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案 如何理解FIT和MTBF[測試測量][其他]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碰到器件失效或系統故障,這時為了清楚界定失效事件的嚴重性,就需要定量的來描述具體的失效率,這就需要用專業的術語來溝通,而有的工程師喜歡談FIT,有的工程師喜歡談MTBF,其實這兩個概念所描述的主體是不一樣的,因此有必要在此簡析一下。 發表于:8/24/2021 1:41:00 PM 5G 將從哪些方面提升新零售體驗[通信與網絡][5G] 5G 的推出開啟了一個互聯和體驗的新時代,有可能改變零售業的面貌。它支持的一系列進步應當可以緩解零售商在疫情期間所面臨的許多挑戰。通過大幅提升移動網絡的速度,它為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鋪平了道路。 發表于:8/19/2021 10:49:00 AM CTSD精密ADC-第4部分:輕松驅動ADC輸入和基準電壓源,簡化信號鏈設計[電源技術][工業自動化] 本文重點介紹新型連續時間Sigma-Delta (CTSD)精密ADC最重要的架構特性之一:輕松驅動阻性輸入和基準電壓源。實現最佳信號鏈性能的關鍵是確保其與ADC接口時輸入源或基準電壓源本身不被破壞。使用傳統ADC時,為實現輸入和基準電壓源與ADC的無縫接口,需要復雜的信號調理電路設計--稱為前端設計。CTSD ADC的獨特架構特性可簡化并創新這種ADC與輸入和基準電壓源的接口。首先,我們快速回顧一下傳統ADC的前端設計。 發表于:8/18/2021 1:19:00 PM 拒絕內卷,伏達重新定義功率“觸頂”趨勢下的充電半導體技術演進路線圖[電源技術][消費電子] 智能手機性能大戰發展到今天,硬件比拼已經從手機本身拓展到作為手機必備的充電器,無論是無線充電還是有線充電都早已進入快充時代,而對“快”的定義品牌商都不斷刷新新的高度,OPPO、小米、華為、vivo 等手機廠商無一不在快充功能上持續發力--從 20瓦 到 120瓦,一場來自手機廠商們的 “快充大戰” 幾乎月月上演。在手機電池容量增量幾乎停滯的今天,持續不斷追求更高充電功率有走入內卷化的趨勢。 發表于:8/18/2021 1:13:00 PM 【技術大咖測試筆記系列】之三:怎樣選擇合適的臺式電源?[電源技術][其他] 電氣工程師和電路設計人員供電和測試電路系統設計時,DC電源 <https://www.tek.com/dc-power-supply>是他們使用的測試測量設備 <https://www.tek.com/products>中的標配。那么它有哪些具體功能?怎樣才能為應用找到適當的臺式電源呢? 發表于:8/18/2021 11:25:00 AM 碳化硅邁入新時代 [電子元件][汽車電子] 1996年,ST開始與卡塔尼亞大學合作研發碳化硅(SiC) <https://www.st.com/content/st_com/en/about/innovation---technology/SiC.html>,今天,SiC正在徹底改變電動汽車。 發表于:8/18/2021 11:14:00 AM 差分運放和儀表放大器應用科普貼[模擬設計][工業自動化] 圍繞如何處理小信號前端這一話題,近期引起了一波討論熱潮。技術型分銷商Excelpoint世健的FAE Wolfe Yu就小信號前端、確定測量范圍、抑制噪聲、提高信噪比等問題進行了介紹和分析。 發表于:8/17/2021 11:48:00 AM 仿真看世界之IPOSIM的散熱器熱阻Rthha解析[電子元件][其他] 如何評估IGBT模塊的損耗與結溫?英飛凌官網在線仿真工具IPOSIM,是IGBT模塊在選型階段的重要參考。這篇文章將針對IPOSIM仿真中的散熱器熱阻參數Rthha,給大家做一些清晰和深入的解析。 發表于:8/17/2021 11:04:00 AM 聚焦視覺引導機器人(VGR)[人工智能][工業自動化] 我們都看過機器人在幾乎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快速組裝汽車的視頻。像這樣的工業機器人降低了幾乎每個制造領域的成本并提高了生產率,但它們有一個主要缺點--它們無法“看見”。它們被編程為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完全相同的動作,它們無法檢測和操作形狀、大小和顏色不一或者相互接觸和疊放的物體。因此,如果產品發生變化或有新產品被加入生產線,則必須對機器人進行重新編程。如果產品組件通過傳統的料斗和振動臺輸送到生產線上,則必須對振動送料機進行改造。 發表于:8/16/2021 3:41:00 PM CTSD精密ADC —第3部分:實現固有混疊抑制[EDA與制造][工業自動化] 在CTSD精密ADC系列文章的第3部分,我們將重點闡述CTSD ADC的無混疊特性,它可在不增加任何外圍設計的情況下提高抗干擾能力。第1部分展示了一種新的基于連續時間∑-? DAC(CTSD)架構、易于使用的無混疊精密ADC,可提供簡單、緊湊的信號鏈解決方案。 第2部分 向信號鏈設計人員介紹了CTSD技術。本文比較了現有精密ADC架構的混疊抑制解決方案背后的設計復雜性。我們將闡述一個理論,以此說明CTSD ADC架構本身固有的混疊抑制性能。我們還展示如何簡化信號鏈設計,并探討CTSD ADC的擴展優勢。最后,我們將介紹新的測量和性能參數,以量化混疊抑制。 發表于:8/16/2021 3:02:00 PM ?…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