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消息,據國內媒體報道稱,我國芯片領域取得新突破,具體來說是在光刻膠領域。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彭海琳教授團隊及合作者通過冷凍電子斷層掃描技術,首次在原位狀態下解析了光刻膠分子在液相環境中的微觀三維結構、界面分布與纏結行為,指導開發出可顯著減少光刻缺陷的產業化方案。相關論文近日刊發于《自然通訊》。
光刻膠如同刻畫電路的顏料,它在顯影液中的運動,直接決定電路畫得準不準、好不好,進而影響芯片良率。
長期以來,光刻膠在顯影液中的微觀行為是“黑匣子”,工業界的工藝優化只能靠反復試錯,這成為制約7nm及以下先進制程良率提升的關鍵瓶頸之一。
研究人員最終合成出一張分辨率優于5nm的微觀三維“全景照片”,一舉克服了傳統技術無法原位、三維、高分辨率觀測的三大痛點。
彭海琳表示,冷凍電子斷層掃描技術為在原子/分子尺度上解析各類液相界面反應提供了強大工具。深入掌握液體中聚合物的結構與微觀行為,可推動先進制程中光刻、蝕刻和濕法清洗等關鍵工藝的缺陷控制與良率提升。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