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2 日消息,集邦咨詢 Trendforce 昨日(11 月 11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HBM 之父”金正浩預測,AI 時代的權力正從 GPU 轉向內存,高帶寬閃存(HBF)將成為繼 HBM 之后的新戰場。
IT之家注:金正浩是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電氣工程學系的教授,他被廣泛認為是將高帶寬內存(High Bandwidth Memory,HBM)從概念變為現實的關鍵人物。
在 HBM 相關的多項關鍵技術領域,他做出了全球認可的創新研究,包括硅通孔(TSV)、中介層(interposer)、信號線設計(SI)和電源線設計(PI)。
在做客 YouTube 頻道節目中,金正浩語出驚人:“在 AI 時代,權力天平正從 GPU 轉向內存?!彼J為,內存將在人工智能時代扮演愈發關鍵的角色,甚至預測英偉達未來可能收購一家內存公司。
此外,他還強調了高帶寬閃存(High Bandwidth Flash,HBF)的崛起,預計該技術將在 2026 年初取得新進展,并于 2027 至 2028 年間正式亮相。

隨著傳統硬盤(HDD)行業艱難地向高成本的熱輔助磁記錄(HAMR)技術轉型,近線固態硬盤(Nearline SSD)正憑借其成本效益成為熱門替代方案。
與此同時,HBF 被視為突破 AI 集群存儲容量瓶頸的關鍵技術。在 AI 推理時代,內存容量變得至關重要,其中鍵值緩存(KV Caching)等技術直接影響 AI 模型的響應速度。因此,金正浩相信 HBF 將與 HBM 并駕齊驅,成為下一代主流內存技術。
從概念上看,HBF 與 HBM 有相似之處,兩者都利用硅通孔(TSV)技術來垂直堆疊多層芯片。但不同的是,HBF 基于 NAND 閃存構建,因此在容量和成本上具備顯著優勢。
金正浩強調,盡管 NAND 閃存速度慢于 DRAM,但其容量可超過后者 10 倍。通過堆疊成百上千層,HBF 能夠滿足 AI 模型的巨大存儲需求,堪稱“HBM 的 NAND 版本”。
行業巨頭已迅速行動。SanDisk 與 SK 海力士已于 2025 年 8 月簽署諒解備忘錄(MoU),旨在共同制定 HBF 技術規范并推動標準化。他們的目標是在 2026 年下半年發布 HBF 內存樣品,首批采用 HBF 的 AI 推理系統預計于 2027 年初問世。
值得注意的是,在 10 月中旬舉行的 2025 年 OCP 全球峰會上,SK 海力士已率先展示了其全新的“AIN Family”存儲產品系列,其中就包括采用 HBF 技術的 AIN B 系列。
三星電子也已啟動自有 HBF 產品的早期概念設計工作,希望利用其在高性能存儲領域的研發經驗,滿足數據中心對高帶寬閃存日益增長的需求。不過,該項目尚處初期階段,具體規格和量產時間表均未最終確定。
展望未來,金正浩將 AI 的多層級內存體系比作一個智能圖書館:
GPU 內的 SRAM 是桌面筆記,速度最快但容量最??;
HBM 是旁邊的書架,用于快速存取和計算;
而 HBF 則是地下書庫,負責存儲海量 AI 知識并持續為 HBM 輸送數據。
他預測,未來 GPU 將同時集成 HBM 與 HBF,形成互補配置,標志著計算與存儲融合的新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