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英偉達官宣:CUDA將全面支持RISC-V架構! 早在2024年10月,英偉達在RISC-V北美峰會上透露,其在2015年就選定將RISC-V選定為其專有Falcon微控制器(MCU)的繼任架構。由于 MCU 內核是通用的,因此可以在英偉達的產品中廣泛使用。根據英偉達當時的預計,2024年英偉達將交付10億個內置于其 GPU、CPU、SoC 和其他產品中的 RISC-V 處理器,這也凸顯了定制 RISC-V 內核在英偉達硬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在此次RISC-V中國峰會上,Frans Sijstermanns也指出,英偉達是RVI和RISE的董事會成員和技術委員會代表,也是相關規范的貢獻者。英偉達產品中的微控制器都是基于RISC-V架構,具有可配置、可擴展和安全保護功能,并且也被集成在30多個IP中,每年出貨量超過10億個RISC-V MCU。 最新資訊 硅片潮退? 在2020和2021這兩年里,全球芯片市場火爆,供不應求,晶圓廠產能吃緊。這種供需關系不斷向產業鏈上游轉移,特別是制造芯片最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硅片,在晶圓廠產能爆火的那個時段內,硅片也水漲船高。 發表于:12/11/2022 蘋果試圖移出中國,特斯拉卻在加碼中國,中國制造依然有獨特魅力 近期蘋果和富士康、和碩等代工廠加大在印度的投資力度,讓人擔憂蘋果可能帶動產業鏈轉移,不過與此同時同為美國企業的特斯拉卻在加碼中國市場,特斯拉上海工廠的二期工程在近日投產,預計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產能將翻倍至100萬輛。 發表于:12/11/2022 臺積電不甘于完全受制于美國芯片,殺手锏技術還是留在了本土 在臺積電報價10架將臺灣的設備和300名技術骨干轉移至美國引發巨大爭議,業界普遍認為這是臺積電決心全力投向美國的跡象,然而近期臺積電卻又宣布將正式啟動位處中國臺灣的1nm、2nm工廠,顯示出臺積電并不甘于完全受制于美國。 發表于:12/11/2022 工業母機迎來機會,但科技研發仍然是重頭戲 在未來,國內的工業母機公司還需在何精度、傳動精度、運動精度、定位精度及精度保持性等幾個方面繼續努力。唯有繼續努力,才能渡過難關。 發表于:12/11/2022 工業電子迎來爆發期,這些細分領域即將駛入快車道! 隨著5G時代正式開啟,萬物智聯進程加快,未來兩到三年,在5G、AI等新興技術的加持下,工業電子領域將迎來大爆發。在這其中,哪些領域會在工業電子技術浪潮下蓬勃發展,又有哪些代表性企業能抓住這一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為工業電子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呢? 發表于:12/10/2022 歐盟芯片法案正式通過,不希望再受制于美國芯片,兩兄弟鬧掰了 歐盟27個成員國經過多番商討之后終于敲定了歐洲的“芯片法案”,確定提供高達450億歐元的資金扶持歐洲本土的芯片企業,由此建立它們芯片產業,目前無疑是為了擺脫對美國芯片的依賴。 發表于:12/10/2022 英特爾造芯,雷聲大,雨點小,就像是“紙老虎” 目前,全球進及10nm及以下的芯片廠商就三家,分別是臺積電、三星、intel。 發表于:12/10/2022 華陽股份賬上現金僅七百萬突擊分紅兩千萬,可持續性成疑 近日,國美電器的黃光裕遭到員工和供應商追債,離破產僅一步之遙了,中國四大家電商城你爭我斗的格局即將結束。與之爭奪大中電器失利的蘇寧更早走入重組的隊伍,僅更早擁抱線上化的京東能撐到現在,不過隨著劉強東的千億套現,四大商城的創始人都將離開了自己的平臺。家電商城的退化,仍改變不了家電品牌的競爭,而與之配套的企業,仍將不斷在市場競爭中或發展或消亡。 發表于:12/10/2022 一文教您光耦如何選型?需注意哪些方面? 光耦用于光電轉換、隔離和信號傳遞過程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將交流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即可以用于串聯,也可以不串聯。其主要用途是把電源與負載(或其他電子設備)間的電壓或電流轉換成相應的電信號傳遞出去;它主要應用于隔離、耦合、開關等領域。 發表于:12/10/2022 IAR Systems更新Visual Studio Code擴展 用于代碼構建和調試的IAR Visual StudioCode擴展備受市場喜愛,其最新 1.20 版進一步簡化了嵌入式開發工作流程 發表于:12/10/2022 ?…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