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用機器人實施腫瘤活檢,日本首獲成功 據日本共同社8月26日報道,日本岡山大學在為病理檢查穿刺體內腫瘤并提取組織的“活檢”中利用自行開發的機器人,首次在國內取得成功。 發表于:8/29/2018 首款AI助聽器發布:Starkey Hearing 推出 Livio AI 內建活動追蹤功能 在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設備的大潮下,Starkey Hearing 剛剛發布了首款 AI 助聽器 —— Livio AI 。 發表于:8/29/2018 威盛嵌入式模塊搭上驍龍820E芯片,醫療系統發展前景光明 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驕陽,每天一大早,醫院掛號處早已排起長龍,開始接診的科室前人頭攢動;高速公路上救護車呼嘯而過,手術室里身著白大褂的醫生正聚精會神的診治病人。 發表于:8/29/2018 分子診斷企業加速布局,并購不斷 眾所周知,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是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發展均對其有嚴格的行業準入和監管政策,行業準入門檻和區域壁壘較高。 發表于:8/29/2018 前沿 | Neuromation新研究:利用卷積神經網絡進行兒童骨齡評估 近日,Neuromation 團隊在 Medium 上撰文介紹其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卷積神經網絡(CNN)評估兒童骨齡,這一自動骨齡評估系統可以得到與放射科專家相似或更好的結果。 發表于:8/27/2018 生命科學儀器發展狀況大好,造福生活的愿望指日可待 近日,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的釀酒酵母”問世,引起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矚目。釀酒酵母作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制造”,是世界合成生物學和“人造生命”領域的里程碑。 發表于:8/27/2018 基于STM32和反射式PPG技術的新型可穿戴式心率計的設計方案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嚴重疾病,且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自我保健的需求不斷增長,醫院中精度高但使用不便的心電圖儀已不能滿足人們對心臟進行日常監護的需求。因此基于光電容積脈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簡稱PPG)技術的可穿戴式心率測量設備被廣泛應用于心率監測領域。 發表于:8/27/2018 醫療設備電子設備日益復雜,EMI噪聲該怎么屏蔽? 在當今的醫療設備中充滿了日益復雜的電子設備,以此來完善設備在監測,顯示,協助和警告患者的一系列功能。最新一代的醫療設備電子設備體積更小,結構更緊湊,卻能塞進更多的監測儀器,隨之而來的最大的設計難點就在于,如何能有效的降低外界電磁波對設備的干擾?” 發表于:8/27/2018 柔性混合電子元件,解鎖下一代醫療傳感 柔性可穿戴醫療傳感器,可以幫助醫生輕松、無痛地收集患者數據,從而實現更精準的診斷和有效治療。 發表于:8/27/2018 雅特生科技推出符合醫療設備和工業產品安規標準的單輸出密封式電源 雅特生科技(Artesyn Embedded Technologies) 宣布推出LCM3000系列交流/直流單輸出密封式電源,其特點是輸出功率高達3000W,而且符合醫療設備和工業產品方面的安規標準。LCM3000系列是大功率前端電源,利用強制氣流散熱,而且極具成本效益,分別有12V、24V、36V或48V等多種不同的可配置額定輸出,輸出電壓值可在 +/-25% 的范圍內靈活調整,輸出電流則高達250A。 發表于:8/26/2018 利用超薄石墨烯制造人工視網膜,眼疾患者看到了希望 據了解,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超薄“超級材料”用來制造人工視網膜,用來幫助眼疾患者恢復視力,重見光明。 發表于:8/26/2018 用融合模式推動數字化醫療發展,實現醫療場景全覆蓋 信息時代下,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醫療機構的重要發展方向,“云”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加之,國家分級診療政策的不斷推進實現各機構間數據的匯集和共享、醫療機構間同質化管理和服務成為重中之重,云已經不僅是一種服務,也成為醫療機構常見的管理手段,不斷將其優勢發揮盡致。 發表于:8/26/2018 阿爾茨海默癥:運用人工智能預知是如今對付AD最好的方式 “我們變得可笑、無能而又滑稽。但這并不是我們真實的樣子,這是我們的疾病使然?!痹凇兑廊粣埯惤z》中,阿爾茨海默癥早發型患者愛麗絲談到。 發表于:8/26/2018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在醫學上的應用價值無可替代,我國目前仍處于科研階段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成像設備之一,在全球僅有四臺。在風景迤邐的懷柔雁棲湖畔,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科研樓里,就陳列著一臺完全由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 發表于:8/26/2018 人工智能+醫療與監管政策同步,共同推進智能醫療發展 根據2017年9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新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下稱“新《分類目錄》”),2018年8月1日起開始施行,其中出現了對診斷功能軟件的界定,這意味著醫療AI影像公司有了“持證上崗”要求,不能再停留在醫院“免費試用”階段,對推動產業規范化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發表于:8/26/2018 ?…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