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醫學+人工智能,未來看病的正確姿勢 跟動畫片里一樣,萌萌的“大白”陪伴在側,守護你的健康;部分疾病不需要再去擁擠的醫院;哪怕在太空旅行,也可隨時遠程診療;手術中,虛擬現實(VR)技術已經將最復雜的人體變得“可視化”……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醫療領域漸行漸近,上述這些“科幻”場景不再是虛無縹緲的。 發表于:10/23/2017 開發助聽器變得輕易 矯正輕度視力問題相對簡單,無需看眼科醫生,在美國只需從藥店現場購買一副閱讀眼鏡即可。然而,衰老常常也會影響聽力,在這方面美國目前還沒有現買非處方(OTC)助聽器方案,這意味著即便是輕度癥狀,也只能看聽力專家才能解決。 發表于:10/23/2017 可穿戴彈性光纖可精密跟蹤身體運動 隨著各種可穿戴設備的蓬勃發展,對于各種可穿戴傳感器的需求日益提升。這些傳感器可以貼合于身體也可以整合到衣物內,使得運動員可以更好地監測他們的運動,而理療專家可以用于幫助患者的康復,也可以幫助電腦游戲和動畫做出精細的動作捕獲,幫助工程師建立可以做柔和觸摸的機器人,或者形成一種新的實時健康監測設備。 發表于:10/19/2017 10歲少女飽受無序排尿之苦,醫生為其置入膀胱起搏器 正值花季妙齡的10歲少女卻飽受無序排尿之苦。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17日披露,該院泌尿外科專家孫杰教授及其團隊成功為女孩完整置入膀胱起搏器,在中國率先應用骶神經刺激療法成功治療排尿功能障礙的兒童專科醫院。據悉,患兒排尿問題被成功控制。 發表于:10/19/2017 安森美半導體推出預配置開發套件提供簡易構建助聽器方法 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代號:ON)發布Ezairo預配置套件(Pre Suite),持續擴大健康聽力行業超低功耗方案的產品陣容。該開發套件提供基于公司Ezairo7100數字信號處理器 (DSP)的統包解決方案。 發表于:10/19/2017 美大學研發新型生物太陽能電池 想為醫療芯片供電 由美國賓厄姆頓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已經研發出一種新型生物太陽能電池。據研究的負責人Seokheun Choi稱,這種電池將專門為醫療診斷設備的芯片供能。這樣的診斷設備需要一種獨立的清潔能源作為能量來源,而小型化的生物太陽能電池(簡稱micro-BSCs)是一種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選擇。生物太陽能電池中的光和微生物是發電的關鍵,而且這種微生物能夠實現自我組合和自我維持。 發表于:10/19/2017 科學家開發“牙齒粉碎機”:獲取智齒中的干細胞 智齒是令許多人煩惱的問題,但其實它們也是干細胞的來源之一,具有拯救生命的潛力。 發表于:10/19/2017 健康“守護天使”,智能穿戴居然這么高級? 隨著穿戴式健康監測器及智慧裝置的使用持續增長,能監控人們的活動及健康的“守護天使”概念已越來越普及。根據市場分析機構CCS Insight的統計,2014~2015年間的“穿戴式”類別裝置銷售量已增加六倍,該機構并預測接下來的三年也將以相同的成長率繼續增長;2018年的銷售量將超過一億七千萬臺,如圖所示。 發表于:10/18/2017 如果這樣的芯片植入我們體內,人類將會怎樣 美國癱瘓患者伊恩·伯克哈特因五年前一場車禍而導致全身從肩部以下癱瘓。不過其在兩年前接受了大腦芯片植入手術,現今24歲的他終于又能自由控制右手臂和右手腕了,為全球首例通過大腦芯片植入“復活”癱瘓肢體的人。 發表于:10/18/2017 豬已成功被機器人手術,不知道你們敢不敢? 它們不會酗酒,不會疲乏,也不會罷工。對于醫院管理者來說,讓機器人獨立做手術聽上去很有吸引力。但對于病人來說,關鍵的問題是,“機器人會比人類醫生更出色嗎?”外科手術是一個混亂而復雜的過程,簡簡單單的手術隨時可能變得性命攸關。 發表于:10/18/2017 手術機器人這么牛叉?也避免不了訴訟案 在前列腺癌高發的美國及歐洲大部分國家,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幾乎已經取代了具有局限性的傳統治療前列腺癌的標準手術;最近,STAR機器人(Smart Tissue Autonomous Robot,智能組織自動機器人)高度獨立地完成了縫合豬小腸的手術,完成得比外科醫師還要好。 發表于:10/18/2017 醫用機器人手藝精湛,失控不就完蛋了 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醫療行業則也出現了醫用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的出現,則從很大程度了減輕了醫生的工作負擔,提高了醫療效率。 發表于:10/18/2017 蘋果計劃收購現場醫療服務初創公司,蘋果牌診所? 北京時間10月17日上午消息,據報道,蘋果與Crossover Health展開了深入并購談判。此舉正值蘋果持續挺進保健行業之際,而Crossover Health則是一家專門為眾多雇主提供現場醫療服務的創業公司。 發表于:10/18/2017 納米科技與機器學習,一滴血就可以預測前列腺癌 來自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診斷方式,允許男性通過一種無痛的組織活檢方式檢測侵襲性前列腺癌。這種測試結合了獨特的納米技術平臺,使得診斷只是用一滴血,并且比現有的篩查方法更加準確。 發表于:10/17/2017 微流控芯片下一場生物醫療”革命“ 應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微流體在近幾年也迅猛的發展。微流體是具有微尺度(幾十到幾百微米)集成通道系統的科學和技術。在其中,微量的液體(通常為10-9至10-18升)在系統的控制下進行特定模式的流動。 發表于:10/17/2017 ?…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