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換頭手術活體成功后,誰來解決倫理問題? 最近,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賽吉爾·卡納維羅(Sergio Canavero)向外界高調宣布,他們已經同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在中國成功地完成了人體換頭手術。 發表于:11/25/2017 谷歌語音識別技術將大大降低醫生出診工作量 醫生們的工作時間很長,令人不安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記錄病人的就診情況。一項研究顯示,他們每天要花 6 個小時確保他們的記錄可以達到標準。 發表于:11/25/2017 中國決不允許“換頭手術” “作為一名移植外科醫生,我是明確反對這種炒作的!”11月23日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對記者表示。 發表于:11/25/2017 腦卒中治療有了新突破,Perflow研發出回撤式機械取栓器 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清除血栓速度快慢是一項關鍵指標。如果搶救不及時、治療緩慢,很有可能影響愈后效果。但是傳統的化學藥物溶栓效果比較慢,無法滿足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的速度要求,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腦中風患者非死即殘。 發表于:11/24/2017 AI顯微鏡問世,數清血液中瘧疾細菌的數量不在話下 比爾蓋茨的投資公司和中國麥克奧迪公司近日聯合宣布,計劃推出一款深度學習顯微鏡,該顯微鏡能夠在 20 分鐘之內自動分辨和計算血液樣本中瘧疾細菌的數量。每年全世界約有50多萬人死于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這種AI顯微鏡可以加速并標準化瘧疾的檢測流程。 發表于:11/24/2017 加拿大研發出手持檢測儀有助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物體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人類健康受到的威脅在不斷增加。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導致耐藥性,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非常重要。 發表于:11/24/2017 雅特生科技推出多款符合醫療設備安規標準的全新15W和20W直流/直流電源轉換器 雅特生科技 (Artesyn Embedded Technologies) 宣布推出AEE15W-M 和 AEE20W-M 這兩系列全新的15W和20W直流/直流電源轉換器,為開發工業產品和醫療設備的OEM廠商提供一個成本較低而又符合嚴格要求的電源系統解決方案,確保這些必須采用輔助或加強絕緣系統的產品都有相關的認證,符合工業產品和醫療設備的安規標準。 發表于:11/24/2017 下一代測序技術臨床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自DNA雙螺旋結構解析開始,人們在探究健康與疾病基因組復雜性與差異性上付出巨大努力,測序通量限制和高昂成本成為人們深入分析基因組的首要障礙,2005年推出高通量測序技術初步解決了這個問題,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迅速下降,由此產生一個新名詞:下一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在過去十多年,NGS不斷進化,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已經下降至1 000美元/人。 發表于:11/24/2017 Maxim積極把握可穿戴設備發展良機,有力支持預防性健康和健身應用 中國,北京—2017年11月22日—Maxim 宣布推出MAX86140及MAX86141光學脈搏血氧儀/心率傳感器和MAX30001心電圖(ECG)及生物電阻抗(BioZ)測量模擬前端(AFE)為預防性監護和持續監測產品提供有效解決方案,支持可穿戴健康、健身應用。這些小尺寸、低功耗解決方案支持高精度生命體征信號測量,監測健康/健身狀況,幫助預防健康隱患,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發表于:11/22/2017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與騰訊共建智慧醫院,AI+醫療是重頭戲 11月21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與騰訊公司在上海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將就“互聯網+”創新和應用展開合作,提升醫院及醫聯體內部運轉效率,提高面向患者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效率,打造智慧型專科醫院新標桿。同時,借助騰訊首款AI+醫療產品騰訊覓影,雙方還將在AI+醫療領域展開合作和探索,應用在宮頸癌、乳腺癌等疾病的篩查上。 發表于:11/22/2017 韓國開發出可鑒別肺癌的電子鼻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盆塘首爾大學附屬醫院與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聯合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通過分析呼出氣體診斷肺癌的“電子鼻”技術。該研究成果刊載在國際學術刊物《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上。研究團隊采集了37名肺癌患者和48名健康成年人呼出的氣體,并成功利用“電子鼻”鑒定出癌細胞產生的化學物質。所謂“電子鼻”是利用肺癌患者數據,區分氣味、分析化學成分的智能化的電子儀器。 發表于:11/22/2017 牽手慢病管理,智能醫療設備的春天來了? 11月20日,在高交會2號展館里,盡管離高交會閉幕只有一天了,愛奧樂醫療KA部總監李祥仍忙得停不下來,因為展區里一個個顏值高又迷你的智能血糖儀、智能血壓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觀眾和客戶,他不停地介紹產品,幫助測量血壓和血糖。 發表于:11/22/2017 2018十大醫療創新 當今是一個不斷變化、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有幸生活在其中,體驗新奇,見證歷史。很多以往不可思議的事情,鮮活地變成了事實。醫學創新同樣改變著行醫治病這個古老又現代的行業。 發表于:11/22/2017 解讀可穿戴設備臨床使用的五大障礙,數據整合與利用仍處于初級階段 如今,醫院越來越廣泛地使用可穿戴和遠程病人監控設備,但這些工具的普及仍然面臨著一系列障礙。 發表于:11/22/2017 頭顱移植手術成功,哪些技術發展有助于讓其更進一步 澎湃新聞消息,人類頭顱移植真的有可能嗎?最新消息顯示人們離這個目標或許又進了一步。 發表于:11/22/2017 ?…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