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傳感技術相關文章 搭載高通驍龍820機型盤點 至極發燒 高通驍龍820可以說是這半年來最火的等級SoC,其出色的性能,超高的能耗比,成為國產旗艦手機競相追捧的處理器,并且在今年上半年發布的多款搭載了高通驍龍820處理器機型,如果你是極致發燒友,那這些機型都能滿足你在性能上的需求。 發表于:7/19/2016 面向可穿戴設備的柔性 透明氣體傳感器 近來,北京化工大學孫曉明教授、萬鵬博副教授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教授、深圳大學張晗教授等合作,在所構筑的柔性、透明、自修復薄膜傳感器等系列工作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回顧了近年來基于半導體納米材料、碳材料、導體聚合物等材料構建的柔性、透明氣體傳感器。 發表于:7/18/2016 智能制造起步于工業智能 融于人工智能 構建智能系統,尤其是數量巨大的初級智能系統,并非首先用到人工智能,而是首先用到由長期的工業技術積累所形成的工業智能和其它智能技術。 發表于:7/18/2016 意法半導體與高通合作開發移動智能設備傳感器 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日前宣布,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 Incorporated)的子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計劃增加對意法半導體慣性傳感器解決方案的軟件支持,包括意法半導體獲獎的iNEMO?慣性傳感器模塊 發表于:7/14/2016 國內機器人智能化不夠 仍需努力 迄今為止,國際大環境下,最先進的機器人當屬日本的阿西莫機器人,功能比較多,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動作和行為、像跳躍、行走、跑步等,甚至可以接待人。但是該機器人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并沒有投入銷售,還在測試。再看一下我們國內機器人,很多動作都做不了,只能做機械運動,但是銷售火熱。其實從機器人的實用性角度來看,我們國家的機器人實用性很低。 發表于:7/14/2016 新一代中端神器 高通驍龍617處理器亮點解讀 進入到2016年,高通在手機處理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依舊。驍龍820是旗艦手機的不二之選,驍龍652/650更是次旗艦領域的實力派,也有著不錯的口碑。而面向快速發展的中端市場,高通也推出了相應的產品——驍龍617,這款產品隸屬于驍龍600系列,相較于之前的產品擁有更強的多媒體能力和連接性能,并且從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通過添加Hexagon DSP、Quick Charge 3.0、X8 LTE調制解調器這樣的優良特性,令用戶的實際體驗提升不少。目前,諸如HTC A9、華為G9、三星C5等機型都已搭載此處理器,儼然成為新一代中端神器,下面就幫助大家來進一步了解驍龍617這款處理器。 發表于:7/14/2016 安森美半導體增強CCD圖像傳感器的近紅外性能 2016 年 7月12日 - 推動高能效創新的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代號: ON),采用提升CCD圖像傳感器的近紅外靈敏度的技術,增強在嚴格要求的工業應用中的成像性能。 發表于:7/12/2016 大聯大詮鼎集團推出高集成度心率傳感器和魚眼攝像機 2016年7月12日,致力于亞太地區市場的領先半導體元器件分銷商---大聯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詮鼎推出Pixart(原相科技)心率傳感器系列和OTUS(歐特斯)的魚眼攝像機。 發表于:7/12/2016 虹膜識別突破技術節點 將迎來大規模應用 三星Note 7確認搭載全新黑科技-虹膜識別,專利配備三顆攝像頭,將引領虹膜識別打開消費級市場。三星向中美韓三國的Galaxy Note 5測試用戶推送了最新TouchWiz UX系統,出現了虹膜識別的選項。三星Note 7的虹膜識別技術已經確定由韓國圖像技術制造商Patron提供。三星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虹膜識別專利,三個攝像頭提供準確的虹膜識別功能。我們由此推斷,三星大概率即將在Note 7配備虹膜識別,同時將引領虹膜識別技術在消費級市場打開突破口,憑借其安全性、便捷性、用戶體驗方面的優勢,將迅速獲得消費市場的認可。 發表于:7/12/2016 一段語音就可能黑掉你的手機 手機安全得靠聲紋識別 近日,互聯網上正出現令人擔憂的新安全威脅。 發表于:7/11/2016 矽睿科技的AMR三軸磁傳感器為國產手機提供更精確導航 [中國,上海-2016年7月8日]國產手機品牌魅族旗下高性價比的塑料神器魅藍3、中興主打長續航品質的遠航4和360的千元新品大神F4等品牌手機在磁傳感器的選擇上,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矽睿科技的AMR三軸磁傳感器QMC6983和QMC7983。另外,矽睿科技和青橙聯手推出內置QMC6983導航磁傳感器的定制QSTinside智能手機,為即將到來的室內導航潮流打下了基礎。 發表于:7/8/2016 解析三大運營商的物聯網江湖 物聯網已經成為近期通信業最熱門的領域之一,在今年由中國通信協會主力的517世界電信日主題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院士專家、三大運營商和設備廠商齊聚南京,就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的發展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和實踐策略。本文主要就三大運營商對物聯網的定位與發展策略進行分析,著力描繪運營商眼中的物聯網江湖全景。 發表于:7/8/2016 人工智能市場逼近2700億元 三大難題待突破 目前,國內外人工智能差距有多大?深度學習的快速發展是否會短期遇到瓶頸?語音識別技術作為較成熟的技術,最具潛力的應用場景有哪些?企業在研發推廣人工智能產品時,面臨的主要困難以及需要政府哪些方面的支持?未來人工智能產業投資時序,哪些技術、哪些產品最具有投資價值? 發表于:7/7/2016 東芝攝影新技術 一次拍攝 兩種圖像 近日,東芝成功開發出使用單反相機拍攝一次即可同時獲取彩色圖像和距離圖像的攝影技術,通過全新鏡頭設計與圖像處理技術的結合,實現了可與立體相機媲美的高精度距離檢測。該技術已于2016年6月8日在日本橫濱舉辦的第22屆“SSII2016圖像傳感交流會”上正式發布。 發表于:7/6/2016 物聯網連接技術如此多 為什么思科卻獨獨賭它 思科正在推廣基于LoRaWAN協議的網關。 發表于:7/6/2016 ?…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