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傳感技術相關文章 聯盟號火箭一級脫離失敗畫面曝光 問題出在傳感器上 近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 Roscosmos 公布了上個月的箭載攝像機畫面,讓我們以火箭的第一視角,來回顧起飛后大約一分半鐘的緊張時刻。 發表于:11/8/2018 科達嘉:一體成型電感和大電流功率電感展示國產力量 在第92屆中國電子展中,科達嘉主要展示了一體成型電感和大電流功率電感,以及適用于各種領域的線圈產品。目前,公司主要產品有:一體成型電感、大電流功率電感、大電流數字功放電感、SMD功率電感、工字型插件電感、磁棒電感、空芯線圈等系列產品。 發表于:11/8/2018 韓國教授開發下一代生物傳感技術:夾層式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監測人體、病原體、食物和環境污染物的方式。據麥姆斯咨詢報道,來自韓國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的Man Bock Gu教授為大家詳細解釋了他在該領域的創新。他發表于《生物工程》期刊上的文章獲得了生物工程研究所年度最佳論文獎的殊榮。 發表于:11/7/2018 TE Connectivity AmbiMate MS4傳感器模塊開發套件在貿澤開售 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即日起開始備貨TE Connectivity (TE) 的AmbiMate傳感器模塊MS4開發套件。TE是連接和傳感器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其開發套件允許全球工程設計和開發團隊為具有TE先進AmbiMate MS4系列傳感器模塊的系統構建原型和評估板。 發表于:11/7/2018 ADAS+方案將大規模部署,智能駕駛需要多技術融合 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將自動駕駛分為L0-L5六級,目前L1級和L2級輔助駕駛已經有大量成熟量產案例,如1級警告提示類功能車道偏離預警LDW、前撞預警FCW、盲點檢測BSD、交通標志識別TSR等;再如2級干預輔助類功能自適應巡航ACC、車道穩定系統(LKA)、緊急自動剎車AEB、智能遠光燈IHC、自動泊車AP等;而繼奧迪A8等國外車場發布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車型之后,奇瑞、長安、長城、小鵬等國內廠商也相應的展開L3自動駕駛的研發工作,與此同時,諸如百度、騰訊、京東等公司也先后加入自動駕駛產業的行列,對L3乃至L4級(高自動化)技術加以投入和研究。但從目前來看,L3級自動駕駛技術仍然任重而道遠,這涉及到從技術、產業鏈、法律法規、到市場認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發表于:11/4/2018 羅姆三款傳感器通過阿里IoT生態系統認證 羅姆(ROHM)宣布,其氣壓傳感器BM1383A、地磁傳感器BM1422A和環境光亮度傳感器BH1730FVC等三款產品通過阿里IoT(物聯網)生態系統AliOS IoT驗證。此舉將有助于終端設備廠商更加快速、可靠地創建和連接物聯網節點,縮短產品研發周期,在國內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智能門鎖、智能停車場等應用領域快速研發物聯網系統。 發表于:11/1/2018 這家中國企業厲害了!重新定義安防成像新標準! 豪威科技曾是納斯達克的上市企業。2016年,中國財團耗資19億美元,將其私有化,并成立了北京豪威科技全資子公司。公司主要是從事設計、開發和銷售高性能、高集成度和高成本效益的半導體圖像傳感器設備。最近,國內的上市公司韋爾科技正在對其發起一個收購,這主要看中的是他們在圖像傳感器方面的影響力。 發表于:11/1/2018 最高4800萬像素!三星發布兩款新的ISOCELL CMOS傳感器 三星電子今天發布兩款新的ISOCELL CMOS傳感器,分別是4800萬像素的Bright GM1和3200萬像素的Bright GD1。GM1和GD1的單個像素尺寸為0.8μm,定位是在小模組下提供高像素解析力,同時也方便手機廠商們部署多攝像頭方案。 發表于:11/1/2018 OmniVision新型16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為主流智能手機市場提供最佳性能的拍照體驗 行業領先的數字圖像解決方案開發商豪威科技公司(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今日宣布推出OV16E10 —— 最新一代的高性能16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1/2.8英寸光學格式的OV16E10傳感器基于OmniVision最新1.12微米PureCel?Plus堆疊芯片技術,具備出色的靈敏度和超高光電轉換性能,內置D-PHY和C-PHY高速電路,實現高速視頻圖像輸出,可為單攝和多攝應用提供優異的拍攝性能。 發表于:11/1/2018 臺積電將帶來5nm的工藝,英特爾尷尬 新一代的iPhoneXS和iPhoneXR搭載的是A12芯片,是7nm的制程,而近期發布的華為mate20和榮耀Magic2搭載的是麒麟980芯片,同樣都是采用臺積電的7nm工藝制程。據臺積電官方公告看,有關極紫外光刻(EUV)技術兩項重大突破,7nm EUV工藝流片成功;另外,將在明年4月份進行5nm工藝試產。 發表于:11/1/2018 為什么99%做自動駕駛的公司都要用ADI的IMU? 從看后視鏡倒車入庫到后方雷達輔助倒車入庫,再到倒車影像輔助倒車入庫,最后到目前的一鍵入位。倒車技術的發展就是汽車從純人工駕駛到輔助駕駛最終走向自動駕駛的縮影。而在這一連串的技術演進過程中,半導體元器件的支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發表于:10/31/2018 MEMS傳感器讓自動駕駛車輛“防患于未然” 自動駕駛的實現離不開感知層、控制層和執行層的相互配合。由攝像頭、雷達等傳感器構成的感知層充當了自動駕駛汽車眼睛、耳朵的角色,幫助車輛完成緊急制動、車道監測以及障礙物警示等一系列的動作。 發表于:10/31/2018 TI推出高精度數字溫度傳感器,為基于RTD和醫療應用的設計帶來無與倫比的簡便性 TI的單芯芯數字溫度傳感器可在寬范圍內實現高達 ±0.1°C 的精度,幫助工程師簡化設計工作 發表于:10/30/2018 NB-IoT將為無線煙感帶來哪些改變? 火災無疑是人員安全和公共財產的最大威脅之一,近年來獨立煙感越來越多,但由于獨立煙感產品功能單一,只能發出聲光報警,存在一定局限性。隨著全國NB-IOT技術的成熟,新的智慧煙感解決方案呼之欲出。 發表于:10/29/2018 可檢測癌癥和心臟病的“多度儀”即將面世 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能配對手持式CMOS傳感器以及Android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應用程序(App)的設備,據稱可快速準確地診斷癌癥或心臟病。 發表于:10/28/2018 ?…9495969798991001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