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網絡安全”再次成為眾多兩會代表提案的關鍵詞 今年的兩會已落下帷幕,“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再次成為眾多代表委員提案和議案中的關鍵詞。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已對國家、社會及個人造成巨大威脅。 下面就一起看看對于解決所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代表委員們都有哪些好的建議。 最新資訊 AI賦能,數智向新!第十五屆智博會9月5日在寧波舉行 9月5日至7日,第十五屆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將在寧波舉行。本屆智博會以“AI賦能,數智向新”為主題,更加聚焦人工智能,突出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新型工業化,如何助推城市全域數智化轉型。 發表于:8/28/2025 Intel與AMD筆記本路線圖對比曝光 8月28日消息,曝料高手momomo_us根據他掌握的信息,繪制了一份Intel、AMD筆記本路線圖,比較粗略,但也能看出大致的發展規劃。 Intel、AMD筆記本路線圖:明年Q2 好戲才真正開始 發表于:8/28/2025 阿里巴巴發布首個數據分析Agent 8 月 28 日消息,今日,阿里巴巴旗下的瓴羊發布首個數據分析 Agent,Quick BI 里的“智能小 Q”升級為一名由問數、解讀和報告三大核心 Agent 組成的“超級數據分析師”,可以幫助用戶快速獲取數據、解讀數據和輸出洞察報告。 據官方介紹,以往,在企業海量分散的數據里,數據分析師可能需要一天時間才能獲取和整理數據,現在,最快只需 10 秒;而即便是一名專業的數據分析師,也得花上數天時間才能完成一份兼具洞察和深度的數據報告,現在,最快只需要 20 分鐘,業務人員就能清晰了解問題的癥結以及決策方向。數據分析 Agent 讓人人都能擁有一名超級數據分析師,用戶無需懂數,不用看數,輕松問數,就能心里有數。 發表于:8/28/2025 AMD奧尼攜手發布全球首款基于銳龍 AI MAX+395的液冷Mini AI工作站SMART AI Hub 2025年8月27日 ,在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奧尼電子、Abee攜手AMD發布基于AMD 銳龍 AI MAX+ 395的全新SMART AI Hub。 發表于:8/28/2025 203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將達12280億美元 8月27日消息,根據市場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預測報告預,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將達12280億美元,較2024年增長近1倍,這主要得益于代理人工智能(Agentic AI)和實體人工智能(Physical AI)的驅動。 發表于:8/28/2025 臺積電2nm竊密案偵查結束 8月27日消息,據臺媒報道,中國臺灣地區高等檢察署智能財產分署偵辦的臺積電2nm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遭非法竊取案已偵查結束,并于8月27日依照中國臺灣地區“安全法”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之域外使用罪、“營業秘密法”意圖域外使用而竊取營業秘密罪、竊取營業秘密罪等罪嫌,起訴涉案3名工程師陳力銘、吳秉駿及戈一平,全案預計下周移審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發表于:8/28/2025 美國定調:臺積電主宰產業對美構成風險! 8月28日消息,之前,特朗普已高調宣布美國政府拿下10%英特爾股份,成為該公司的最大股東。 據外媒報道稱,美國財長貝森特透露,美國可能入股造船等其他產業的公司,但強調還不確定是否需要入股軍工業者。 “美國沒有入股英偉達的理由,因為英偉達不需要金援。但臺積電主宰芯片產業對美國構成安全風險?!?/a> 發表于:8/28/2025 AMD與英偉達的差距正在縮小 AMD( NASDAQ:AMD ) 在過去六個月內飆升了 50% 以上。華爾街似乎終于意識到了這個關鍵事實:AMD 正在縮小與英偉達的差距。 首先,從技術層面來看 —— 這一點在二季度已經很明顯了。既然技術差距在縮小,接下來 AMD 在市場份額上追趕自然順理成章,估值方面也會如此。在分析師看來,AMD 在未來兩年有望翻倍。 發表于:8/28/2025 Marvell推出全球首個2nm 64Gbps雙向芯粒D2D互連接口 8 月 27 日消息,美滿電子(Marvell)宣布推出業界首個 2nm 制程 64 Gbps 雙向芯?;ミB(D2D)接口 IP,旨在幫助芯片設計人員在提升新一代 XPU 帶寬和性能的同時降低功耗和芯片面積。 據介紹,該技術通過單線實現 32 Gbps 的雙向同時通信,并同步提供 2nm 與 3nm 工藝版本。 發表于:8/28/2025 臺積電2nm預計Q4放量 蘋果初期獨占近50%產能 8 月 27 日消息,中國臺灣《經濟日報》今日報道稱,臺積電 2nm(N2)制程將于今年第四季度擴大量產,代工報價最高約為 3 萬美元(每片晶圓)。 供應鏈消息稱,蘋果、AMD、高通、聯發科、博通與英特爾等已在年底前陸續導入量產或啟動合作,搶占 2nm 產能。 展望 2026 年,上述六大客戶投片量將顯著提高;到 2027 年,除 NVIDIA 外,亞馬遜旗下 Annapurna、谷歌、Marvell、比特大陸等逾 10 家大廠也將加入量產行列,帶動 N2 需求再升級。 發表于:8/28/2025 ?…35363738394041424344…?