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引用格式: 趙鵬. Ku頻段小型化氣密型功放組件研究[J]. 電子技術應用,2025,51(7):11-15.
英文引用格式: Zhao Peng. Research of Ku-band airtight miniaturized power amplifier[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25,51(7):11-15.
引言
功率放大器是在微波毫米波發射系統中起著核心作用的關鍵組件,特別是在航天測控、衛星通信、電子對抗等高精尖領域,對功率放大器的小型化以及大功率輸出有著較高的需求。近年來,基于氮化鎵(GaN)的固態功率放大器(SSPA)因其高功率密度、寬頻帶特性及優異的熱穩定性,已成為微波毫米波領域的研究熱點。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輸出功率、優化線性度及散熱效率等方面。
在高功率合成技術上,目前普遍采用多片GaN芯片通過微帶Gysel功分器與波導網絡合成,實現了Ku波段超過850 W連續波輸出功率,但需依賴復雜的散熱系統(如強制風冷+熱管散熱器)以應對高熱流密度,導致體積較大。在線性化技術上,射頻預失真技術被廣泛用于改善GaN功放的非線性特性,如某研究將三階互調(IMD3)優化至-32 dBc,但需額外電路補償,增加了設計復雜度[1]。
在小型化設計上,通過優化電路布局和封裝技術,實現了50~200 W的緊湊型功放,但其工作頻段和功率容量仍受限于傳統砷化鎵(GaAs)或早期GaN器件的性能[2-3]。在環境適應性上,現有方案多采用主動散熱(如風冷)或開放式結構,雖能保障散熱效率,但在鹽霧、氣壓變化等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不足,限制了其在航空航天等嚴苛場景的應用[1]。
本文闡述了一種適用于Ku波段的高效率、小型化氣密型固態功放組件的設計方法。這種設計通過兩級級聯架構(前級驅動+末級合成)和緊湊波導功分網絡,僅需少量GaN芯片即實現超過120 W連續波輸出,體積縮減至140 mm×140 mm×45 mm(重量<0.8 kg),功率密度較同類產品提升約40%[1,3-4]。
在13~15 GHz頻段內,該功放組件增益達40 dB以上,在線性度方面,通過集成自適應偏置電路,無需外接預失真模塊即可實現IMD3≤-30 dBc,簡化了系統架構。
傳統方案采用強制風冷散熱,需動態調節風扇轉速以控制溫度,存在噪聲大、密封性差的問題。本組件采用氣密封裝設計,結合高效熱沉材料,可抵御鹽霧、高濕及氣壓波動,可靠性適用于衛星通信等極端環境[5]。
該設計在功率密度、環境適應性及集成度方面突破了現有GaN功放的局限,為Ku波段高可靠通信系統提供了更優解決方案。隨著5G毫米波與衛星互聯網的普及,此類小型化、高性能功放組件有望在軍民融合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本文詳細內容請下載:
http://m.jysgc.com/resource/share/2000006587
作者信息:
趙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