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相關文章 貿澤電子斬獲2021年第十三屆金網獎銀、銅兩項大獎 專注于引入新品推動行業創新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宣布其推出的2021品牌宣傳系列短片《一鍵配齊急你所需 #貿澤一站搞定》和《海量庫存一站買齊 #貿澤一站搞定》分別榮獲第十三屆W.AWARD金網獎案例類信息流廣告銀獎和銅獎。本次評選結果經由短視頻營銷領域專家和實踐操盤手對案例作品進行專業點評及考量后誕生,在行業內具有相當的專業性、權威度及影響力。 發表于:11/15/2021 喜大普奔,華為打破7nm瓶頸,P60或用上新款麒麟芯片 業界人士指出華為將發布的P60手機將用上新款麒麟芯片,新款麒麟芯片采用雙芯疊加的封裝技術,晶體管密度可望超越7nm工藝、接近5nm工藝,同時國產自主研發的5G射頻芯片也得到解決,P60手機將成為一款真正完全國產化的手機。 發表于:11/15/2021 跑分破百萬,全球首款4nm芯片手機出世! 近日,聯發科在網上公布了新研發的基于4nm工藝制造的全新旗艦芯片組天璣2000SoC,該芯片或將基于臺積電最新制程工藝打造。 發表于:11/15/2021 Vishay推出vPolyTan(聚合物鉭片式電容器,可在惡劣環境下可靠工作 器件可在+125 °C高溫下工作,經過500小時85 °C/相對濕度85 %條件下溫濕度偏壓測試 發表于:11/15/2021 芯片漲價何時止?傳聯華電子將繼續上調芯片代工價格 11月15日消息,據外媒報道,全球知名晶圓代工廠企業龍華電子將在明年一季度繼續上調芯片代工價格約10%,據悉,今年內聯華電子已經多次上調了芯片代工價格。 發表于:11/15/2021 芯片工藝的5nm和7nm是怎么來的?揭開芯片工藝和摩爾定律背后的“秘密” 芯片工藝的5nm和7nm是怎么來的?揭開芯片工藝和摩爾定律背后的“秘密” 發表于:11/15/2021 騰訊公布自研芯片!終于加入國產自研芯片大軍! [導讀]編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報道了百度自研芯片“昆侖”二代的影響,也順帶介紹了百度和騰訊的半導體布局。編者之前認為騰訊是在精準投資半導體行業,現在看來騰訊的步子更大——騰訊宣布了三款自研芯片,它們面向不同方向且擁有中國古典氣息的名字:紫霄、滄海、玄靈。 發表于:11/15/2021 半導體——汽車創新的基石 [導讀]三十年前,將美光科技的 16kb EEPROM用于動力總成,成為了福特 Model T 車型下線以來經歷的最大變革。此后的三十年間,美光深耕汽車行業,為汽車應用提供了大量高質量、高可靠性的產品,助力汽車不斷創新,并成為了領先的汽車閃存和存儲解決方案供應商。值此美光科技進入汽車行業三十周年之際,21IC邀請到美光科技汽車事業部副總裁 Giorgio Scuro先生,為我們解讀半導體如何鋪就汽車創新之路。 發表于:11/15/2021 高通5nm汽車芯片出樣 中國成全球汽車芯片廠商角斗場 繼手機芯片之后,汽車芯片也開始步入5nm時代。 11月12日,第一財經記者從高通獲悉,目前高通第四代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已經出樣,開發套件將于2021年第四季度就緒。高通產品市場高級總監艾和志表示,上述平臺采用5nm制程工藝。 發表于:11/15/2021 高通5nm汽車芯片出樣 汽車半導體用量提升技術戰打響 日前從高通獲悉,目前高通第四代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已經出樣,開發套件將于2021年第四季度就緒。高通產品市場高級總監艾和志表示,上述平臺采用5nm制程工藝。 發表于:11/15/2021 美強索半導體機密數據,世界芯片巨頭低下頭顱 [導讀]美國在半導體峰會上要求所有參會的國際半導體廠商,在其設定的期限之前將美國需要的所有生產數據全部上交。如果有企業拒絕美國的要求,美國將會對其采取制裁措施。 發表于:11/15/2021 華為Mate50 Pro渲染圖頻出 最新消息:200Hz高刷2K屏+裸眼3D 雖然據業內人士推測的華為Mate50系列將會于明年一季度發布的時間還有一段時間,但是近期關于該系列機型的爆料卻是日漸密集。 發表于:11/15/2021 華為重磅新品宣布!迄今定位最準 華為正申請專利 今天,華為宣布將于11月17日舉行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活新品發布會。 發表于:11/15/2021 小米史上最高端音箱打通iOS系統! 近日,@小米智能生態 官微發文稱:Xiaomi Sound音箱已全面支持5種音樂播放方式,只需簡單的一點、一碰、一句話,就能讓美妙的音樂填滿全屋! 發表于:11/15/2021 臺積電不給力,明年的iPhone14還要擠牙膏 這幾年,蘋果一直被大家稱之為“擠牙膏”大師,原因就是iPhone每年更新就那么一點點,一點都沒有創新,不曾顛覆什么東西,就像“擠牙膏”一樣,一次擠一點點出來。 發表于:11/15/2021 ?…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