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廣東惠州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德賽集團(Desay)取得了“開門紅”:實現營業收入91.3億元,利潤總額5.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48%和30.52%。而在過去一年,集團穩居“300億元俱樂部”,營業收入331.85億元,凈利潤18.82億元,同比漲幅分別達到8.77%和46.22%,創08年以來同比最高增幅。
先簡單介紹一下:德賽集團成立已有39年,產業涉及汽車電子、新能源電池、LED光電、智能裝備、精密部件等多個領域。合作伙伴和客戶中有30多家是世界500強企業,包括蘋果、華為、小米、三星、大眾、一汽、上汽等。
上世紀80年代,剛剛開放的中國市場吸引許多外資企業的目光。在這個大背景下,惠州提出要“辦實業、打基礎”,成立了惠陽地區工業發展總公司(德賽集團的前身)。接下來的幾年間,先后與東芝、西門子、通用電氣、索尼等國際巨頭成功牽手,創辦了30多家外向型工業企業,推出了光電、通訊終端、數碼視聽、新型電池、精密部件等領域的產品。
與外企合資經營的過程中,他們學習到先進的管理經驗,并在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慢慢走向自主創新的道路。如今,德賽集團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和新加坡、日本、德國等地設有研發分支機構,技術研發人員超過3000名,研發投入方面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
在新能源電池、汽車電子、北斗導航技術等多項技術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2011年,“基于GPS語音導航技術的車載音頻處理裝置”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成為國內汽車電子行業第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德賽集團旗下擁有2家上市公司,一是德賽電池,其前身是成立于90年代末的德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01年就成為康佳、TCL、科健等國產手機的供應商。十年前切入“果鏈”,隨后與華為、三星、OPPO等手機廠商達成合作。
德賽電池的產品主要以小型鋰電池包及電源管理系統為主,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等。2015年開始拓展大型新能源汽車電池、儲能電池等電源管理系統及封裝集成業務。去年底,宣布進軍電芯制造。
德賽電池主要有惠州、長沙、越南三個基地,去年實現營收194.71億元,凈利潤7.9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38%和18.53%。能否在消費電子以外的鋰電池應用市場,尤其是動力電池業務取得突破,決定公司未來發展走勢。
另一家是德賽西威,前身是86年飛利浦汽車音響、香港金山、惠州工業發展公司合資創辦的“中歐電子工業公司”。十二年前,德賽集團收購外方全部股份,更名為“德賽西威”。
公司已躋身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聚焦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領域,與國內小鵬、理想、比亞迪、吉利等企業,國外的大眾、豐田、馬自達等車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去年實現營收95.69億元,凈利潤8.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75%和60.75%。
寫在最后
過去一年,總投資24億元的德賽西威智能網聯惠南工業園一期首批投入使用、總投資30億元的德賽電池高端智造惠南工業園一期陸續投產,兩大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產值超過200億元。此外,德賽西威歐洲研發中心落成,全球布局再邁一步。
德賽集團提出了“10年內規模突破1000億、再打造1-2家上市公司”的戰略目標,能否實現我們且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