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消息,近期,DRAM內存、NAND閃存的價格都瘋了,難受的不止有消費者,OEM廠商們也很痛苦,畢竟利潤會被嚴重擠壓。
模式士丹利的最新報告中,當前形勢下,即便是大型制造商和集成商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為此下調了部分企業的股票持倉建議評級。

摩根士丹利對股票表現預測有三個等級:看好的OW(增持)、中性的EW(持有)、看衰的UW(減持)。
比如,戴爾的評級從OW直接下調至UW,預期股價從144美元降至110美元,是最不被看好的,主要是因為其服務器銷量巨大,需要海量內存。
惠普:EW→UW,26美元→14美元
慧與:OW→EW,28美元→25美元。
聯想:OW→EW,毛利率下調30-50個百分點,每股收益下調10%
華碩:EW→UW,每股收益下調13%
宏碁:維持UW,每股收益下調37%
技嘉:OW→EW,每股收益下調11%
和碩:EW→UW,每股收益下調17%
仁寶:維持UW,每股收益下調24%
即便如此,摩根士丹利依然認為,多數OEM/ODM廠商都會自行承擔內存成本,不惜降低利潤率,至少先保住客戶和市場再說,這或許最能說明當前危機的嚴重程度。
報告還特別提到了蘋果,認為其在危機爆發前就囤積了大量內存,而且與鎧俠簽訂了長期的閃存供應協議,預計受影響很小,產品最多小漲價。
摩根士丹利還指出,在一臺高端服務器中,內存就占總物料成本的40%,普通型服務器也要30%,而標準PC、AI PC分別為20%、15%。
所以,內存價格的哪怕輕微波動,都會對服務器市場產生嚴重沖擊。

于是很多人就有一個疑問:增加產能不就解決了嗎?
但事實上,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原廠都不會在近期顯著提升內存產能,相關資本支出有限,預計將投入540億美元,但主要用于生產HBM內存,而非消費級DDR內存、GDDR顯存。
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即便有意建設新的工廠和生產線,也需要海量的投資和漫長的時間,遠水解不了近渴。
二是半導體行業固有的周期波動性,等產能上來了,價格可能又暴跌了,廠商從不愿意輕易冒險。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當下AI熱潮正盛,但誰也不知道會持續到什么時候,甚至很多聲音認為我們正處在一個巨大的AI泡沫中,隨時可能破裂,誰也不愿意成為那個倒霉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