或者行動表達了自己對烏克蘭的支持,或對俄羅斯采取了行動。
1、馬斯克用星鏈為烏克蘭提供通信服務
由于沖突影響,烏克蘭目前移動網絡已經不是很穩定,時不時出現大規模斷網的情況。而如果一旦烏克蘭電信運營商們的核心機房被占領,那么必然會出現網絡徹底中斷的問題。
而相比之下,衛星通信則穩定的多,雖然無法提供移動通信的大帶寬高速上網,但在極端情況下,起碼可以保證政府、民眾的基本通信需求。
因此,還是前面提到的烏克蘭副總理米哈伊洛?費多羅夫,其向埃隆?馬斯克求助,希望馬斯克的SpaceX能夠為烏克蘭建設星鏈衛星互聯網地面站,以幫助改善烏克蘭的衛星互聯網接入服務,而馬斯克也給予了回應,稱其星鏈已對烏克蘭開放。

不過,普通手機并沒有辦法接入衛星通信系統,這也是為何費多羅夫請求馬斯克為烏克蘭建設地面站的原因,星鏈系統采用特制的微型專用衛星接收器來實現和星鏈通信衛星的互聯。

而星鏈通信衛星的信號被接收器接收后,則可以通過無線路由器轉換成WiFi信號,這樣手機就可以順利接入上網。
不過,顯然單個接收器覆蓋范圍極其有限,而雖然馬斯克稱將為烏克蘭提供一些星鏈接收器,但無疑這只是杯水車薪,馬斯克此番表態,更多是表達自己的傾向,而對于烏克蘭全國人民的通信服務保障來說,并沒有太大實際意義。
不過,此次星鏈確實已經表現出了在涉及緊急態勢下的重要作用,也為各國是否未來要過于依賴星鏈系統敲響了警鐘,畢竟人家能給你提供網絡、那么也就能斷掉你的網絡。
2、互聯網巨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社交媒體方面,目前基本已經控制全球社交網絡的幾家科技巨頭,包括YouTube、Facebook、Instagram、推特等聯手采取行動,對于俄羅斯官方媒體,幾家巨頭均停止其在平臺上獲得收益以及投放廣告的權限。
但這只是小打小鬧而已,更要命的是幾大平臺對輿論進行的人為管控:除了刪除大量視頻和頻道外,一方面對在其平臺上進駐的俄羅斯官方媒體進行限制推薦,減少其內容被觀看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則采取更為極端的所謂“積極地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相關的搜索結果中顯示權威新聞內容”的控制方式,何謂“權威新聞內容”,當然只有平臺能夠定義。
而要知道,YouTube覆蓋了82%的從18~44歲的俄羅斯人,Instagram在俄羅斯有9.86%的注冊用戶,Facebook每日約有620萬俄羅斯人訪問。因此,該三大社交媒體相當于在已經廣泛覆蓋俄羅斯用戶的情況下,依然對俄羅斯采取了管控措施。
而這種情況,在國內主流社交媒體微信、微博、優愛騰等均為純本土公司的背景下,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局面。
互聯網支付方面,俄羅斯央行透露,VTB Group、Sovcombank、Noikombank、Promsvyazbank及Otkritie等受到制裁的俄羅斯銀行的客戶已無法使用美國公司旗下的Apple Pay及google Pay服務。而Apple Pay及google Pay對應的分別是ios操作系統與安卓操作系統的官方線上支付方式,由于俄羅斯智能手機市場基本被兩大陣營下的手機品牌占據,因此,可以說每個俄羅斯用戶都受到了影響。

不過,目前俄羅斯手機用戶使用的線上支付APP主要為本土企業品牌,因此用戶對操作系統自帶支付APP依賴并不大,其中市場份額最大的Yandex是美股上市公司。沖突發生以來其股價已暴跌70%以上。

而至于安卓和ios操作系統對俄羅斯移動市場的壟斷所帶來的風險,俄羅斯企業早年就已經開發了基于 Linux 內核的Aurora操作系統作為國產替代方案,不過目前僅用于政府領域。

全球最大的手機地圖服務商谷歌地圖同樣采取了行動。其向媒體證實,該公司在烏克蘭暫停了兩項“向用戶實時提供信息”的功能,其中包括谷歌地圖的實時交通覆蓋功能以及實時擁堵功能,目的則是保證烏克蘭人的安全。
3、芯片產業鏈上下游集體斷供
無論是SpaceX還是互聯網巨頭對俄羅斯采取的舉措,相比于芯片產業鏈的斷供來說,都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由于美國新的制裁規則,AMD、英特爾等美國本土芯片巨頭已暫停對俄羅斯交付產品,而非美國的臺積電、格芯、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廠商也由于需要遵守美國規定,即將或已經對俄禁售。
而要知道,俄羅斯半導體產業鏈薄弱,高達90%的芯片來自于其他國家,根據2021年IDC數據,在4.47萬億美元的全球市場中,俄羅斯ICT市場總額僅為約503億美元,不及華為一家公司半年收入。俄羅斯本土的兩大芯片公司,MCST與Baikal Electronics,雖然已經有最高28nm制程甚至采用自主知識產權芯片架構(非ARM)的處理器產品,但一方面性能上較為落后,另一方面依然僅有芯片設計能力,芯片制造重度依賴臺積電等代工企業。
不過,目前來看以上禁售領域排除了個人消費領域,且軍用芯片由于對性能、制程等要求不高俄可實現完全自研不受影響,但芯片產業鏈的斷供依然會對俄羅斯整個工業界造成嚴重影響。
西方國家科技巨頭此次集體圍剿俄羅斯,一方面實實在在的給俄羅斯的產學研界與每一名普通居民都造成了一定打擊,對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這也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實踐課,只有在關鍵科技領域實現自主可控防患于未然,在極端情況下才能夠有泰然自若應對的底氣。
而擁有全球最大的幾家互聯網企業、全球最強的幾家通信公司、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衛星通信系統與導航系統的中國,雖然已經具備與西方科技公司掰手腕的資格,但我們依然在芯片產業鏈、操作系統等領域存在短板,目前俄羅斯所面臨的困境,無疑是我們需要警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