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相關文章 Facebook 正在研究新型 AI 系統,以自我視角與世界進行交互 你是否能想象 AI 以第一人稱視角來理解世界是什么樣的呢? 未來,以第一人稱視角理解世界的 AI 可以開啟沉浸式體驗的新時代。增強現實(AR)眼鏡和虛擬現實(VR)耳機等設備在日常生活中,將會變得像智能手機一樣普遍且有用。 想象一下,你的 AR 設備準確地顯示了如何在架子鼓課上握住鼓棒,知道你完成一個食譜;幫助你找到丟失的鑰匙,或是像全息圖一樣在你的記憶中重現。 為了構建這些新技術,人工智能需要像我們一樣,可以從第一人稱的角度理解世界并進行互動。在研究界,通常稱為以自我為中心的感知。 然而,今天的計算機視覺系統通常是以第三人稱視角來拍攝的數百萬張照片或是在視頻中學習,而相機只是動作的旁觀者。 發表于:10/25/2021 華為預計年度發布智能座艙,將搭載鴻蒙系統,進一步加速自動駕駛技術落地 近日,華為宣布其與小康合作研發的第二款車型預計于今年年底發布。其中,華為參與了智能座艙的研發,據介紹該智能座艙將搭載鴻蒙系統。 發表于:10/25/2021 聚焦2021CISES,愛芯元智仇肖莘詳解AI技術為ISP發展帶來新轉機 近日,為期兩天的中國國際半導體高層峰會(CISES)在上海成功舉辦,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制造產業年度盛會之一,峰會聚焦行業發展新動態、新趨勢、新產品,致力于為業界高端決策者及重要人士提供國際性合作交流平臺,使其快速了解主要市場和政府對半導體制造業的未來規劃,拓展更加廣闊的商業平臺。 發表于:10/22/2021 人工智能:除了保持車輛在車道上行駛,還能做到更多 每個人都聽到過引擎蓋下面傳來的嘎吱聲或異常聲響,此刻為時已晚,我們只能看著汽車冒著蒸汽,并因拋錨而停靠在高速公路邊上。英國汽車維修公司 Kwik-fit 的一項調查顯示,故障維修的平均成本約為 350 英鎊,對于某些情況,成本可能會超過 1500 英鎊。很多需要維修的故障本可以在到達故障點之前就被發現,但是乘客座位上不可能一直坐著一名機械師,那我們該如何預測這些問題并盡早處理它們呢? 答案就是人工智能(AI)。 發表于:10/21/2021 現代Ioniq5銷量跟蹤和技術動向。 現代汽車的電動化轉型還是非常成功的,雖然它是全球第一家大規模召回純電動的汽車企業,但是這個事情基本算是塵埃落定可以翻篇了。 受到缺芯影響,9月份現代汽車全球銷量為279,307輛,下降了24%。但是為了數據過得去,芯片大部分被分配給新能源汽車——現代汽車新能源車型的銷量為16,400輛(同比增長 27%),占總銷量的5.9%,創歷史新高。 發表于:10/21/2021 瑞薩電子打造全新 “Renesas Ready合作伙伴網絡”,搭建強大可靠的技術合作伙伴社區,為RA、RX和RL78 MCU產品線帶來性能優化的商業級構建模塊 該計劃提供超過100家可信賴合作伙伴的軟件構建模塊;解決方案開箱即用,顯著加速產品上市 發表于:10/20/2021 只有26%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他們做對了什么?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掌握數字化核心能力,完成數字化轉型,已不再是企業的競爭優勢,而是贏在起跑線的關鍵。但這并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 發表于:10/19/2021 昇騰 AI 成就了一群玩船模的大學生——創新,有“模”有 Young 對于IT行業來說,“車庫”是個別有意味的詞;因為不少今天呼風喚雨的偉大公司最初都是在車庫中誕生的。甚至在寸土寸金的中關村,還有一家名為“車庫咖啡”的咖啡店,專為投資創業者提供可供交流商談的空間。 雖然不同時代的年輕人對于創新的渴求是相通的,但對于大多數生活在單元房里的中國人來說,“車庫”仍舊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存在;因此,在新時代里成長起來的中國年輕人也有著自己的創新聚集地。 發表于:10/19/2021 癱瘓美女小姐姐自主行走、外賣小哥負重100斤爬5樓……“機甲時代”外骨骼設備帶來了哪些奇跡? 隨著傳感器、控制系統、硬件材料的革新,外骨骼系統從漫畫中的構想走向實驗室、最終實現了落地,并逐漸突破了軍用領域的桎梏,實現了商用。 發表于:10/18/2021 火山引擎打造企業級 ByteHouse ,打通 ClickHouse 落地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OLAP”這個名詞最早誕生于1993年,由關系型數據庫之父E.F.Codd博士提出,這也是世界范圍內首次對多維數據庫與多維分析有一個蓋棺定論的概念定義。但可能連考特博士本人也沒有預料到,在短短二十余年的時間里OLAP型數據庫迅速在千億數據庫市場中站穩了腳跟,并在大數據浪潮的推動下不斷拓寬著屬于自己的市場版圖。在當下這個時代,傳輸的數據即是流動的石油,而OLAP數據庫則是企業從數據中獲取價值最為直接的工具。 發表于:10/18/2021 兩部門頒布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員等7個國家職業標準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頒布了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和數字化管理師等7個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 發表于:10/18/2021 Gartner蔡惠芬:人工智能初創公司要研發標準工具平臺,以增加獲利機會 大中華區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擁有強大的本地化元素——包括語言、數據、內容、云服務、定制、應用程序和生態系統,可以滿足與世界其他地區截然不同的終端用戶需求。但是,一直不斷地投入定制化服務來滿足客戶需求也導致這些公司很難實現盈利。9月27日,Gartner研究副總裁蔡惠芬(Tracy Tsai)分享了Gartner的最新報告Market Guide for AI Startups, Greater China(《大中華區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市場指南》),深入剖析了大中華區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市場發展情況。 發表于:10/12/2021 領先存儲提供商加入Graphcore合作伙伴計劃 布里斯托,2021年9月30日--Graphcore宣布繼續擴展其全球合作伙伴計劃,以接納諸多世界最知名和最受信賴的存儲系統提供商。 發表于:10/8/2021 安富利:論抗疫持久戰之“云”經濟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時間之久,想必每個人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心里準備。在全世界范圍內,以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在疫情監測、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也持續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發表于:9/30/2021 新能源汽車電子專題:汽車芯片行業研究報告 自動駕駛意味著決策責任方的轉移。我國2020至2025年將會是向高級自動駕駛跨越的關鍵5年。自動駕駛等級提高意味著對駕駛員參與度的需求降 低,以L3級別為界,低級別自動駕駛環境監測主體和決策責任方仍保留于駕駛員,而L4、L5高級別自動駕駛 的環境檢測主體和決策責任方則會轉移至系統,即由系統進行環境監控,再將所感知到的信息進行處理決策, 再根據決策執行相應的操作,如轉向、制動等。即感知層與決策層系統承擔的職能會逐級遞增,系統構成難度 及所需組件也需逐級增加。 發表于:9/28/2021 ?…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