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消息,在全球AI 基礎設施擴建浪潮之下,對于存儲器的需求已經遠超當前的供應能力,這不僅導致了DRAM、NAND Flash等存儲芯片短缺、價格大漲,就連傳統的機械硬盤(HDD)的供應也嚴重短缺。據DigiTimes 報道稱,目前企業級 HDD 的交貨周期已經延長到了2年。
目前全球95%的數據儲存仍依賴HDD。 HDD產業在經歷兩年前疫情后的庫存傷害后,經營模式已轉為 “依訂單生產”,并要求客戶簽訂多年度合約及承諾性采購訂單(PO)。 目前高容量 HDD 的交期已達一兩年。 而HDD制造商對產能擴張保持克制,僅計劃將資本支出每年增加約5%,更多依賴技術提升來增加磁盤密度,而非增加單位產量。
總體來說,HDD供應鏈高度集中,主要關鍵組件供應商僅兩到三家,他們因過去的教訓也未進行擴產,導致Nearline HDD的供應結構性受限。 目前 HDD 制造商營收成長主要歸功于漲價,而非單位銷量的大幅增加。
因此,隨著AI 推理應用大爆發,面對龐大的數據量的存儲需求,HDD的供應早已經是難以滿足客戶需求,這也推動了高性能、大容量SSD 需求迅速攀升,其中以QLC NAND Flash SSD 增長最為顯著。因為,相較于TLC 架構,QLC 具備更高密度與成本效益,相比HDD能在短期內穩定供應大容量需求。
目前,多家北美與中國云端業者近期已大量采購基于QLC NAND Flash的SSD,主要作為替代HDD的“冷數據”和次級備份存儲方案。但是由于當前NAND Flash本身就比較短缺,這種來自HDD的需求轉變,反過來也推動了NAND Flash的供應短缺的加劇。
據部分渠道商透露,目前主要NAND Flash 原廠的產能幾乎已被預訂至2026 年,今年第四季SSD 報價恐將進一步上漲。
另外,據日媒報道,由于庫存有限,日本秋葉原的幾家電腦商店已開始限制HDD、NAND Flash和DRAM模塊的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