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引用格式: 劉衍琦,楊翰琨,楊昌玉,等. 基于數據變換與模型集成的電力需求預測[J]. 電子技術應用,2025,51(9):18-23.
英文引用格式: Liu Yanqi,Yang Hankun,Yang Changyu,et al. Electricity demand forecasting based on data transformation and model integration[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25,51(9):18-23.
引言
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背景下,電力需求預測作為能源規劃與電網調度的重要環節,一直是學術界與工業界關注的熱點研究領域[1]。電力需求預測的準確性直接影響電力系統的穩定性與經濟性,同時也是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能源結構優化以及低碳化發展的重要基礎[2]。國內外學者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多種預測方法。深度學習方法尤其是長短時記憶(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網絡,因其能夠捕捉時間序列數據的長期與短期依賴特性,已被廣泛應用于電力需求預測領域[3]。Wan等人提出了一種結合LSTM的融合模型,在短期電力負荷預測任務中,較傳統LSTM模型提高了預測精度[4]。Bareth等人提出了一種基于歷史負荷趨勢的LSTM模型用于長期電力負荷需求預測,適用于實時負荷需求預測[5]。然而,這些方法在特征選擇、數據處理和模型優化方面仍然存在諸多挑戰,限制了其性能的進一步提升[6]。
近年來,基于數據驅動的預測方法逐漸成為研究熱點。這些方法依賴于大規模歷史數據和先進的學習算法,通過對數據特征的深度挖掘和多維建模,能夠突破傳統方法對系統動態假設的依賴,從而更加精準地捕捉電力需求的復雜變化規律[7]。羅俊然等人提出了一種基于特征構建和改進LSTM的短期電量預測方法,通過數據分析與篩選,有效地提取數據特征,實現更高的預測精度[8]。Kim等人提出了一種基于LSTM和遷移學習策略的數據驅動建筑能耗預測方法,通過對醫院建筑模型的案例研究進行驗證[9]。然而,數據驅動方法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一些局限性,例如多源異構數據特征的分布不一致、特征間的依賴關系難以建模,以及噪聲與異常值對模型性能的干擾等。此外,針對多維特征的權重分配與優化仍是難點,直接影響模型對不同特征的敏感性與預測性能[10]。
針對特征分布的統一化處理這一問題,國內外研究者提出了基于統計學與概率論的多種變換方法,例如Box-Cox變換、Copula模型等[11]。然而,單一方法往往難以兼顧特征間的相關性與分布特性的調整,導致數據轉換后的適配性不足。此外,隨著電力需求預測任務的復雜化,對數據處理方法的魯棒性與泛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模型優化方面,傳統的網格搜索或隨機搜索方法雖然能夠找到模型的超參數組合,但效率較低且難以應對高維參數的復雜性[12]。近年來,貝葉斯優化因其能夠在少量迭代中快速找到最優解而受到關注[13]。
在這一背景下,本文針對現有研究中存在的數據分布不一致、特征依賴關系建模不足以及超參數優化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數據變換融合與模型集成的電力需求預測方法,涵蓋數據變換融合方法、基于特征重要性權重的網絡模型、 超參數優化與并行計算三個模塊內容,旨在為復雜時間序列預測任務提供更可靠、更精準的解決方案。
本文詳細內容請下載:
http://m.jysgc.com/resource/share/2000006681
作者信息:
劉衍琦1,楊翰琨2,楊昌玉1,吳缺2
(1.煙臺理工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2.哈爾濱工程大學 煙臺研究院,山東 煙臺 2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