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1日晚間消息,疫情使旅游業陷入停滯,2020年該行業的產值縮水了75%。后疫情時代,人們的旅行模式逐漸恢復正常,聯合國估計,2024年約有14億旅客進行國際旅行,相當于疫情前水平的99%,比2023年增長了11%。
然而,這種反彈凸顯了旅客期望與傳統漫游服務局限性之間的脫節。許多消費者在旅行時不再依賴漫游服務,他們認為漫游費用高昂、賬單令人震驚且缺乏透明度。事實上,在Telna的一項調查中,約45%的受訪者表示漫游費用過高是他們不使用漫游服務的主要原因,在截至2023年6月的12個月里,英國消費者因漫游服務而產生了約5.39億英鎊的意外費用。
旅客期望與實際漫游體驗間的這種失調,為新的數字連接解決方案提供了發展空間。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就是旅行eSIM卡,越來越多的全球旅行服務提供商開始推廣這種產品,并對移動網絡運營商(MNO)構成了直接挑戰。
根據Kaleido Intelligence的一項調查,高昂的費用致使超過三分之一的用戶(39%)選擇成為“沉默型”漫游者,他們轉而依賴eSIM卡/SIM卡和Wi-Fi等替代方案來避免在國外使用移動數據。這對許多移動網絡運營商產生了顯著影響,導致收入減少和客戶不滿情緒日益加劇,作為沉默型漫游者問題日益嚴重的結果。
相反,許多旅客選擇購買本地、旅行SIM卡或eSIM卡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尤其是在香港地區(73%)和中國(63%)的旅客中。旅行eSIM卡具有很大的潛力,未來四年內,全球范圍內使用旅行eSIM卡的人數預計將增加五倍,從2025年的9000萬增加到2030年的3.3億。
不斷增長的需求反映了eSIM的固有優勢,其中包括便捷、靈活、經濟實惠、價格透明、無縫連接和即時激活等。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旅行者將eSIM視為默認的連接方案,而不再將之僅僅視作備用選項。
這使得eSIM不僅有機會重新吸引那些沉默型漫游用戶,甚至還能吸引那些活躍或偶爾使用數據服務的用戶——這些用戶占總用戶數的58%。主要移動網絡運營商的批發漫游業務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這一潛力。根據Telna的調查結果,目前有60%的移動網絡運營商將eSIM視為提升入境漫游流量和批發收入的重要戰略機會。
傳統漫游服務參與度的下降,使得移動網絡運營商(MNO)迫切需要采取行動。拓展eSIM的功能和產品供應,如今已成為移動網絡運營商的戰略重點。為了抓住這一機遇,他們必須確定其eSIM產品的最佳交付模式。
運營商有三條主要的部署途徑可供選擇,一是自有產品、二是與旅游業企業合作、三是提供增強型的混合漫游服務。
向消費者直接提供eSIM數據套餐,有助于移動網絡運營商充分利用現有的客戶關系和計費系統,從而增強信任并擴大移動連接。為了防止客戶因賬單金額過高而感到意外,必須清晰地傳達這些套餐的成本和收益,如此才能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這是消費者更青睞的選項:有41%的人在旅行時會直接從自己的運營商處購買eSIM卡。越來越多的移動網絡運營商正在響應這一需求,將eSIM卡整合到其平臺中,例如英國運營商沃達豐于2025年6月最新推出了旅行eSIM服務,提供覆蓋700張網絡、206個目的純數據套餐。
另外,移動網絡運營商也可以選擇B2B2C和合作的方式,提供白牌eSIM卡作為企業旅行連接套餐的一部分,或者通過與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和預訂平臺合作來提供這種服務。這使移動網絡運營商能夠間接擴大其服務覆蓋范圍,為用戶在整個旅行期間提供無縫的數據連接。據Kaleido Intelligence調查,46%的受訪運營商選擇直接與旅行eSIM供應商合作,作為漫游支持方。
最后,移動網絡運營商可以提供融合傳統漫游與eSIM靈活性的混合服務。例如,為高價值客戶推出高端旅行套餐,讓經常出差或從事商務活動的客戶享受到更高的數據流量額度、優先支持以及專屬優惠等福利。通過提供24/7全天候客戶服務、實時數據使用提醒以及多語言支持等主動服務措施,運營商能夠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并建立起信任。
多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Multi-IMSI)技術通常通過IMSI聚合平臺部署,是這種混合模式的關鍵推動因素。它并非直接降低批發漫游成本,而是讓移動網絡運營商能夠擴大其全球覆蓋,在用戶目的地切換網絡,并將本地網絡的高速率連接與全球服務連續性結合起來。這種能力使得移動網絡運營商能夠為經常旅行或高價值的旅客創建分層的優質旅行服務,包括帶寬保證、漫游優先級以及本地網絡接入等特色功能。
Telna首席執行官格雷戈里·古登費爾德(Gregory Gundelfinger)解釋道:“移動網絡運營商已經擁有極其出色的資源、值得信賴的品牌、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廣泛的客戶群體。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幫助他們釋放這些價值的合作伙伴——通過一套完全托管的eSIM解決方案,讓運營商能夠更輕松地為全球旅客提供服務。”
為了充分利用這一潛力,運營商應當評估自身的優勢、現有合作伙伴關系的深度以及客戶群體的構成情況。內部具備的監管專業知識、強大的本地市場影響力以及品牌認知度,都是移動網絡運營商應當努力加以利用的戰略優勢。與全球性的eSIM服務提供商不同,移動網絡運營商能夠根據本地市場需求定制服務內容、提供直接的客戶支持,并將相關服務與本地套餐進行捆綁。
移動網絡運營商在采取分階段實施策略之前,應仔細評估自身在這些領域的能力。第一步是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包括對競爭對手的分析,以及了解不同目標客戶群體的旅行習慣和需求。
在這個基礎階段之后,移動網絡運營商便可以決定是否自行開發自己的eSIM平臺,或者選擇尋求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一般來說,直接推出自有品牌的eSIM服務,最適合那些具備強大數字化能力、且客戶群體經常進行長途旅行的大型運營商。而對于規模較小的運營商,或者那些希望先試探市場反應的運營商來說,合作模式能夠提供更廣泛的覆蓋范圍、更短的上市時間及更多的獲客機會。
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階段是推出eSIM服務,重點針對特定的客戶群體。實施后的績效評估至關重要,評估內容應包括實時網絡監控、反饋收集,以及客戶獲取率、每位旅客的收入、參與度指標和靜默漫游用戶激活率的追蹤。
這種分階段實施的框架不僅能讓移動網絡運營商獲得新的收入來源,還能重新定義旅客的旅行體驗,并直接滿足他們不斷變化的行為與期望。
eSIM的日益普及正在逐漸削弱消費者對漫游服務或在目的地購買當地SIM卡的傳統依賴。根據Kaleido Intelligence的數據,到2025年,旅行eSIM的收入將超過35億美元,這一數字較2023年增長了130%。同時,預計到今年年底,零售旅行eSIM的支出將超過30億美元。隨著eSIM相關支出和收入的激增,移動網絡運營商采取行動的時間窗口正在縮小。現在就進行投資的企業,將會成為塑造全球旅行連接服務新階段的關鍵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