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傳感技術相關文章 物聯網及車用半導體需求上升 半導體產業將觸底反彈 元大投顧臺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家麒表示,半導體景氣落底,反彈指日可待。 發表于:12/25/2015 2016大猜想 “可穿戴”掀起隱形風 科技生活無處不在 《連線》雜志網絡版今天刊文稱,2015年,可穿戴設備正在快速發展,而許多時尚品牌也在開發此類產品。未來“可穿戴設備”一詞將逐漸淡出,而集成了科技元素的日常服飾和用品將會無所不在。以下為文章全文: 發表于:12/25/2015 “刷臉”存取款成現實 準確率可達到99.5% “請眨眼,搖頭,或張嘴……”身為“刷臉”存取款功能的簽約客戶,可通過ATM機屏幕指令,逐步完成規定動作后,存取現金。 這種由蘭州銀行研發推廣的“刷臉存取款”功能,成功開啟“靠臉”存取現金的新時代。23日,在蘭州銀行“刷臉”存取款功能推廣近滿月之際,中新網記者專程前往探訪、體驗。 發表于:12/25/2015 暢想智能遙控器的未來 電視機發明于90年前的1926年,幾十年來一直是全世界家居空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從電視機的出現,到能夠舒服地坐在沙發上用無線方式遙控它耗時約30年--早期的有線遙控器實在不方便使用,到1955年前還連著20英尺長的線纜,弄不好就會將人絆倒!尤金?波利(Eugene Polley)發明了首個無線電視遙控器Zenith“Flash-matic”,該裝置通過使用可見波長光直接對準位于電視機正面的傳感器來執行基本控制,即換臺和調節音量。 發表于:12/25/2015 環境監測成MEMS傳感器發展新趨勢 物聯網的崛起,使傳感器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趨勢。而消費者逐步對周邊環境品質要求上升時,也帶動了環境傳感器的需求上漲。 發表于:12/24/2015 生物傳感機器人打破機器寫作局限 說是要當傳媒人的助手 機器寫作是今年中國新聞界最熱議的話題,沒有之一。記者們在忌憚將被機器人取代的同時,又欣喜于目前機器寫作主要還僅適用于財經、體育、氣象等需要數字統計的報道領域。例如公司的年收入及盈利情況、體育比賽的分數、大學錄取新生的族裔比例。在這些方面,電腦比人算得快,統計得自然也更全面。不過,和人類記者相比,機器寫作若僅解決效率問題,那發展空間就很有限了。 發表于:12/24/2015 LED可穿戴設備新應用 Hoko娃娃 加拿大的一家初創公司設計了一款幫助父母照看新生嬰幼兒的LED可穿戴設備。 發表于:12/24/2015 智能家居需拉攏中端用戶 增大市場覆蓋面 在智能家居出現之初,毋庸置疑是針對高端市場的,但在吸足眼球的背后,是沒有起色的市場,許多業內人士對此分析:智能家居要在市場落地,應該放下身段,拉攏中端市場消費者。 發表于:12/24/2015 自動駕駛迎來高潮 引爆傳感器市場 無人駕駛發展迎來高峰,國外美國特斯拉、谷歌等自動駕駛技術快速推進,高速公路、停車、擁堵跟隨等領域已能實現自動駕駛;國內百度無人駕駛汽車成功實現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路試。伴隨著產業鏈價值順序下沉,電子元件市場帶來巨大變革。 發表于:12/23/2015 3D圖像傳感器可檢測環境 在下個月2016年的消費電子CES展 ,英飛凌和pmdtechnologies有限公司將展示REAL3,3D圖像傳感器芯片。 發表于:12/23/2015 傳感器“偶遇”智能制造 發展勢不可擋 在工業4.0、智能制造以及物聯網的推動下,傳感器將會得到進一步應用和完善,同時也面臨不小的問題。 發表于:12/22/2015 壓力傳感 多點觸控后又一重大人機交互“革命” 在去年推出的Apple Watch上蘋果公司引入了ForceTouch技術,今年在iPhone6s和iPhone6sPlus上,蘋果公司對這項技術進行完善和升級,3DTouch再次引爆行業。目前移動行業中的各大品牌廠商和集成電路制造商都急著追趕蘋果公司的腳步,準備推出壓力傳感解決方案。不過這種解決方案成本過高,這些廠商將主要在旗下的高端和中端智能手機中使用。IHS預測到2016年壓力傳感模塊的出貨量將暴增317%,為4.61億。大約1/4出貨的新智能手機都將支持壓力傳感。 發表于:12/22/2015 自動駕駛給電子元器件迎來哪些機會 自動駕駛是一種將人從駕駛中釋放出來、由汽車智能地自動行駛的駕駛方式。通過利用車載傳感器識別車輛周圍環境(道路、車輛、行人、障礙物等),自動規劃車輛行為、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從而使車輛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自動行駛、最終順利達到預定目的地。 發表于:12/22/2015 智能家居交互這樣玩 跟手機app say goodbye 目前,智能家居APP依然是控制智能家居的一種重要方式。不過,提到智能家居,很多人僅僅停留在通過手機遠程控制的層面。殊不知,這是對智能家居的誤解。 發表于:12/22/2015 智能手機APP連接水質在線監測儀器 喝上放心水 二次供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將開啟“互聯網 +”時代,未來手機上就能了解所在小區水質實時情況。12月18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能訊傳感技術聯合實驗室在上海發布二次供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可實現24小時水質在線監測,明年3月正式投入上海市場。 發表于:12/21/2015 ?…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