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戴上VR頭盔手術可代替麻醉劑 目前,在洛杉磯西達斯西奈醫院,已經廣泛使用三星Gear VR和專門針對獨立患者打造的VR內容,來進行緩痛治療,減少用戶服用止痛藥的頻率和數量。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墨西哥Mosso醫生,相信VR在醫療領域會擁有更大的作為。 發表于:9/21/2017 智能手機也能幫助評估腦震蕩? 腦震蕩是大腦損傷的一種,人們在體育比賽和日常活動中,都可能在不慎受傷的情況下引發腦震蕩。以往,大腦損傷的篩查和診斷需要在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鑒定,在過程中會耗費很多的時間。 發表于:9/21/2017 基于自適應濾波的可穿戴式心電信號檢測系統 為了檢測公安、消防官兵等高危職業人群的心電信號,以胸帶作為穿戴載體,設計一款可穿戴式無線心電檢測系統,在智能手機上實現心電、心率的實時傳輸與顯示。考慮到警員日常的活動,基于自適應濾波器原理,將三軸加速度傳感器作為參考信號,對比兩種自適應濾波算法濾出運動偽跡(Motion Artifact, MA)后的輸出波形。結果表明,采用歸一化的最小均方算法(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 NLMS)的自適應濾波器輸出心電信號基線平穩且R波定位準確性達99%以上。在正常的人體活動中實時測量的心率值誤差在4%以內,心率測量精度較高。 發表于:9/21/2017 可穿戴式人體姿態檢測系統設計 針對臨床康復中人體關節活動度檢測評估和康復機器人動作示教不方便、訓練參數設置繁瑣等問題,設計一種價格低廉、運動數據采集方便直觀的人體姿態檢測系統。系統采用MPU6050慣性測量單元,利用I2C通信實現多通道傳感器數據的采集上傳,在上位機LabVIEW環境下基于互補濾波算法實現人體關節角度的檢測。通過與某公司生產的三維步態分析及運動訓練系統進行比對,證實此系統準確可靠,并利用此系統進行臥式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示教動作采集,實現了機器人示教功能。 發表于:9/21/2017 以菌治菌,向"超級細菌"宣戰! 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世界上最具耐藥性、最能威脅人類健康的“超級細菌”列表“12強”,上“榜”的細菌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急需開發新型抗生素來應對。這是世界衛生組織首次發布類似清單,意味著拉響了“超級細菌”警報。 發表于:9/21/2017 史上最為驚艷的癌癥術后輔助治療研究結果及DC-CIK細胞治療的再思考 按照化療時代常規的臨床研究思路,某種藥物或治療方法必須要對復發、轉移的晚期腫瘤有效,才有可能進入到輔助治療研究。可這種常規的臨床研究思路不一定永遠正確,有可能適得其反。 發表于:9/21/2017 醫療機器人為醫療產業帶來了什么? 根據波士頓咨詢的預計,現在每年醫療機器人的營收是40億美元,2020年將達到114億美元,成為第二大機器人市場。下面就隨醫療電子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相關內容吧。 發表于:9/21/2017 可穿戴的心率和血氧監測耳機設計 設計一款穿戴式的心率血氧健康監測耳機系統,完成了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并實現三個主要功能:信號采集;計算脈搏波輸出波形數據以及實時的心率和血氧值;并將數據通過藍牙模塊發送到上位機。測試者通過上位機軟件輸出的結果,實現對自身健康的實時監測。對比設計的穿戴式健康監測耳機與標準的心率血氧監測儀測試結果,誤差在允許范圍內,驗證了該設計的準確性。 發表于:9/20/2017 讀心準確率已經高達95%,腦電波技術怎么辦到的 華盛頓大學公布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稱開發出了一種新的計算機程序能實時解碼人們的思想,其判斷實時基于大腦中的電信號,并在顯示器中看人們在不同電信號下的反應。解碼發生在人第一次看到圖像幾毫秒后,研究人員表示,準確率已達到95%。 發表于:9/15/2017 有那么神奇?有了可穿戴設備就不用去醫院了 隨著可穿戴技術的出現,似乎人人都給自己當起了醫生。由于隨處可見的健身手環可以追蹤用戶的心率、睡眠周期和整體健康狀況,也就難怪醫療保健成為了受到可穿戴趨勢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 發表于:9/15/2017 人工智能讓藥物“靶點對”的鑒定瞬間高大上起來? 據GEN網站報道,賽諾菲與Exscientia簽訂了一項潛在價值為2.5億歐元(約2.76億美元)的合作和許可交易。這一交易旨在開發針對代謝疾病的雙特異性小分子藥物。 發表于:9/15/2017 手術機器人已經完成4萬例手術,你放心讓機器揮刀嗎? 裝有手術鉗的機械臂伸縮,其中的芯片自動傳輸數據,記錄完成的手術量。根據設在上海的長海醫院手術機器人國際培訓中心提供的數據,從2006年引進首臺手術機器人至今年2月,我國已累計開展4萬余例機器人手術,機器人走上手術臺已成為現實。 發表于:9/15/2017 “互聯網+”時代 醫院如何保障移動醫療的質量安全? 中國傳媒大學發布的《reMED2015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中指出,互聯網醫療將重構健康管理、就醫方式、就醫體驗、購藥方式及醫患生態5大方面。目前,全球與健康相關的APP產品已經達到近萬種,與健康相關的移動遠程服務平臺則更多。政策利好、醫改進入深水區、移動設備和網絡的普及和廣泛應用、政府對移動醫療的鼓勵等都增強了移動醫療平臺的可推廣性[2]。與此同時,作為互聯網醫療重要組成部分的移動醫療服務平臺,其質量與安全問題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 發表于:9/15/2017 當機器人穿上白大褂,細節操作不輸人類 裝有手術鉗的機械臂伸縮,其中的芯片自動傳輸數據,記錄完成的手術量。根據設在上海的長海醫院手術機器人國際培訓中心提供的數據,從2006年引進首臺手術機器人至今年2月,我國已累計開展4萬余例機器人手術,機器人走上手術臺已成為現實。然而,當你真正躺在病床上,是否會有這樣的擔心,電壓不穩它會亂揮刀嗎?萬一程序被黑客入侵…… 發表于:9/14/2017 英特爾人工智能變“高效催化劑”,加速精準醫療時代到來 “因AI生愛”英特爾人工智能分享會AI+精準醫療專場成功在京舉辦。英特爾與來自人工智能及生命科學行業的合作伙伴浪潮、諾禾致源、愛爾眼科以及晉弘科技聚集一堂,共析精準醫療為傳統醫療行業帶來的深刻變革以及人工智能為精準醫療帶來的革命性創新,共同推進人工智能在該領域的部署與應用,加速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 發表于:9/13/2017 ?…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