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7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達成了一項新的貿易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將對大多數來自歐盟的商品征收15%的關稅,較之前威脅的30%大幅降低。同時,歐盟承諾向美國追加6000億美元的投資,并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此外,協議還包括對一些戰略性商品實施零關稅,如飛機及其零部件、某些化學品、某些仿制藥、半導體設備、某些農產品、自然資源和關鍵原材料。
這也意味著美國將會繼續對歐洲制造的半導體設備實施零關稅,這對于臺積電、英特爾、三星、格芯、德州儀器等在美國本土建設晶圓廠的半導體制造商來說將是一個好消息,它們將不必支付15%的額外關稅。
比如,荷蘭的ASML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機制造商,其用于 7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浸沒式 DUV (ArF) 系統平均每臺成本為 8961.5 萬美元(基于該公司 2025 年第二季度的業績),而標準型 EUV光刻機機器的價格約為 2.65 億美元,具體取決于配置(基于公司 2025 年第一季度財報。因為二季度財報EUV系統分類中同時包括了 Low-NA EUV 和High NA EUV )。如果額外需要征收 15% 的關稅,那么這些系統的成本分別增加到 1.03 億美元和 3.05 億美元。事實上,由于美元兌歐元自2月初以來大幅下跌,這已經使歐盟制造的晶圓廠工具對美國半導體生產商來說更加昂貴,因此如果額外征收15%的關稅將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由于每座晶圓廠將會需要多臺ASML的光刻設備,如果美國對此加征15%的關稅,那么將意味著每座晶圓廠可能將會增加數億美元的光刻設備采購成本。這將使美國半導體生產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下降,可能會阻礙對美國晶圓廠的投資,拉低在美國生產芯片的公司的利潤率,或迫使相關廠商將先進制程晶圓制造轉移回亞洲。而美國和歐盟貿易協定中的關稅豁免條款,則保留了美國晶圓廠擴張的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